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美蘇冷戰經曆了哪兩次階段性跨越

美蘇冷戰經曆了哪兩次階段性跨越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30 11:25:02

美蘇冷戰經曆了哪兩次階段性跨越(美蘇冷戰的表現以及冷戰期間發生了哪些大事件)1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蘇聯、中國和英國等國為了反對共同的敵人,結成世界反法西斯聯盟。二戰結束不久,美國對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推行冷戰政策。赫魯曉夫上台以後,提出同美國平起平坐、實現美蘇合作、共同主宰世界的基本戰略。随着蘇聯經濟、軍事實力進一步增強,從50年代後期起,美蘇争霸的格局逐漸形成。美蘇争霸分為三個階段。

美蘇冷戰經曆了哪兩次階段性跨越(美蘇冷戰的表現以及冷戰期間發生了哪些大事件)2

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是美蘇争霸的第一階段。這一時期的特點是既有緩和又有争奪。

在緩和方面:1955年,蘇聯主動與西方國家合作,簽訂了對奧和約,解決了二次大戰的一大遺留問題。同年,蘇聯同聯邦德國建立外交關系。1959年赫魯曉夫訪問美國,美蘇首腦戴維營會議是蘇聯推行美蘇合作外交戰略的重大行動,美國實際上承認蘇聯是超級大國這一事實。

在緊張方面:1961年蘇聯修築“柏林牆”,封鎖了東西柏林邊界,使美蘇關系更加緊張。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表明蘇聯開始走上同美國進行全球争奪的道路,同時也表明當時的戰略優勢仍然在美國方面。

這一時期,蘇聯還對中國推行霸權主義,企圖控制中國,使得中蘇關系惡化。

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是美蘇争霸的第二階段。其特點是蘇聯處于攻勢,美國轉攻為守。

美蘇冷戰經曆了哪兩次階段性跨越(美蘇冷戰的表現以及冷戰期間發生了哪些大事件)3

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至70年代,蘇聯的經濟實力同美國的差距大為縮短,1975年,蘇聯的工業總産值上升,相當于美國的80%。蘇聯在軍備方面趕上了美國,蘇聯的戰略導彈至1975年已達2402枚,超過美國40%,1979年蘇聯在戰略核力量上的開支幾乎為美國的3倍。蘇聯大力增強常規軍事力量。1978年,美軍210萬人,蘇軍440萬人,美軍擁有坦克10500輛,蘇軍擁有坦克50000輛。這一時期蘇聯推行與美國争奪世界霸權的積極進攻戰略。美蘇争霸的重點在歐洲,美蘇在歐洲都集結了重兵,處于兩軍對峙的僵持狀态。蘇聯一方面對歐洲以“緩和”戰略麻痹西方,另一方面加緊在歐洲以外的地區擴張。1979年入侵阿富汗,标志着蘇聯霸權主義政策發展到了頂點。

美蘇冷戰經曆了哪兩次階段性跨越(美蘇冷戰的表現以及冷戰期間發生了哪些大事件)4

這一時期的美國,由于受經濟危機的沖擊,經濟增長趨于緩慢,侵越戰争受到嚴重挫折,軍事力量被蘇聯趕上,美國在美蘇争霸中從戰略進攻轉為戰略防禦。1969年後的尼克松主義,調整全球軍事部署,收縮亞洲兵力,1973年從越南撤軍,1979年同中國建交。

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美蘇争霸的第三階段。1981年,裡根出任美國總統以後,開始對蘇聯采取強硬态度,遏制蘇聯在全球的擴張勢力。在核戰略和核軍備方面,美國提出了“星球大戰”計劃,通過以高技術為核心的新一輪軍備競賽,從而拖垮經濟力量相對落後的蘇聯。在争奪第三世界方面,美國立足于在軍事上打小規模的局部戰争,打擊親蘇政權。

美蘇冷戰經曆了哪兩次階段性跨越(美蘇冷戰的表現以及冷戰期間發生了哪些大事件)5

蘇聯由于國内經濟發展緩慢,在與美國的争霸中背上了沉重的包袱。1985年戈爾巴喬夫上台執政後,開始放棄争奪軍事優勢的作法,轉為裁減軍備,從對外擴張轉向全面收縮。1991年12月底,蘇聯解體,美蘇冷戰争霸的局面結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