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八年級下冊小石潭記語文筆記

八年級下冊小石潭記語文筆記

知識 更新时间:2024-09-17 19:14:15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練習

[甲] 潭中乃記之而去。

[乙] 水皆缥碧,千丈見底。遊魚細石,直視五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嘤嘤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鸢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節選自《與朱元思書》)

1.解釋下面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3分)

(1)以其境過清 (2)乃記之而去

( 3)窺谷忘反

2.翻譯下面的句子。 (4分)

(1)鬥折蛇行,明滅可見。

(2)遊魚細石,直視無礙。

3.甲文和乙文中畫線的句子都描寫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麼特點?各從什麼角度描寫的?(4分)

4.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4分)

(1)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鸢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參考答案

1.(3分)(1)因為。 (2)離開。 (3)返回(答“返”、通“返”、同“返”均可)。 (各占1分)

2.(4分)(1)(看到溪水)像北鬥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隐時現。

或:(溪流)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見,一段又看不見。

或:(泉水)曲曲折折,(望過去)一段看得見,一段又看不見。

(2)(水中)遊動的魚和細小的石頭,一直看下去,毫無障礙。

或:(水中)遊動的魚和細小的石頭,可以看到底,毫無障礙。

(各占2分。意思對即可)

3.(4分)水的特點:[甲]清澈(或:清); [乙]清澈(或:清)和湍急(或:急)。

描寫角度:[甲]間接描寫(或:側面描寫);

[乙]直接描寫和間接描寫相結合(或: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

(每問2分。意思對即可)

4.(4分)(1)流露出作者内心孤寂、凄涼、憂傷的思想感情。

(2)流露出作者陶醉于自然美景,淡泊功名利祿的思想感情。

(各占2分。意思對即可)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練習

【甲】潭中魚可百許頭,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記》

【乙】道州城西百餘步,有小溪。南流數十步,合營溪。水抵兩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盤屈,不可名狀。清流觸石,洄懸激注。佳木異竹,垂陰相蔭。此溪若在山野,則宜逸民退士之所遊處;在人間,則可為都邑之勝境,靜者之林亭。而置州以來,無人賞愛;徘徊溪上,為之怅然!——元結《右溪記》

譯文道州城向西走一百多步,有一條小溪。這條小溪向南流幾十步遠,彙入營溪。兩岸全是一些奇石,(這些石頭)有的傾斜嵌疊,有的盤曲回旋,不能夠用言語形容(它的美妙)。清澈的溪流撞擊着岩石,水回旋而流,激水觸石濺起高高的浪花,激蕩傾注;岸邊美麗的樹木和珍奇的青竹,投下的陰影互相掩映。

這條溪水如果在空曠的山間田野,就是很适合避世隐居的人和隐士居住的;如果它在人煙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為都會城鎮(市民遊覽)的勝地,仁者休憩的園林。但是自從道州成為州的治所以來,至今也沒有人來欣賞和關愛;我在溪水邊走來走去,為它(景色秀麗但無人知曉)而惋惜!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2分)

① 以其境過清 ( ) ② 不可名狀 ( )

2.翻譯下列句子。(4分)

①鬥折蛇行,明滅可見。

②佳木異竹,垂陰相蔭。

3.兩文各寫出了水怎樣的特點,分别運用了什麼描寫方法?(4分)

甲文:

乙文:

4.兩文在寫法上有什麼共同點?試舉一例說明。(2分)

1.答案 :① 因為 ② 說出

評分:每小題1分,共2分。意思對即可。

2.答案 :① 看到溪水像北鬥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隐時現。

② 美好的樹木與奇異的山竹投下的陰影,互相遮映。

評分:每小題2分,共4分。意思對即可。

3.答案 :甲文:清澈透明,側面(間接)描寫 乙文:水流湍急,正面(直接)描寫

評分:每小題2分,共4分。意思對即可。

4.答案 :借景抒情 例如甲文借描寫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達了作者孤寂悲涼的心境。

評分:共2分。意思對即可。

三、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練習

(甲)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節選自柳宗元《小石潭記》)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選自《禮記·禮運》)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字詞(2分)

(1)潭中魚可百許頭

(2)佁然不動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1)水尤清冽

(2)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3.柳宗元在《小石潭記》中描寫了永州山水的自然美,《大道之行也》則描繪了大同社會的人文美。結合兩文,聯系生活實際,談談你理想中的生活環境是怎樣的。(4分)

答案 :1.(1)大約 (2)呆呆的樣子 2.(1)水格外清涼。(2)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幹的人選拔出來,講求誠信,培養和睦(氣氛)。 3.此題答案 多元化。能把山水的自然美和社會的人文美(或“大同社會、天下為公”)兩者結合起來

四、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練習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乃記之而去。

(節選自唐代柳宗元《小石潭記》)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4分)

(1)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

(2)伐竹取道 伐:

(3)佁然不動 佁然:

(4)其岸勢犬牙差互 差互:

2.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2分)

A.心樂之 (之:指代篁竹) B、不可知其源 (其:指代小溪)

C、以其境過清(以:因為) D、乃記之而去 (乃:于是,就)

3.用現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

(2)鬥折蛇行,明滅可見。

4.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現了作者怎樣的心情?(2分)

答案 :1.(1)向西 (2)砍伐 (3)呆呆的樣子 (4)參差不齊 2.A

3.(1)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都像在空中遊動,什麼依靠也沒有。(2)(溪水)像北鬥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隐時現。

4.孤獨憂傷(凄涼)

五、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練習

小石潭記(節選)

從小。。,乃記之而去。

1.文章的作者是唐代的文學家(人名)。(1分)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讀節奏。(2分)

①潭 中 魚 可 百 許 頭 ②其 岸 勢 犬 牙 差 互

3.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每小題2分,共4分)

①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

譯文:

②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

譯文:

4.作者通過謝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靜的環境,意在表現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

答:

5.請從文中找出你最喜歡的句子,并說明理由。(3分)

句子:

理由:

6.為了發展旅遊事業,當地拟開發小石潭景點,請你根據文章内容為該景點寫一則簡介。(4分)

答:

答案:1.(1分)柳宗元2.(2分)①潭中/魚可百許頭(或:潭中魚/可百許頭)②其岸勢/犬牙差互

3.(4分)①砍掉一些竹子,開出一條路來,往下走就看見一個小潭,誰特别清澈。

②四周被竹子和樹木環抱着,寂靜冷落沒有來往的人。

4.(2分)意在表現孤寂悲涼的思想感情。

5.(3分)示例:句子:佁然不動;俶而遠逝,往來翕忽

理由:這幾句描寫遊魚,動靜結合,充分顯示出遊魚的情趣;也間接地表現了小石潭水的清澈。

6.(4分)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這裡石奇水清,遊魚相戲,四周著述環抱,環境十分優美,是觀光旅遊、愉悅心情的好去處。唐代文學家柳宗元曾來過這裡,寫下了千古傳誦的優美散文《小石潭記》。小石潭由此聞名遐迩。

六、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練習

[甲]潭中魚可百許頭..............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節選自柳宗元《小石潭記》)

[乙]道州城西百餘步,有小溪,南流數十步,合營溪。兩岸悉皆怪石,敧嵌盤屈,不可名

狀。清流觸石,洄懸激注。佳木異竹,垂陰相映。此溪若在山野,則宜逸民退士之所遊

處;在人間,則可為都邑之勝境,靜者之林亭。而置州以來,無人賞愛。徘徊溪上,為

之怅然。

[注]①道州:今湖南省道縣。唐時偏僻荒涼,元結曾在此為官。合營溪:彙入營溪。

③敧:傾斜。④嵌:張開。⑤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⑥置州:設置州郡。

1、[甲]文第一段描寫的内容是;[乙]文中描寫溪水的語句是

2、解釋下面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①潭中魚可百許頭可:②以其境過清清:

③南流數十步南:④不可名狀名:

3、用現代漢語說說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①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②佳木異竹,垂陰相映。

4、面對美景,[乙]文作者為什麼會産生“怅然”的情緒?(2分)

答案:

1、(潭)水和(遊)魚清流觸石,洄懸激注

2、①大約,大概②凄清,冷清清③向南④說出

3、①那石岸的形狀象狗的牙齒那樣相互交錯,不能知道溪水的源頭。②秀美的樹木奇異的竹林,垂下的陰影相互掩映。

4、這裡景色優美卻無人賞愛,觸發了作者對自己境遇的感慨。

七、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練習

[甲]從小丘西樂。

[乙]出成都南門,左為萬裡橋。西折纖秀長曲,所見如連環、如玦①、如帶、如規、如鈎;色如鑒、如琅玕\\\②、如綠沉瓜,窈然深碧、潆回③城下者,皆浣花溪委④也。然必至草堂,而後浣花有專名,則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裡為青羊宮,溪時遠時近,竹柏蒼然,隔岸陰森,盡溪,平望如荠⑤。水木清華,神膚洞達.自宮以西,流彙而橋者三,相距各不半裡。舁夫⑥雲通灌縣,或所雲“江從灌口來”是也。

(選自《浣花溪記》)

[注]①玦(jué):環形有缺口的佩玉。②琅玕\\\(láng gān ):像珠子的美石。③潆回:水流回旋。④委:聚集。⑤荠(jì):荠菜。⑥舁(yú)夫:轎夫。

譯文出成都城南門,左邊是萬裡橋。向西折行的細而美、長而彎,所見象套連的圈兒、象開口的玉環、象帶子、象圓規、象彎鈎、水色象明鏡、象碧玉、象濃綠色的瓜,深幽幽的呈現一派青碧色、在城下回旋着的,都是浣花溪水流聚的地方。然而一定要到草堂一帶,然後才有“浣花溪”這一專門名稱,這是因為杜甫的浣花故居在那兒的緣故。

行走三、四裡就到了青羊宮。溪流一會兒遠,一會兒近。青竹翠柏郁郁蔥蔥,顯得對岸濃蔭森森,一直延伸到溪的盡頭,遠遠望去象一片荠菜。水光樹色,清幽而絢麗,使人表裡澄徹,神清氣爽。從青羊宮以西,從三處地方溪流彙合在一起,上面建有橋,彼此相隔都不到半裡路,轎夫說通向灌縣,或者這就是所謂“江從灌口來”的說法吧。

1.解釋下列句中的加點詞語。(4分)

(1)水尤清冽 冽: (2)佁然不動 佁:

(3)西折纖秀長曲 西: (4)盡溪,平坦如荠 盡:

2.翻譯下列句子。(4分)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行三、四裡為青羊宮,溪時遠時近,竹柏蒼然。

3.甲、乙兩文在語言表達上有什麼相同點?在表現手法上有什麼不同點?(2分)

4.乙文第一段“少陵浣花居在焉耳”中的“少陵”指誰?請你寫出他的連續的兩句詩。(2分)

答案(一)1.(1)寒冷(2)愣住(3)向西(4)走到……盡頭(每詞1分,共4分)

2.(1)陽光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石上。(或:太陽光直射水底,(魚的)影子散布在潭底的石頭上。)(2分)(2)走了三四裡路,就是青羊宮,溪水有時遠有時近,竹子和柏樹蒼翠碧綠。(2分)3.相同點:都使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辭方法。(1分)不同點:甲文寫景動靜結合;乙文以靜景為主。(1分)4.杜甫。(1分)“感時花濺淚,恨别鳥驚心”等。(1分)

八、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題。(12分)

【甲】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乙】 觀第五洩①記(節選)

袁宏遠

從山門右折,得石徑。數步,聞疾雷聲,心悸。山僧曰:“此瀑聲也。”疾趨,度石罅②,瀑見。瀑行青壁間,撼山掉③谷,噴雪直下,怒石橫激④如虹,忽卷掣折⑤而後注,水态愈偉,山行之極觀也。遊人坐欹⑥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絲,虛空皆緯,至飛雨瀉崖,而猶不忍去。暮歸,各賦詩.所目既奇,思亦變幻。【注釋】①第五洩:第五級瀑布。在今浙江諸暨境内,此處有五大瀑布,當地人稱瀑布為“洩”,因此那山也叫五洩山,是著名旅遊勝地。②罅(xià):縫隙,裂隙。③掉:搖動。④怒石橫激:突兀的岩石橫攔瀑布,激起水花。⑤掣折:轉折。⑥欹(qī):斜靠。

譯文從廟門往右拐,有一個石頭鋪的小路。走幾步聽到很響的打雷聲,心裡感到害怕。山上的和尚說:"這是瀑布的聲音。"快步走去,邁過一塊石頭縫隙,就看見了瀑布。石頭青綠,陡如刀削,沒有泥土,三面石頭就像外城一樣聳立。瀑布在青壁間落下,震撼着山谷,就像直着向下噴出雪花一樣,突兀的岩山橫攔瀑布,激起水花,就像彩虹,拍到岸邊水浪突然卷起來然後才落回水中,水的氣勢更加雄壯,是遊人看到的最壯觀的景色了。遊人們坐在傾斜的岩石下方擡頭望,用自己的臉接住迸起的水沫,開始就像一絲涼線,空空的都像編織物的橫線,到了飛雨瀉崖,還留戀不想回去。傍晚回來,遊人們各自寫詩贊歎。所看到的景色已經非常绮麗,回想起來更加變幻,

17.解釋選文中加點的詞語。(4分)

(1)日光下澈: (2)其岸勢犬牙差互:

(3)疾趨: (4)山行之極觀也:

18.翻譯選文中劃線的句子。(4分)

(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數步,聞疾雷聲,心悸。

19.請從【甲】【乙】兩段文字中各找出一個表現水的特點的字。(2分)

(1)《小石潭記》: (2)《觀第五洩記》:

20.兩篇選文,讓我們感受到小石潭的幽美和第五洩的恢宏氣勢,其中分别寄托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

17.⑴澈:同“徹”,穿過,透。⑵犬牙:像犬牙(像狗的牙齒)。⑶趨:快走。⑷觀:景象(景觀)。

18.⑴(感到)心神凄涼,寒氣透骨,寂靜極了,幽深極了。(翻譯成使動用法亦可。)

⑵走了幾步,聽到很響的雷聲,心裡很害怕。

19.⑴清 ⑵偉(奇)

20.選文表達的感情:《小石潭記》表達了作者被貶谪後孤獨、寂寞、凄涼之情;

《觀第五洩記》表達了作者的喜愛、贊歎之情。

九、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練習

閱讀【甲】【乙】兩部分文字,完成7-11題。(20分)

【甲】從小丘西行,……曰奉壹。

(柳宗元《小石潭記》)

【乙】以歲三月上旬,步循溪西入。積雨始霁①,溪上大聲漎②然十餘裡,旁多奇石、惠草、松、枞、槐、楓、栗、橡,時有鳴巂③。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馬浴起,振鬣④宛首而顧其侶。援⑤石而登,俯視溶雲⑥,鳥飛若墜。複西循崖可二裡,連石若重樓,翼乎臨于溪右。或曰宋李公麟之“垂雲沜⑦”也。或曰後人求李公麟地不可識,被而名之。石罅生大樹,蔭數十人,前出平土,可布席坐。南有泉,明何文端公⑧摩崖書其上曰:“媚筆之泉”。泉漫石上為圓池,乃引墜溪内。

左丈學沖于池側方平地為室,未就⑨,要客九人飲于是。日暮半陰,山風卒⑩起,肅振岩壁,榛莽群泉、矶石交鳴。遊者悚焉。遂還。是日,姜塢先生與往,鼐從,使鼐為之記。

【注釋】①霁:天放晴。 ②漎:流水聲。 ③巂(guī):鳥名,即子規,又名杜鵑。 ④鬣(liè):馬頸上的長毛。 ⑤援:攀援,指遊人攀登到大石上。 ⑥溶雲:溶,融入。指天上的雲倒映在潭水中。 ⑦沜:同“泮”,半月形的水池。 ⑧何立端公:指何如寵。後文中的“左丈學沖”指左世容。“薑(jiāng)塢先生”指姚範。 ⑨就:完成。 ⑩卒:同“猝”,突然。

【參考譯文】去年三月上旬,我們徒步順着溪流從西邊走進去。連續下了較長時間的雨,天氣 剛剛轉晴,溪流發出很大的嘩嘩聲。走了十多裡路,山道兩旁有很多奇形怪狀的石頭、蕙草、松樹、枞樹、槐樹、楓樹、栗樹、橡樹等,不時聽到山鳥的叫聲。溪下面有個很深的大水潭,一塊大石頭露出在水面上,好像在裡面洗澡的馬剛剛站起身,甩着鬃毛回頭看它的夥伴。扒着石頭向上爬,俯視雲彩,飛鳥看起來就像要墜落的樣子。接着沿着懸崖往西走大約二裡,層疊的石頭好像高樓,翅膀一樣探出在溪流的右方。有人說:“這是宋代李公麟所說的垂雲泮啊。”有人說:“後人尋找李公麟記載的地方,沒有找到,(所以後人)就用“垂雲沜”來命名。”石頭的縫隙間長出一棵大樹,樹陰能容下幾十個人,樹前有平地,可以鋪上席子坐下。樹南邊有泉水,明代的何文端先生的摩崖書(刻在峭壁上的字)刻在上邊,泉水叫做“媚筆泉”。泉水漫過石頭形成一個圓形的水池,上邊的溪水流落進去。

左丈學沖(左世容,字學沖)在水池邊的平地上建造房子,還沒建成,邀請九位客人在這裡飲酒。傍晚天氣轉為半陰,山風突然刮起來,猛烈地吹打懸崖峭壁,樹木草叢、許多泉水、碎石亂響。遊玩的人感到有點害怕,于是回去了。這一天,我的伯父姜塢先生(姚範)也去了,我(姚鼐)跟随他,他讓我記下來這件事。 (姚鼐《遊媚筆泉記》)

7.請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讀停頓。(隻标一處)(2分)

大 石 出 潭 中

8.解釋文中加點詞語。(4分)

①水尤清洌 ②乃記之而去

③被而名之 ④要客九人飲于是

9.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

①伐竹取道,下見小潭。

譯文:

②鬥折蛇行,明滅可見

譯文:

③翼乎臨于溪右

譯文:

10.閱讀【甲】文,請概括作者浏覽小石潭的感受。(4分)

答:

11.【甲】【乙】兩文畫線句子在表現手法上有共同之處,請加以分析。(4分)

答:

答案7.大石/出潭中

8.清洌: 清澈寒冷。去:離開。名:命名。要:同“邀”,邀請。

9.①砍倒竹子,開辟出一條道路(走過去),(沿路)走下去看見一個小潭。②看到 溪水像北鬥星那樣曲折,水流像蛇那樣蜿蜒前行,一段明的看得見,一段暗的看不見。③翅膀一樣探出在溪流的右方。

10.這篇散文生動地描寫出了小石潭環境景物的幽美和靜穆,抒發了作者貶官失意後的孤凄之情。

11.兩處畫線的句子,都采用 了比喻的手法,生動形象。“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描寫的對象是魚,将魚在水比成在空中,表現了溪水的“清洌”。“俯視溶雲,鳥飛若墜”描寫的對象是鳥,因人在高處,所以看鳥兒飛,如從高處墜落一樣,以此表現作者“向上爬”時已到達很高處。

十、閱讀甲、乙兩段文字,完成後面題目。(14分)

【甲】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 竹,聞水聲,如鳴珮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岩,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鬥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記》)

【乙】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寝,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松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蘇轼《記承天寺夜遊》)

19.下面哪一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2分) ( )

A.下見小潭 日光下徹 B.潭中魚可百許頭 明滅可見

C.水尤清洌 以其境過清D.以其境過清 卷石底以 出

20.林語堂在《蘇東坡傳》中稱贊《記承天寺夜遊》是神品,寫景最妙,試作簡要的分析。(2分)

21.甲文中,作者起初是“心樂之”,心情非常愉快,為什麼在結尾卻說“不可久居”,矛盾嗎,為什麼? (3分)

22.甲乙兩文都寫于作者被貶期間,分别表達了 柳宗元和蘇轼怎樣複雜的心情?(3分)

【答案】

19.B

20.“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作者用“積水空明”四個字,來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給人以一池春水的靜谧感;用“藻荇交橫”四個字,來比喻月下美麗的竹柏倒影,具有水草搖曳的動态之美,整個意境靜中有動,動而愈見其靜。

21.不矛盾,作者寄情山水的歡樂是暫時的,凄清的環境觸發了他内心深處的悲涼之情,被貶官後的憂傷之情也更使他感到“凄神寒骨,悄槍幽邃”,所以不可久居。

22.柳宗元的心情:在寂寞處境中悲涼凄怆的心緒;蘇轼的心情:在貶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緣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十一、閱讀下面的古文,回答11-14題。(15分)

【甲】自渴①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橋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鳴乍大乍細。渠之廣或咫尺,或倍尺,其長可十許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鮮環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員減百尺,清深多倏魚。又北曲行纡餘,睨若無窮,然卒入于渴。其側皆詭石、怪木、奇卉、美箭②,可列坐而庥③焉。風搖其巅,韻動崖谷。視之既靜,其聽始遠。 (選自《石渠記》)

【乙】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譚,水尤清洌。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堪,為岩,青樹翠蔓,蒙絡搖辍,參差披拂。……乃記之而去。 (選自《小石潭記》)

【注釋】①渴:指袁家渴,一泉水名。 ②箭:小竹。 ③庥:同“休”,休息。

1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含義。(4分)

(1) 民橋其上 ( ) (2 )有泉幽然 ( )

(3)昌蒲被之 ( ) (4)心樂之 ( )

1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5分)

(1) 風搖其巅,韻動崖谷。(2分)

(2) 青樹翠蔓,蒙絡搖辍,參差披拂。(3分)

13.甲乙兩段文字所描寫的水,各有什麼特點?請結合具體内容,分别簡要概括。(2分)

14.甲、乙兩文都是柳宗元被貶永州之作,其共同的寫作手法是什麼?都表達了什麼情感?(4分)

答案:

11.(1)橋: 建橋、架橋。(2)然:……樣子。(3)被:同“披”,覆蓋。(4)樂:以……為樂。(每個字的解釋1分,“被”未寫出通假字,不得分)

12.(1)風吹動着山頂,像美麗動聽的音樂,在山崖和山谷間回蕩。(2分)

(2) 青蔥的樹木,翠綠的莖蔓,覆蓋,纏繞,搖動,連結,參差不齊,随風飄蕩。(3分)

13.甲文中“其泉幽幽然,其鳴乍大乍小”的描寫,寫出水“清澈幽深、鳴聲多變”的特點(1分);

乙文中“如鳴佩環,水尤清冽”的描寫,寫出水“清澈透明、水聲悅耳”的特點(1分)。

14.甲乙兩文都運用的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2分);都表達了作者被貶谪後心情抑郁,寄情山水尋求精神慰藉和懷才不遇的苦悶(2分)。

八年級下冊小石潭記語文筆記(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小石潭記比較閱讀11篇)1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