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道德經入門基礎知識講解

道德經入門基礎知識講解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8-22 18:22:21

“無為”就是躺平嗎?老子是不是主張“愚民政策”?

……

寥寥五千餘字的《道德經》蘊含着無窮的生命智慧,但也因它的簡潔,引發了後世讀者的諸多迷思。

《道德經》究竟說了什麼?今天我們又該如何理解它呢?

針對于此,劉笑敢教授在《<道德經>智慧100講》中通過八大主題,将《道德經》八十一章妙語整合為融貫的道家思想體系,詳解《道德經》的核心關鍵詞:道、自然、無為、正反……更有老子治國理政的獨特命題和以及現代社會的重要啟示。

68項專題解讀,32篇答疑解惑, 為讀者掃清《道德經》的閱讀迷障,深入淺出地傳授老子的獨特智慧。

道德經入門基礎知識講解(掃清道德經的閱讀迷障)1

《<道德經>智慧100講》

劉笑敢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傳說中的老子,真的存在嗎?

老子修道德,其學以自隐無名為務。居周久之,見周之衰,乃遂去。

——《史記·老子列傳》

在開始學習《道德經》之前,我們需要先明确一點,那就是《道德經》和我們通常所說的《道德經》的作者,在學術研究中是兩個話題。

我們先來聊聊老子這個人。提起老子,免不了會讓人想起關于他的許多傳說。比如在道教裡,老子被尊奉為法力無邊的大神“太上老君”;據說老子的母親感應大流星而懷孕,一懷就是七十二年,生産時剖開左腋才誕下嬰兒,出生時老子的頭發已經花白,所以叫“老子”。這些傳說或出于後世道教徒對老子的神化,或和後世佛教與道教的争鬥有關,大多不足為信。但即便如此,也有研究的價值,在之後說到老子與道教的關系中我會詳細展開。之所以有這麼多傳說,主要還是因為關于老子的記載實在是有模糊不清的地方,不夠确切。那麼,應該根據什麼來了解真正的老子呢?就目前來看,最可靠的材料還是司馬遷《史記》中的《老子韓非列傳》。

當年,傅偉勳教授邀我為“世界哲學家叢書”寫一本《老子》,叢書要求每本書後面要附一篇思想家的傳記,我說資料太少,無法為老子寫傳記,就以司馬遷的《老子韓非列傳》中的部分來代替吧。他欣然同意。直到今天,司馬遷的《老子韓非列傳》仍然是唯一的比較詳細、可靠的文獻,我們隻能依靠司馬遷留下的傳記來辨别老子的真實面目。有趣的是,司馬遷在留下對老子記錄的同時,也留下了許多關于老子身世的問題。

司馬遷的《老子韓非列傳》中的老子部分僅有五百多字。他是如何描述老子的呢?在第一部分,也是最主要的部分,司馬遷明确說“老子者,楚苦縣厲鄉曲仁裡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就是說老子是楚國苦縣人,大約在今天河南鹿邑縣,他姓李,名耳,字聃,是周朝檔案館或圖書館的館長。你看,在司馬遷的記錄裡,老子的姓、名、字、職務、地點都一清二楚。

《列傳》的主體部分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孔子拜見老子,向他請教有關禮的問題。老子回答說:你所說的事情,連人帶骨都已經腐朽了,隻剩下空話。好的商人即“良賈”會“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你應該去掉虛驕之氣和過多欲望,等等。事後,孔子對弟子說:鳥,我知道它能飛;魚,我知道它能遊……但是龍我就無法知道了,它乘風雲而上天。我今天見到老子,感覺他就像龍一樣。《列傳》還說老子修道德之術,所學所求的就是退隐無名。他看到周朝衰敗,就不辭而别。向西出關時被關令尹喜攔住,讓他寫書,于是老子就寫了上下兩篇的一部書,五千多字,講道和德的意義。寫完就走了,沒有人知道他去哪裡了。“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去,莫知其所終。”

在《列傳》的最後,司馬遷又記載了他聽說的兩個關于老子身份的說法,一個說老子其實是老萊子,這個老萊子也是楚國人,“著書十五篇,言道家之用,與孔子同時雲”。另一個說孔子死後百二十九年,也就是大約在戰國時期,周朝有一個史官叫太史儋,他向秦獻公預言了秦國和周的關系。司馬遷說,有人說這個太史儋就是老子,但也有人說不是。沒有人知道是不是。

在介紹了他聽到的這兩個說法之後,司馬遷又說:“老子,隐君子也。”最後總結道:“李耳無為自化,清淨自正。”再次肯定了老子就是李耳,毫無猶豫不定之意。

司馬遷的《老子韓非列傳》為我們留下了幾個問題,首先老子到底是李耳,還是老萊子或太史儋呢?其次,孔子向老子問禮這件事,究竟是不是真的?對這兩個問題的回答涉及了我們如何閱讀古籍、如何分析、運用曆史文獻的方法問題。

我們先來看第一個問題,老子和老萊子或太史儋是同一個人嗎?除了《史記》之外,我們很難找到可靠的材料來回答這個問題。但是我們根據《史記》的記載可以看出,司馬遷絕對沒有接受老子是老萊子或太史儋的說法。

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司馬遷在文章裡說,老萊子“著書十五篇”,而老子“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言”,十五篇和上下篇兩篇的區别是不容混同的。另外,司馬遷提到太史儋是孔子死後百年的人物,他的言論是關于秦與周的關系的,與《道德經》的内容毫無關系,顯然司馬遷也不會将太史儋與孔子所見過的老子相混同。

除了《老子韓非列傳》,司馬遷在《仲尼弟子列傳》中也提到了老子,他說孔子在各地請教過很多人,原文說“孔子之所嚴事:于周,則老子……于楚,老萊子”,這清楚說明孔子在周請教過老子,在楚請教過老萊子。可見,司馬遷明确知道周朝的老子不是楚地的老萊子。

還有,司馬遷在排列各個列傳的順序時,總是以列傳第一傳主年代為标準,司馬遷把老子的列傳排在第三,在管子之後,司馬穰苴之前,而司馬穰苴是春秋末年人,可見司馬遷是很明确地認定老子是春秋末年的人,決不認為老子是戰國時期的人,不可能是戰國時期的太史儋。總之,根據司馬遷在各篇《世家》和《列傳》中的記載及排序,我們可以看到,關于老子的身份問題,司馬遷雖然介紹了别人的不同看法,但不等于他沒有自己的看法。司馬遷相信老子就是春秋末年的李耳,寫過道德之意五千言,應該就是《道德經》的作者。

然而,司馬遷的立場可靠嗎?可信嗎?這是我們要讨論的第二個問題。關鍵點在于孔子是否見過老子,是否向老子問過關于禮儀方面的問題。如果孔子向老子問禮的事不可靠,我們就不能确定老子是和孔子同時代的人,因而不能接受司馬遷的立場。這就要以《史記》以外的典籍為參照了。

除了《史記》裡的記載,《呂氏春秋》《禮記》《韓詩外傳》《孔子家語》等諸多典籍都有關于孔子問禮于老子的記載,而且不少記載都早于司馬遷的《史記》。比如在儒家的重要典籍《禮記》中,有一篇《曾子問》記錄了孔子的學生曾子和孔子的對話。在孔子的回答中有四段文字多次提到“吾聞諸老聃曰”,或“吾聞諸老聃雲”,或“老聃曰”。

司馬遷以一人之力完成史記,有不夠準确或有明顯缺陷都是可以理解的,比如老子家族的世系、老子活了一百多歲等記述未必可靠。但是結合《史記》外的材料,我們可以确定孔子是見過老子的,由此可以證明老子确實是和孔子同時代的人。

但是,很多人看不到司馬遷的明确立場,卻千方百計對司馬遷曾提到但是并沒有采納的其他說法情有獨鐘,這似乎是很奇怪的。

不少著名學者,比如英國的漢學家葛瑞漢(A.C. Graham)和劉殿爵(D.C. Lau),都認為司馬遷的《列傳》說明他對老子是什麼人完全沒有定見。他們兩個都認為司馬遷對老子這個人的年代身份不清楚,不相信老子與孔子是同時代的人,他們都不相信司馬遷和衆多典籍所記載的孔子曾向老子問禮的曆史,他們就要将這種曆史記載“解釋掉”,解釋成後人編造的故事。

可是,後人為什麼會編造這樣的故事呢?

劉殿爵的解釋比較簡單,說孔子向老子問禮的故事是道家編造的,用來提高老子的地位,這是在儒道對立鬥争的背景下最容易想到的說法。但是葛瑞漢就更高明一些,因為他發現儒家經典也有這方面的記載。他說,如果孔老相見的故事是道家編出來的,那麼儒家典籍就不會接受,不會将道家所編的擡高老子的故事收入儒家典籍。所以他說,孔子向老子問禮的故事一定是儒家學者編出來的,借以表彰孔子虛心好學的品格,從而擡高孔子。

兩個人的解釋不同,但立足點一樣,都認為孔子向老子問禮的故事,是儒家和道家之間的對立和鬥争的表現。但這個立足點是假的,是不存在的。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在春秋戰國及漢初并沒有所謂的儒道對立和儒道鬥争。道家這個說法最早見于司馬遷的《史記》,是司馬遷的父親首先提出的。這就是說,先秦可能根本沒有以“道家”自稱的派别或組織。老子、莊子也沒有自稱過道家,也沒有自己的班底,哪裡有道家與儒家兩個群體的對立鬥争呢?

也許有人會說《道德經》中有“絕聖棄智”“絕仁棄義”的說法,這難道不是對儒家的直接、激烈的否定嗎?但是新出土的郭店竹簡本證明戰國中後期的《道德經》并沒有這樣的說法,古本《道德經》原文是“絕智棄辯”“絕僞棄詐”,并沒有針對儒家主要概念“仁”和“義”的直接否定和尖銳批評。

更值得注意的是《禮記》一書。前面說到,孔子曾多次引用老子的話,而所說的内容都是相當機械枯燥的關于喪禮的一些技術性細節。比如說幼年的孩子死了是否可以葬于宮中,出殡時遇上日食時是否必須停在路邊等等,這些都是平直的言論記錄,沒有任何對老子或孔子的頌揚或批評。因此,可以說,葛瑞漢和劉殿爵認為孔老相遇的故事是儒道鬥争的産物,這是沒有任何曆史根據的。

此外,上文提到郭店竹簡本,這裡順便說一下,有人認為郭店竹簡本就是《道德經》最古老的完整版。我們很難接受這種假設,最主要的原因是這批竹簡有三種長短不同的形制,不同的字體,三組一共不到兩千字。其中甲組有“是故聖人能輔萬物之自然,而弗能為”,但是丙組卻是“是以能輔萬物之自然,而弗敢為”。都是六十四章的文句,但有明顯不同,說明它們抄寫于不同的祖本,所以不應該将這些竹簡當作最早的完整的《道德經》。

作者:劉笑敢

編輯:蔣楚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