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幼兒進行家庭教育時存在的困惑

幼兒進行家庭教育時存在的困惑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7-21 01:07:15

幼兒進行家庭教育時存在的困惑? 家庭教育在人一生的成長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深遠性、持久性的特點幼兒道德素養的提升、思想品德的塑造、心理品質的形成、行為習慣的培養等都與家庭教育有着極為緊密的聯系,因此,要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就要重視家庭教育對幼兒成長的影響,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幼兒進行家庭教育時存在的困惑?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幼兒進行家庭教育時存在的困惑(淺析幼兒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1

幼兒進行家庭教育時存在的困惑

家庭教育在人一生的成長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深遠性、持久性的特點。幼兒道德素養的提升、思想品德的塑造、心理品質的形成、行為習慣的培養等都與家庭教育有着極為緊密的聯系,因此,要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就要重視家庭教育對幼兒成長的影響。

一、我國幼兒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國幼兒家庭教育随着時代的變遷與發展,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是,由于受不當的家庭教育方式以及傳統教育方式的影響,幼兒家庭教育還存在着以下問題。(一)對幼兒的溺愛

父母對孩子的關心和愛護本無可非議,這也是作為監護人應該做的。但是,一旦偏離了對孩子愛的正常軌道,溺愛或者對他們的不良習慣視而不見、不加引導,甚至對孩子有求必應,久而久之,容易造成幼兒的“王子病”“公主病”。1、過度保護

過度保護是溺愛的表現形式之一。過度保護是指父母為了防止幼兒受到一點點的傷害而過分地給予保護,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幼兒獨立性的發展。比如,為了防止幼兒在外受到傷害,有些父母禁止幼兒獨自出門玩耍,但是家長禁止幼兒外出,一方面約束了幼兒的自由,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幼兒與同齡人的正常人際交往,不利于幼兒社會性的發展。有些父母在家中也是如此,為了避免幼兒發生磕傷的狀況,禁止幼兒獨立做事,結果造成幼兒怯弱、畏縮、習慣依賴他人的性格。

2、完全順從

完全順從是溺愛的另一種表現形式。根據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處于前運算階段的幼兒在思考問題時總是以自我為中心,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行為和觀點上。在此階段,家長如果對于幼兒的任何要求、任何行為都不加判斷地全盤接受,幼兒就無法樹立正确的價值觀,在與别人交往的過程中更容易以自我為中心,全然不在乎其他人的感受,形成過分自我的性格。

(二)不良的親子關系

親子關系是家庭教育的邏輯起點,對幼兒的影響重大。在現代生活中,父母由于工作忙碌或沒有掌握正确的親子交流的辦法等原因,親子關系容易出現不和諧的狀況。一方面,大多數家庭中,父親承擔着家庭的經濟重擔,把生活的重心放在了事業上,無暇參與教育幼兒的過程,那麼教育的重任就壓在了母親一個人身上,造成幼兒過度依賴母親,從而容易出現性别角色失衡的問題。另一方面,由于許多父母長期忙于工作,造成留守幼兒的數量不斷增加。這些幼兒主要由祖輩進行隔代教育,他們與祖輩的關系較為親近,但是與父母單獨相處的時間卻較少甚至沒有。幼兒長期缺乏父母的關愛和陪伴,對幼兒的身心發展産生不良影響。

(三)幼兒安全感缺乏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曾提出需求層次理論,五個需求依次由較低的層次到較高的層次呈金字塔形,安全需求是除生理需求之外最為基礎的層次。幼兒如果被給予了足夠的安全感,自我效能感就較高,即便是完成一件小事,也能夠感到滿足,如在為人處事方面表現出樂觀自信、性情溫和的特點,能夠與他人友好相處。而缺乏安全感的幼兒,則表現出自我效能感低,一旦失敗,就容易産生自卑、羞怯的心理,不敢輕易在他人面前展現自己。如在為人處事方面,缺乏安全感的幼兒更為敏感和多疑,不善于與人交往。當幼兒犯錯時,很多父母經常會以吓唬的口吻說“你再這麼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這種方式雖然可以在表面上制止幼兒的胡鬧行為,卻将幼兒帶入了缺乏安全感的恐慌中。部分幼兒為了成為父母眼中聽話懂事的孩子,得到父母的稱贊,努力地隐藏自己的真實需求,而按照父母的意願,盡自己所能去讨好父母,甚至到他們長大成人之後依然習慣性地看重别人的眼色,卻極少關注自我的真實需求,嚴重缺乏安全感。

二、影響我國幼兒家庭教育的因素

影響幼兒家庭教育的因素既有主觀因素,又有客觀因素。随着時代的發展,社會大環境也發生了改變,影響幼兒家庭教育的因素也有所差異。

(一)祖輩的幼兒教育觀念較為滞後。

2017年,《中國城市家庭教養中的祖輩參與問題調查報告》數據表明:兒童出生到小學階段,79.7%的城市家庭中存在祖輩參與兒童教養的情況。另一項調查數據也顯示,祖輩參與幼兒園前階段教育比例為77.7%,幼兒園階段的比例為72.9%,小學階段仍占60.1%。數據表明,幼兒年齡越小,祖輩參與教養的比例越高。雖然祖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父母沒有時間陪伴幼兒的缺憾,但不能等同于親子關系,隔代教育存在着很多弊端。一方面,祖輩作為隔代的長輩在教育孫輩的過程中,觀念過于老化,更多的是關注幼兒衣食住行的問題,在幼兒性格、品德養成方面的關注度不夠。且祖輩年齡較大,教育理念不能與時俱進,不能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進行相應的教育和引導。另一方面,大部分祖輩教育幼兒的方式、方法比較守日,當幼兒出現打鬧、哭泣等問題時,不能采取科學合理的方式進行教育。相反,為了讓幼兒平靜下來停止哭泣打鬧,祖輩習慣性地對幼兒有求必應,容易導緻幼兒養成很多不良生活習慣。

(二)家長的教養方式不當

埃裡克森的人格發展理論認為,幼兒在學會了大量技能以後,随着年齡的增長,他們願意嘗試做一些事情,但是如果違反了這一規律,他們的個性發展就會受到約束,逆反心理也就随之産生。學齡前期幼兒的主動探究行為如果受到了來自成人的鼓勵,則會得到強化,并為他們之後成為負責任、有創造性的人打下基礎。反之,幼兒的主動探究行為如果被反對甚至高強度地打壓,就會挫傷他們的自主性和積極性,還可能使他們的自信心受到影響,做事畏首畏尾。比如,幼兒有時想要獨立穿衣、吃飯、洗漱等,但他們處理這些事情的能力不夠,可能會越做越糟糕。此時部分父母就容易忽略幼兒想要獨立的想法,給予幼兒過多不必要的幫助。幼兒選擇拒絕父母的幫助時,父母就覺得幼兒開始叛逆,對幼兒進行說教。另外,部分父母時常忽視幼兒的内心感受,将自己的想法強加到幼兒身上,強迫幼兒做不想做的事情,從而對幼兒的成長産生不利的影響。

每個幼兒都有自己的特點,在幼兒的成長過程中,他們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期待父母都能夠用科學的家庭教育方式引導、幫助幼兒健康成長,努力為幼兒創造一個溫馨和諧的家庭環境,為幼兒的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