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抗倭名将——戚繼光。戚繼光(1528--1587)明朝抗倭名将,軍事家,民族英雄。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諸,祖籍安徽定遠,生于山東濟甯。出身将門。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17歲襲父職為登州衛指揮佥事。三十四年(1555年)調浙江都司佥事,次年升參将,鎮守甯波、紹興、台州3府。9月,倭寇800人進掠龍山所,戚繼光等即率10倍于敵的明軍前往阻擊。倭寇分3路沖殺,1萬多明軍竟不堪一擊,陣漸大亂,紛紛潰退。戚繼光看到形勢危急,縱身跳上一塊高石,連發3箭,3個倭寇頭目應聲而倒,倭寇群龍無首,倉皇退逃。三十八年(1559年)台州倭亂頻繁,百姓深受其害。數千名倭寇包圍桃渚千戶所,戚繼光從甯波率兵連夜馳援台州,解桃渚之圍,殲入侵海門倭寇。接着,親去金華、義烏等地招募精壯農民和礦工3000餘人,以嶽家軍為榜樣進行編練,終成聞名天下的戚家軍。戚繼光針對南方的地形和倭寇作戰特點,創造了長短兵器配合,因敵因地變換隊形、攻防兼宜的“鴛鴦陣”,使用飛刀、飛槍、飛箭的火箭等,屢次打敗倭寇。三十九年(1560年)春,改任台(州)、金(華)、嚴(州)參将,駐守台州。在沿海造烽堠,修城牆,訓練守軍。四十年(1561年),數千名倭寇在台州登陸。戚繼光率軍出擊,在甯海健跳(今屬三門),臨海花街、上峰嶺、白水洋和太平(今溫嶺)新河、長沙等地,連續9次挫敗倭寇的進犯,救出數千名被擄難民。史稱台州大捷,亦稱台州九戰九捷。次年夏援閩,搗破倭寇在橫嶼的老巢,并乘勝破牛田、興化的倭寇,連克60餘營。四十二年(1565年)與俞大猷剿平廣東倭寇,解除東南倭患。後戚繼光在薊州鎮守16年,邊備修饬,外敵不敢輕易進犯。因受排擠,于明萬曆十一年(1583年)調廣東戍守。後遭誣陷,奪職回鄉。戚繼光對練兵、治械、陣圖等都有創見,他的優秀軍事理論著作《紀效新書》、《練兵實紀》、《止止堂集》,倍受兵家重視。
2、收複台灣——鄭成功。鄭成功(1624-1662年),明清之際民族英雄。漢族。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号大木,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鎮人。公元1624年8月27日誕生于日本長崎縣平戶千裡濱,史書記載他“少年聰敏,英勇有為”。其父鄭芝龍,其母名田川氏。祖籍河南省固始縣汪棚鄉鄧大廟村。弘光時監生,隆武帝賜姓朱、并封忠孝伯,這也就是他俗稱“國姓爺”的由來。清兵入閩,其父鄭芝龍迎降,他哭谏不聽,起兵抗清。後與張煌言聯師北伐,震動東南。康熙元年(1662年)率将士數萬人,自廈門出發,于台灣禾寮港登陸,擊敗荷蘭殖民者,收複台灣,更使他彪炳千古,青史留名。鄭成功在1662年末得病逝世,在世38年。
3、抗日英雄——楊靖宇。楊靖宇(1905~1940),中國無産階級革命家、民族英雄,鄂豫皖蘇區及其紅軍的創始人之一,東北抗日聯軍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原名馬尚德,字骥生。1905年2月26日(清光緒三十一年正月二十三)生于河南省确山縣李灣村。父親馬錫齡是一窮苦農民。楊靖宇八歲時進私塾讀書。1918年入确山縣高等小學讀書。1923年進開封紡織染料工業學校,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1925年6月,加入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1927年3月,為迎接北伐軍勝利北進,領導了确山農民起義。同年5月加入中國共産黨。1928年初調到中共河南省委工作,在洛陽、開封等地先後三次被捕入獄。1929年奉中共中央之命赴東北,任中共撫順特别支部書記。同年秋被捕,在獄中堅持鬥争。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出獄,任哈爾濱市委書記,滿洲省委委員、代軍委書記等職,積極領導東北人民的抗日鬥争。1933年任中國工農紅軍三十二軍南滿遊擊隊政委、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獨立師師長兼政委。1934年任南滿抗日聯軍總指揮、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軍長兼政委等職。1937年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總指揮兼政委,基本隊伍有六千餘人,分布南滿一帶開展抗日鬥争。盧溝橋事變後,楊靖宇發動西征,經常出擊日軍,支援關内的鬥争。1938年5月,召集南滿黨和軍隊幹部開會,讨論堅持遊擊戰争策略。會後,在通化、臨江一帶開展抗日鬥争,給敵僞軍以沉重打擊。同年冬,日寇實施慘無人道的歸屯并戶政策,并勾結日本武裝屯田移民,加強對南滿抗日根據地的摧殘,抗日聯軍的處境更加艱難。楊靖宇率第一路軍一部一千四百多人,進入長白山密林中。次年,在蒙江縣境與敵人戰鬥中受重大損失,隊伍剩四百多人。1940年1月,為解決部隊給養問題,命部隊主力北上,自己帶領一支小部隊東進。2月23日,孤身一人在吉林蒙江縣(今靖宇縣)保安村前三道崴子遭遇幾位村民,其中一人回大屯洩密給日僞當局;關東軍讨伐隊包圍了将軍,并緊急召集由抗聯叛徒組成的僞滿特工隊參戰;經過數小時激戰,将軍被叛徒機槍點射命中要害,壯烈殉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