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責聲明:本文旨在傳遞更多市場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火星财經官方立場。
小編:記得關注哦
來源:币圈小星果
随着美股大跌,美聯儲無限量QE(量化寬松 Quantitative Easing,簡稱QE)的開始,很多人開始關注經濟問題,那麼這一篇RAY DALIO的文章就以最簡單的道理,告訴你什麼是經濟,通過此篇文章,您就能更好的理解什麼是經濟,并且從中會獲取自己的判斷,同時也知道美聯儲在做些什麼,他為什麼這樣做,這樣做對今後的經濟有什麼影響,我想通過看完此篇文章,你也會有深刻的見解。
----星果
經濟機器是怎樣運行的?
很多人覺得經濟很複雜,很深奧,其實經濟就像一個簡單的機器那樣運行,但很多人不懂得這一點,或是對經濟的運行方式有着不同的觀點。下面我們以最淺顯易懂的方法,來介紹什麼是經濟。
經濟雖然可能看起來複雜,但是其實是以簡單和機械的方式在運行。經濟由幾個簡單的零部件和無數次重複的簡單交易組成,這些交易首先是由人的天性所驅動,因而形成三股主要的經濟動力。一、生産力的提高。二、短期債務周期。三、長期債務周期。看到這裡,這三個标題可能就會讓初步想了解經濟的朋友,望而卻步了,别急,先記着,下面的文章會一一和你解答,繼續向下看。
下面我們談一下這三股動力,并介紹如何把它們組合在一起,得出一個良好的經濟模型,便于我們跟蹤經濟走勢,并理解當前正在發生的事情。
我們先來說經濟中最簡單的部分。
交易。
經濟不過是無數交易的總和,而交易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交易時刻都在發生,你每次買東西都是進行一筆交易,在每次交易中,買方使用貨币或信用,向賣方交換商品服務或金融資産。信用在使用時和貨币一樣,因此把花費的貨币和信用加在一起就可以得出支出總額。支出總額是經濟的驅動力,如果用支出金額除以銷量,就得出價格。就是這麼簡單,這就是交易是經濟機器的最基本零件,所有的經濟周期和動力都是交易造成的。
所以理解了交易就理解了整個經濟市場,由買賣同一種商品的所有買方和賣方組成,例如糧食市場、汽車市場、股票市場和千百萬種其他市場,經濟就是由所有市場内的全部交易構成,把全部市場的總支出和銷量加在一起,就得到了了解經濟運行所需要的全部信息。
就這麼簡單,個人、企業、銀行和政府,都在用上述方式從事交易,用貨币和信用交換商品,服務和金融資産,政府是最大的買方和賣方,而政府由兩個組成部分,及收稅和花錢的中央政府和中央銀行,央行控制着經濟中的貨币和信貸數量,因此不同于其他買方和賣方。央行通過影響利率和發行更多貨币來實行這種控制。
我們在下面會看到,正因如此,央行在信貸流通當中發揮着重要作用。
請諸位注意信貸,信貸是經濟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但也許是人們最不了解的部分。他之所以最重要是,因為他是經濟中最大且最為變幻莫測的一部分。貸款人和借款人,你在市場中進行交易的,買方和賣方沒有兩樣。通常貸款人希望自己的錢生出更多的錢,而借款人則想購買當前無法負擔的某種東西,比如房子、汽車或是進行投資,例如開辦企業,借貸可以同時滿足貸款人和借款人的需要。借款人保證償還借款成為本金,并支付額外的款額成為利息,利率高時借貸就會減少,因為貸款變得昂貴,當利率低時借貸就會增加,因為貸款變得便宜。
如果借款人保證償還債務,而且貸款人相信這一承諾信貸就産生了,任何兩個人都可以通過協定憑空創造出信貸。信貸看似簡單,實則複雜,因為信貸還有其他名稱,信貸一旦産生,立即成為債務。
債務是貸款人的資産,是借款人的負債,等到借款人今後償還了貸款并支付了利息,這些資産和負債将消失,交易得以完成。那麼為什麼信貸如此重要?這是因為借款人一旦獲得信貸,便可以增加自己的支出,不要忘記支出是經濟的驅動力,這是因為一個人的支出是另一個人的收入。
想想看,你每花一塊錢,另一個人就掙了一塊錢,而你每掙一塊錢,必定有别人花了一塊錢,所以你花的越多,别人掙的就越多。如果某人的收入增加,其信用度就會提高,貸款人就更願意把錢借給他。信用良好的借款人具備兩個條件,償還能力和抵押物。收入債務比率高,借款人就具備償還能力。如果無法償,還借款人,還可以用有價值可以出售的資産作為抵押物,這樣貸款人可以放心的把錢借給他們,所以收入增加使得借貸也增加,從而能夠增加支出。
由于一個人的支出是另一個人的收入,這将導緻借貸進一步增加,并不斷循環,這一自我驅動的模式導緻經濟增長,也正是因為如此,才産生了經濟周期。
在一項交易中,為了獲得某樣東西,你必須付出另一樣東西,長期來看你得到多少取決于你生産多少。我們的知識随時間而逐漸增多,知識的積累會提高我們的生活水平,我們将此稱為生産率的提高。
一個善于創新和勤奮的人,将比那些自滿和懶惰的人更快的提高生産率和生活水平,但在短期内不一定體現出來,生産率在長期内最關鍵,但信貸在短期内最重要。這是因為生産力的提高不會劇烈波動,因此不是經濟起伏的一個重要動力。但是債務是這種動力,因為我們能夠通過借債讓消費超過産出,但是在還債時不得不讓消費低于産出。
債務量的波動有兩大周期,其中一個周期持續大約5年至8年,另一個持續大約75年至100年。大部分人雖然能夠感受到波動,但由于離波動太近,每天每周都身臨其境,通常并不認為這是周期。我們将在本章考察的三股主要動力,并觀察他們如何相互作用,以及他們在日常經濟中的表現。如上所述,經濟的上下起伏不是取決于人們多麼善于創新或勤奮工作,而是主要看信貸的總量。我們先想象一個沒有信貸的經濟運行,在這樣的經濟運行中增加支出的唯一辦法是增加收入,因此需要提高生産率和工作量。
提高生産率是經濟增長的唯一途徑。由于我的支出是另一個人的收入,當我或者另一個人提高生産率的時候,經濟就會增長。我們如果觀察各種交易加以總結,就會發現一條類似于生産力增長軌迹的漸進線,但是由于我們借債于是産生了周期,原因并不是任何法規,而是人的天性和信貸的運作方式。
借債不過是提前消費,為了購買現在買不起的東西,你的支出必然超過收入,因此你需要借錢,實質上是向未來的自己借錢,你給自己設定了一個未來的時間,到那個時候你的支出必須少于收入,以便償還債務,這樣馬上就形成了一個周期。
通常一旦你借錢就制造了一個周期,對于個人是這樣,對于整個經濟運行也是這樣,這為什麼必須理解信貸?因為信貸觸發了一系列機械和可以預料的将在未來發生的事件,這就是信貸不同于貨币的地方。完成交易需要使用貨币,當你在酒吧用現金買一瓶啤酒時,交易立即完成。但是如果你信用來買一瓶啤酒,比如賒賬,你相當于承諾今後為這瓶啤酒付錢,你和酒吧一起創造了一筆資産和一筆負債,你們憑空制造出了信貸,隻有在你今後清償了這筆賒賬之後,上述資産和負債才會消失,債務才會還清,交易才會了結。
現實生活中大部分所謂的錢實際上是信貸,美國國内的信貸總額大約為50萬億美元,而貨币總額隻有大約3萬億美元。不要忘記,在沒有信貸的經濟運行中增加支出的唯一辦法是增加生産,但是在有信貸的經濟運行中,還可以通過借債來增加支出。因此有信貸的經濟運行能增加支出,使得收入的增長速度在短期内超過生産率的增長,但在長期内并非如此。
但是請不要誤解我的意思,信貸不一定是壞事,隻是會導緻周期性變化。信貸如果造成超過償還能力的過度消費就是不良信貸,但是信貸如果高效率地分配資源和産生收入,讓你能償還債務就是良性信貸。例如如果你借錢買一台大彩電,電視機不會帶來任何收入讓你償還債務,但是你如果借錢買一台拖拉機,用它來收獲更多的莊稼,賺更多的錢,你就能夠償還債務,提高生活水平。
在有信貸的經濟運行中,我們可以跟蹤各種交易,觀察信貸如何帶來經濟增長。我舉一個例子,假設你每年掙10萬美元,沒有任何債務,你有不錯的信用可以借1萬美元,例如用信用卡借,因此你每年可以花11萬美元,即使你的收入隻有10萬美元,由于你的支出是别人的收入,另一個人因此掙了11萬美元,掙了11萬美元的人,如果沒有任何債務可以借1.1萬美元,他可以消費12.1萬美元,即使他的年收入隻有11萬美元,由于他的支出是另一個人的收入,而我們通過跟蹤各種交易可以看到這個過程不斷自我強化,但不要忘記借債形成周期,周期會上升,最終也會下降。下面我們談談短期債務周期,随着經濟活動的增加,出現了擴張,這是短期債務周期的第一階段。
支出繼續增加,價格開始上漲,原因是導緻支出增加的是信貸,而信貸可以即刻憑空産生。如果支出和收入的增長速度超過所出售的商品的生産速度,價格就會上漲,我們把價格的上漲稱為通貨膨脹。央行不希望通貨膨脹過高,因為這會導緻許多問題。央行在看到價格上漲時就會提高利率,随着利率的上升,有能力借錢的人會減少,同時現有的債務成本也會上升,就等于你每個月的信用卡還款額會增加。由于人們減少借債還款額度增長,剩下來用于支出的資金将減少,因此支出速度放慢。
而由于一個人的支出是另一個人的收入環環相扣,人們的收入将下降,由于支出減少,價格将下跌,我們稱之為通貨緊縮。經濟活動減少,經濟便進入衰退。如果衰退過于嚴重,而且通貨膨脹不再成為問題,央行将降低利率,使經濟活動重新加速,随着利率降低、償債成本下降、借貸和支出增加,出現另一次經濟擴張,可見經濟像一部機器一樣運行。
在短期債務周期中,限制支出的唯一因素是貸款人和借款人的貸款和借款意願。如果信貸易于獲得,經濟就會擴張,如果信貸不易獲得,經濟就會衰退。
請注意,這個周期主要由央行控制,短期債務周期通常持續5~8年,在幾十年裡不斷重複,但是請注意,在每個周期的低谷和高峰後,經濟增長和債務都超過前一個周期,為什麼會這樣?這是人促成的。人具有借更多錢和花更多錢的傾向,而不喜歡償還債務,這是人的天性。因此在長期内債務增加的速度超過收入,從而形成長期債務周期。
盡管人們的債務增加,但貸款人會提供更寬松的信貸條件,這是為什麼?這是因為大家都以為形勢一片大好,人們僅注意最近出現的情況,最近的情況是什麼呢?
收入一直在增加,資産價值不斷上升,股票市場欣欣向榮,現在是繁榮時期,用借來的錢購買商品服務和金融資産很劃算。當人們過度借貸消費時泡沫便産生了。因此盡管債務一直增加,但收入也已相近的速度增加,從而抵消了債務。我們把債務與收入比例稱為債務負擔,隻要收入繼續上升,債務負擔就可以承受。與此同時資産價值迅猛上升,人們大量借錢來購買資産,因為投資促使資産價格日益升高,人們感覺自己很富有,因此盡管積累了大量債務,收入和資産價值的上升,幫助借貸人在長期内保持良好的信用度,但是這種情況顯然無法永久持續下去,也确實沒有持續下去。
幾十年來債務負擔緩慢增加,使償貸成本越來越高,到了一定的時候,償貸成本的增加速度超過收入,迫使人們削減支出。由于一個人的支出是另一個人的收入,收入開始下降,人們的信用因此降低,緻使借貸減少,償債成本繼續增加,使得支出進一步減少,周期開始逆轉。這時到達長期債務的頂峰,債務負擔變得過重,美國、歐洲和世界上很多其他地區在2008年即發生的這一情況。日本在1989年和美國在1929年因同樣原因發生了這一情況,現在經濟進入去杠杆化時期,在去杠杆化過程中,人們削減支出收入下降、信貸消失、資産價格下跌、銀行發生擠兌、股票市場暴跌,社會緊張加劇,整個過程開始下滑,并形成惡性循環。
随着收入下降和償債成本增加,借款人倍感拮據,随着信用消失、信貸枯竭,借款人再也無法借到足夠的錢來償還債務,借款人竭力填補窟窿,不得不出售資産,在支出下降的同時,出售熱潮,使市場充斥待售資産。這時股票市場暴跌,不動産市場一蹶不振,銀行陷入困境。
随着資産價格下跌,借款人能夠提供的抵押物的價值下降,進一步降低了借款人的信用。人們覺得自己很窮,信貸迅速消失,支出減少、收入減少、财富減少、信貸減少、借債等等随之減少,這是一個惡性循環。他看起來與衰退相似,但不同之處是無法通過降低利率來挽回局面。在衰退中可以通過降低利率來刺激借貸,但是在去杠杆化過程中,由于利率已經很低,接近0,從而喪失刺激功能,因此降低利率不起作用。美國國内的利率在1930年代的去杠杆化期間下降到0,在2008年也是如此。
衰退與去杠杆化之間的差别在于,在去杠杆化過程中,借款人的債務負擔變得過重,無法通過降低利率來減輕。貸款人意識到債務過于龐大,根本無法足額償還,借款人失去了償債能力,其抵押物失去價值,他們覺得受到債務的極大傷害,不想再介入更多債務。貸款人停止放貸,借款人停止借貸,整個經濟體與個人一樣都失去了信用度。
那麼應該怎樣應對去杠杆化?問題在于債務負擔過重必須減輕。為此可以采用4種辦法。
1、個人、企業和政府削減支出。
2、通過債務違約和重組來減少債務。
3、财富再分配,将财富從富人轉給窮人。4、最後央行發行更多貨币。
這4種辦法被用于現代曆史上的每一個去杠杆化過程。
通常第一個措施是削減支出,我們剛才看到個人、企業、銀行和政府都勒緊褲帶削減支出,從而能夠減少債務。我們經常把這稱為緊縮,當借款人不再借入新的債務,并開始減少舊債務的時候,你會以為債務負擔會減輕,但情況正好相反,支出減少了,而一個人的支出是另一個人的收入,這就導緻收入下降,收入下降速度超過還債的速度,因此債務負擔實際上更為沉重。
我們已經看到這種削減支出的做法,引起通過緊縮令人痛苦,企業不得不削減成本,這意味着工作機會減少,失業率上升,這導緻下一個步驟及必須減少債務。
很多借款人無法償還貸款,而借款人的債務是貸款人的資産,如果借款人不償還銀行貸款,人們會擔心銀行無法返還其存款,因此紛紛從銀行取出存款,銀行受到擠兌,而個人、企業和銀行出現債務違約,這種嚴重的經濟收縮就是蕭條!蕭條的一個主要特征是人們發現他們原來以為屬于自己的财富中,有很大一部分實際上并不存在。我們再次以酒吧為例,當你用賒賬的辦法買一瓶啤酒時,是在承諾今後償還酒吧的賒賬,你的承諾成為酒吧的一項資産,但是如果你不兌現承諾、不償還酒吧的賒賬,實際上是債務違約,那麼酒吧的這項資産實際上一錢不值,它實際上是消失了。
很多貸款人不希望自己的資産消失,同意債務重組,債務重組意味着貸款人得到的還款減少,或償還期延長,或利率低于當初商定的水平。無論如何合約被破壞,結果是債務減少,貸款人希望多少收回一些貸款,這總好過血本無歸。
債務重組讓債務消失,但由于它導緻收入和資産價值以更快的速度消失,債務負擔繼續日趨沉重,削減債務與減少支出一樣,令人痛苦和導緻通貨緊縮,所有這些都對中央政府産生影響。因為收入降低和就業減少意味着政府的稅收減少,與此同時,由于失業率上升,中央政府需要增加支出,很多失業者儲蓄不足,需要政府的财務資助。此外,政府制定刺激計劃和增加支出,以彌補經濟活動的減少。
在去杠杆化過程中,政府的預算赤字飙升,原因是政府的支出超過稅收。你在新聞中所聽到的預算赤字正是這種情況,政府必須加稅或者舉債,以填補赤字,但是在收入下降和很多人失業的時候,應該向誰融資呢?
富人。由于政府需要更多的錢,而且大量财富集中在少數人的手中,政府自然而然地增加對富人的征稅,以幫助經濟中的财富再分配,把财富從富人那裡轉給窮人,正在困苦當中的窮人開始怨恨富人,承受經濟疲弱、資産貶值和增稅壓力的富人開始怨恨窮人。如果蕭條繼續下去,就會爆發社會動蕩。不僅國家内部的緊張加劇,而且國家之間也會這樣,債務國和債權國之間尤其如此,這種局勢可以導緻政治變革,有時是極端的變革。
1930年代這種局勢導緻希特勒掌權,歐洲爆發戰争和美國的大蕭條,要求采取行動來結束蕭條的壓力越來越大。不要忘記人們心目中的貨币,實際上大部分是信貸,因此信貸一旦消失,人們的錢會不夠花,人們迫切需要錢,而你一定記得誰可以發行貨币。中央銀行可以。
央行已經把利率降到接近0的水平,現在不得不發行更多貨币。發行貨币與削減支出、減少債務和财富再分配不同,會引起通貨膨脹和刺激經濟。中央銀行不可避免的憑空發行更多貨币,并使用這些貨币來購買金融資産和政府債券。這種情況發生在美國大蕭條期間,并于2008年再次爆發。當時美國的中央銀行及聯邦儲備委員會增加發行了2萬多億美元。
世界各地能夠這樣做的,其他央行也增發了很多貨币,央行通過用這些貨币購買金融資産,幫助推升了資産價格,從而提高了人們的信用。但是這僅僅有助于那些擁有金融資産的人,你看央行可以發行貨币,但是隻能購買金融資産。而另一方面,中央政府可以購買商品和服務,可以向人民送錢,但是無法印鈔票。因此為了刺激經濟,央行和政府必須合作,央行通過購買政府債券,其實是把錢借給政府,使其能夠運行赤字預算,并通過刺激計劃和失業救濟金來增加購買商品和服務的支出,這增加了人們的收入,也增加了政府的債務,但是這個辦法将降低經濟中的總債務負擔,這是一個風險很大的時刻。
決策者需要平衡考慮降低債務負擔的4種辦法,必須平衡兼顧通貨緊縮的辦法和通貨膨脹的辦法,以便保持穩定。如果取成适當的平衡,就可以帶來和諧的去杠杆化。所以說去杠杆化可以是痛苦的,也可以是和諧的。
怎樣才能實現和諧的去杠杆化?盡管去杠杆化是艱難的,但已經可能好的辦法來處理艱難的局勢卻是一件好事,這比杠杆化階段大量舉債産生過度失衡現象要好得多。在和諧的去杠杆化過程中,債務收入比例下降,經濟實際上是正增長,同時通貨膨脹并不是一個問題,這是通過适當的平衡所取得的。為了取得适當的平衡,需要結合削減支出、減少債務、轉移财富和發行貨币的辦法,以保持經濟和社會穩定。
有人問發行貨币是否會加劇通貨膨脹?如果增發的貨币抵消信貸的降幅,就不會引發通貨膨脹。不要忘記重要的是支出。每一塊錢的支出,無論支付的是貨币還是信用,對價格的影響都是一樣的。央行可以通過增加貨币發行量來彌補消失的信貸。央行為了扭轉局面,不僅需要推動收入的增長,而且需要讓收入的增長率超過所積累債務的利率,這是什麼意思?
主要的意思是收入一定要比債務增長的快。例如我們假設有個國家正在經曆去杠杆化,其債務收入比率是100%,這意味着債務量相當于整個國家一年的收入。假設這些債務的利率是2%,如果債務以2%的利率速度增加,而收入的增長率僅有大約1%,那麼債務負擔永遠不會減輕,必須發行更多貨币,使收入增長率超過利率,然而發行貨币太容易了,而且比其他辦法受歡迎,因此這個辦法可能易于被濫用,關鍵是避免像1920年代去杠杆化的德國那樣發行過多的貨币,從而導緻惡性通貨膨脹。
如果決策層取得适當的平衡,去杠杆化,過程就不會那樣激烈,經濟增長速度緩慢,但債務負擔會下降,這就是和諧的去杠杆化。當收入上升的時候,借款人的信用度提高,借款人一旦顯得更有信用,貸款人就會開始恢複貸款,債務負擔終于開始下降。人們可以借到錢就可以增加消費,經濟終于開始恢複增長,長期債務周期,從而進入通貨再膨脹階段。去杠杆化過程如果處理不當會非常可怕,但如果處理得當,最終将解決問題。為了使債務負擔下降和經濟活動恢複正常,大約需要10年或更長的時間,因此有失去的十年這種說法。
綜上所述,經濟當然要比這個模式複雜一點,然而把短期債務周期、長期債務周期和生産率增長軌迹結合起來分析,我們會得到一個不錯的模式,可以看清我們在過去和當前的處境,以及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向。最後我希望大家學到三條經驗法則,第一,不要讓債務的增長速度超過收入,因為債務負擔最終将把你壓垮。第二,不要讓收入的增長速度超過生産率,因為這最終将使你失去競争力。
第三,盡一切努力提高生産率。因為生産率在長期内起到最關鍵的作用,這就是我給大家也是給決策者們的簡單的建議,大家也許會吃驚的發現,大多數人包括大多數決策者都沒有對此予以足夠的重視。這個模式對我很有用,希望他也将對你們有用。謝謝大家。
感謝作者 RAY DALIO
雷·達裡奧(Ray Dalio),世界上最大的對沖基金公司橋水創始人,号稱金融界的喬布斯。過去20多年,橋水基金創造了超過20%的年平均投資回報率,管理基金規模超過1500億美元,累計盈利450億美元。
結語
讀完此篇文章,您可能對于現在美國面臨經濟危機時美聯儲和政府所做出的反應,就會有了一定的感觸,那麼同樣當你了解了整個經濟的運作過程,不難發現的問題就是人民的财富,取決于中心化的管理。顯而易見,如果經濟危機處理不得當,貨币增發被濫用,資産縮水,貨币貶值,您可能在睡夢中,一個看不見的手,就把您的财富給偷走了。
很多人都看到了這個問題,但是有很多普羅大衆也确實看不懂也解決不了這個問題,曆史總會出現一些改變世界的人物,這不,就出現了一個名叫“中本聰”的人,發明了一個叫做BTC的點對點電子貨币系統。點對點的傳輸意味着一個去中心化的支付系統,這裡不再需要銀行,不再需要政府的幹涉。
和法定貨币相比,比特币沒有一個集中的發行方,且總量被限定在2100萬枚,由網絡節點的計算生成,誰都有可能參與制造這2100萬枚裡的其中一枚比特币,發币的權利不再是銀行和政府,而且可以全世界流通,可以在任意一台接入互聯網的電腦上買賣,不管身處何方,任何人都可以挖掘、購買、出售或收取比特币,并且在交易過程中外人無法辨認用戶身份信息。2009年1月5日,不受央行和任何金融機構控制的比特币誕生。
從比特币誕生那一天起,它就飽受争議,世人對它褒貶不一,對它的信仰者,稱之為人類曆史上,最重大的發明之一, 對它的厭惡者,則稱之它為空氣,一個巨大的泡沫。
在看待它有價值的人會說,“沒有發行者”是比特币的優點,但在傳統金融從業人員看來,“沒有發行者”的貨币毫無價值。
比特币一路走來,時至今日,我們來看看各國對它的态度。
德國:2013年6月底德國議會決定持有比特币一年以上将予以免稅後,比特币被德國财政部認定為“記賬單位”,這意味着比特币在德國已被視為合法貨币,并且可以用來交稅和從事貿易活動。
美國:2013年8月,美國德克薩斯州地方法院法官阿莫斯-馬贊特在一起比特币虛拟對沖基金的案件中裁定,比特币是一種貨币,應該将其納入金融法規的監管範圍之内。
日本:2017年,日本政府稱比特币是一種合法的支付方式。
英國:英格蘭銀行近期發布的報告:當數字貨币被市場全面接受,将威脅英國金融體系穩定。
最後作者不禁還要提醒一下各位讀者,比特币和一些琳琅滿目的其它數字貨币的區别。
由于比特币算法是完全開源的,誰都可以下載到源碼,修改些參數,重新編譯下,就能創造一種新的p2p數字貨币。但這些模仿比特币的山寨貨币很脆弱,極易遭到51%攻擊。任何個人或組織,隻要控制一種p2p貨币網絡51%的運算能力,就可以随意操縱交易、币值,這會對p2p貨币構成毀滅性打擊。很多山寨币,就是死在了這一環節上。而比特币網絡已經足夠健壯,想要控制比特币網絡51%的運算力,所需要的CPU/GPU數量将是一個天文數字,也意味着操縱價格所花費的成本将是難以計算的。
最後,筆者希望您理性的去看待比特币所帶來和創造的背後價值,而不要把目光聚焦在眼前比特币的價格上,因為一旦你參與投機,就要承擔你理應承擔的投機風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