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了新車,新手車主往往就會急叨叨地到處問:新車怎麼磨合?這玩意說明書上可沒寫。有人說,不可跑高速;亦有人說,讓磨合見鬼去吧——新車出廠前就已經磨合過了,君不見那些車廠的移車工作人員将新車從生産線開到泊車場區的時候,那個快啊,簡直讓人看了都心疼!
衆說紛纭,那麼究竟要不要磨合?什麼樣的磨合才是最正确最科學的?小編今天就來談一談。需要提前說明的是,關于新車磨合的技術貼已經很多,小編就不再從發動機構造等部分進行解讀,主要針對新車磨合的誤區來撰寫本文。
1、新車出廠就磨合好了嗎?
首先來談談“新車出廠前就已經磨合過”的說法是否正确。其實早在發動機上裝配線之前,所有的發動機都會經曆一次磨合工序,由于這是在發動機工廠完成的,所以在所謂的“沖壓—焊接—噴塗—總裝”生産線上,你是看不見這道工序的。但是這并不意味着“新車出廠前就已經磨合過”的說法完全正确,新車是一個機械結構的整體,單一部件的磨合并不能保證整體的磨合效果。發動機需要和變速箱、發電機甚至是懸架之間完成整體磨合。
以小編自己的車子為例,提車後一個多月内,熱車狀态下的怠速為750rpm;認真磨合後,現在的熱車怠速穩定在630rpm左右。小編有意識看了一下其他車友的同款車,發現超過一半的同款車輛其穩定怠速依然是750rpm。小編自己也試駕過一些同款車,發現無論是噪音還是油耗,都不如自己的愛車。當然,這也和小編首保後就脫保,更換全合成機油跑完磨合期有關。
所以說,新車磨合是相當必要的。至于移車工作人員将新車從生産線開到泊車場區的時候,快得讓人心疼,其實說白了車子不是工作人員自己的,有時候工作節奏快了,難免有些“暴力”——這有些類似于快遞公司的分揀員“暴力”分揀的性質,隻不過這些“暴力”并不是長時間存在的,而車子也不像快遞包裹那般脆弱,因此大家不必介懷。
2、磨合期不能跑高速?
其次,再來看看磨合“不可跑高速”的說法。目前國内公路最高限速120km/h,其實這個速度對于大部分車輛的極速而言隻算中流,所以說,真正的磨合其實看的是發動機轉速。大部分普通家用汽車,其說明書标定的機油粘度都是30W,但是首保或二保時,4S店給的免費機油幾乎都是40W的粘度——這其實是有講究的。
有人說,4S店給的免費礦物機油不值錢,這話倒是不假。但是你有沒有有想過,同樣都是不值錢的礦物油,為何4S店選擇40W的粘度而不是30W的粘度呢?說白了40W的機油附着性好,高溫高轉速狀态下氣缸壁的油膜不容易産生物理斷裂現象。換句話說,大部分4S店選擇40W的機油做首保和二保,主要就是擔心新手操作失誤——尤其是手動擋車型,如果發動機長時間保持高轉速現象,一旦缸壁油膜被拉裂,發動機可能就提前駕崩了。
因此,真正合理的磨合方式就是要保證發動機轉速不要太高,一般來說不要超過3000rpm,保證不超速行駛即可。如果能保證這一點,采用全合成機油跑磨合的話,效果會更好。
看到這裡有人會說了,我是異地提車的,提車的4S店到我家有上千公裡,我就遵照限速勻速開回家,豈不是就相當于跑完了上千公裡的磨合裡程?
這種認識也是錯誤的,勻速跑回家不會給車子帶來任何負面影響,但是就磨合效果而言,這上千公裡算是白跑了。
3、長時間勻速行駛最好?
前面已經說過,新車是一個機械結構的整體,單一部件的磨合并不能保證整體的磨合效果。同理,勻速狀态下行駛隻能對變速箱的某些齒輪有磨合效果,此外車架和底盤的振動磨合也長期處于一種接近的頻率狀态下,刹車系統的磨合更是幾乎可以忽略……上千公裡跑下來,也許不如别人在市區裡走走停停,頻繁換擋跑100公裡有效。
就磨合效果而言,普通市區道路是最好的。有高速,有低速,有起步,有刹車,有換擋……隻要保證起步、換擋、刹車的動作輕柔,轉速控制在3000rpm之下,跑完1000公裡即可完成理想磨合。換句話說,在市區道路上正常駕駛即可。對于一些帶有多種行駛模式的高檔車型而言,磨合期中不妨手賤一點,多撥弄撥弄行駛模式,對于整車磨合也是有好處的。最後強調一點,買車之後請看說明書,小編發現,大部分車主似乎都不太喜歡看汽車産品說明書啊!這個習慣真的很爛……
4、磨合期結束拉高轉速
磨合期的裡程一般1000公裡就足夠了,達到1000公裡的裡程之後,必須拉兩分鐘的高轉速。拉高轉速的目的不是為了磨合,而是清洗。如果将車輛的磨合比喻為熱身,那麼拉高轉速就相當于讓車子做完熱身之後來一次深呼吸,将發動機燃燒室和排氣系統中的積碳和雜質吹幹淨。如果可能,做這項工作之前不妨換一次新機油——由于舊機油有物理衰減,拉高轉速的話會有缸壁油膜被拉斷裂的安全隐患。
這裡強調一下,拉高轉速不是拉高速,不是頂着120km/h跑兩分鐘就算完成任務,而是要求節氣門在兩分鐘左右的時間頻繁地100%開啟,也就是頻繁的“地闆油”,轉速在3500~6000rpm之間來回搖擺。必須注意的是,發動機轉速切不可高過紅線——對于一些沒有紅線保護裝置的車型而言這點特别需要注意。其實在60km/h條件下同樣可以完成拉高轉速的任務——當然了,這和車輛的變速箱有關。對于手動變速箱以及帶手動模式或低速模式的變速箱而言,可以采用挂抵擋或低速擋的方式——例如60km/h車速下挂2擋。
其實賽車的磨合也有拉高轉速的部分,而且更加苛刻。賽車手會從1擋開始,逐一在每個檔位把轉速拉到7000轉行駛,用專業術語來說,“有效使用的轉速範圍磨合透”,這樣在駕駛的時候,才會足夠順滑。考慮到賽車和民用車的差異,駕駛安全等因素,小編不建議民用車采取賽車磨合的辦法。
5、磨合期一定不要走爛路
新車磨合期不要走爛路,因為汽車的車架、懸架也是要磨合的。在城市的道路中,細微的颠簸會幫助車架和懸架來實現磨合。在幅度小的震動環境下,它的匹配性會比以前更好。如果新車在磨合期就行駛到非鋪裝路面,類似于搓闆路、戈壁或者帶交叉軸性質的路面,會造成車架的扭曲和懸架匹配度不好。
如果新車還沒有磨合好就經常性走爛路,2年之内,一個轉彎就會咯吱咯吱響。
6,拉高速有必要嗎?
從嚴格理論上講,汽車以高速行駛,是會加大機械損耗的,所以老車經常高速開,就會老得更快。對新車而言,機械部件是要經過一定的初期磨合,才能進入良好運轉的狀态,不光是發動機,汽車的變速箱、輪軸等部件也是這樣。所以新車拉高速,可以加快車子進入最佳狀态的時間,這樣說來倒是可以去拉高速。但是就算不去拉,也隻不過是車子進入最佳運轉狀态慢一些,但相對的,機械磨損也減少了,車的宏觀使用壽命就更長了。
7,什麼時候去拉高速?
如果真的想去拉拉高速,那就要選對時間。我個人的分析是,絕對不可以用第一箱機油(也就是第一次換機油前)去拉高速。因為拉高速時,發動機工作轉速高、機械的磨損最大,而第一箱機油正是金屬碎屑最多、雜質最多的,用這些帶有大量碎屑的機油去拉高速,就會大大增加發動機的損耗,甚至造成不正常的磨損。這樣磨合期後車子一定不會在最佳的狀态。
那麼何時拉才好呢?我認為比較好的時機是在第一次更換機油過後(注意有些車的首保會換機油,有些首保隻會檢查部件,第二次保養才換機油),這時候發動機經過了一定磨合,而剛換的機油碎屑很少,可以确保發動機高速暢順運轉,達到高速磨合的效果,又不會加劇磨損。
順帶一說,上述以機油狀況來決定駕駛方式的道理,對老車也是适用的,例如你的機油剛換過,就可以趁着機油狀況好,去拉拉高轉,燒燒積碳;但如果一箱機油已經行駛了幾千公裡,接近換機油的時間,那就不宜再用很激烈的方式駕駛,否則狀況不良(主要是變質、碎屑和塵埃多)的機油就會導緻發動機磨損加劇。
8,怎樣拉高速?
拉高速,說白了就是讓一台新車嘗試以其設計所能達到的最大性能來運轉,這樣以後就可以比較從容的達到這種設計的性能。但是拉多高速才算是高速呢?一般來說,在第一箱機油内,說明書都會标明禁止高轉速行駛,轉速一般都不可超過最高轉速的2/3,例如一台發動機紅區是6000轉,第一箱機油内最高就不要超過4000轉,大部分時候最好在3000轉以下。
過了第一箱機油後去拉高速時,就可以讓發動機嘗試到達它設計所允許的最高轉。如果是自動擋,可以用D擋作全油門加速(就是kickdown),這時轉速會短時間達到紅區,然後換擋,又再升上紅區……如果是手動擋,則可以在每個擋位都拉到紅區,然後馬上換高一擋。這樣不僅可以讓發動機上高轉,變速箱齒輪也可以得到更好的磨合。
但是,這種到達紅區的磨合方式不可以持續長時間,因為量産車不是賽車,轉速長時間維持在紅區會大大加大磨損,甚至出現過熱問題,很多變速箱也承受不了這樣長時間的大載荷。所以拉高到紅區的方式隻能偶爾為之,就如同再好的長跑運動員也隻能間歇性的進行全速沖刺。而要想達到鍛煉的效果,應該進行持續的中速跑。對汽車來說,就是讓發動機在中高轉速持續運轉一段時間,以達到暢通油路、燒掉積碳的效果。具體方法是在車少的路上(例如高速公路),通過選擇适當的擋位,讓發動機保持中高轉速運轉一段時間。這個中高轉速,通常是3、4千轉就可以了,持續半小時以上即可。
由于拉高速主要是讓發動機高速運轉,絕對車速并不要求很高。手動擋的車,以3擋行駛80~100km/h,通常就已經有3、4千轉。自動擋的車,借助D擋下方的3、2擋(手自一體的可用手動模式),例如鎖定2擋行駛70km/h,通常也有3、4千轉了。
至于開到很高的絕對速度,主要作用是讓車子的其它機械部件,例如輪軸、主減速器等也得到磨合。但這些部件的磨合迫切性并沒有發動機那麼高,所以以100~120km/h的速度行駛一段時間也就可以了,絕對不需要去開到150Km/h、200km/h甚至極速來“拉高速”的。由于新車還未進入最佳狀态,開到那樣高速甚至還會有危險。看過一些論壇網友說開着自己的新車上高速拉到極速,真是讓我哭笑不得。
拉高速時,也應該每隔幾分鐘變換一下車速、擋位,這樣可以讓各個擋位的齒輪也得到磨合,減少某一擋位的過度磨損。因此拉高速也不是非要上高速公路的,記得新車評網的哪位大斑竹曾說過他天天都在市區裡拉高速,這正是高境界呢。
9,從正确啟動發動機開始,一定要等自檢結束再鑰匙打到頭啟動,不可一下子就啟動。目前掌握的故障有軍友(懷疑)沒有按照啟動程序進行,導緻ABS燈長亮,電腦檢查發現代碼錯誤,應該是ABS自檢沒有結束就啟動産生程序紊亂造成。他是用電腦重新寫程序改變代碼解決,但其實有個簡單方法可以解決,就是将電瓶斷電,人為造成電腦複位清零,讓電腦啟動ROM裡固化程序工作就可以了(這一方法是否适合奇瑞車有争議,建議隻有在不能及時到定點維修廠時采用,完事後還是開回廠裡檢測)。
故此,新車磨合的第一要領就是随時随刻的監視儀表盤的各種信号燈,遇有不明故障顯示一定要立即處理。
10,單純發動機磨合,發動機組裝時候已經進行過低速高速調整,故此有些車号稱零公裡磨合。但是對于車的動力系統,不僅僅是發動機,包含了許多方面,建議還是要好好磨合的。第一條就是不要過早的高速運轉。即使發動機試車過高速,也是不帶負載的測試,接合到整車,傳動和随動轉向等等負載,就不能不嚴重關注了。
11,具體的說,首2500公裡各檔位車速(建議)不要超過:1檔20邁、2檔40邁、三檔60邁、四檔80邁,5檔100邁。 主要目的就是讓新離合器接合順暢,齒輪箱各檔位咬合良好,動力輸出順暢。但是要注意的是,不要總使用某個檔位一直跑,以免該組齒輪發熱嚴重造成齒輪箱内部發熱不均勻變形也不均勻,再換檔時咬合出現問題就會多産生金屬碎屑。大家都知道許多金屬部件生産出來後要在自然環境中放置一段時間才能使用,讓其自然退火,各處内部應力均衡,車的磨合也是這個道理。
12,首保:2500公裡按手冊按時去就行了,沒什麼多說的,這裡要強調的是更換機油和齒輪油的時候,有條件最好和師父商量一下,不要将廢油直接流進他們的廢油桶,要單獨用個盆或桶接着,定置一段時間後将油緩緩倒出,看看盆底是否有金屬碎屑,多不多,假如你覺得很多,不客氣,再執行一次2500公裡初級磨合~!
13、磨合誤區--拉高速:經常有人持一種論點,就是車子2500磨合後要拉拉高速,讓車跑一次極限速度,我是不太明白他是想毀車還是想養車,小孩子剛會跑,你就能讓他參加奧運100賽跑? 但是有一點理由還是要拉拉的,就是清理積碳和汽油膠質,原因是首2500公裡大多司機總是傾向于發動機轉速低、車速低,導緻發動機内部尤其是火花塞等部位生成積碳,以及噴油嘴等處驟冷驟熱汽油中的雜質生成膠質糊,解決辦法就是拉拉速度。我說過幾次,就是2500公裡後,每500公裡最高速度提速10公裡,比如3000時你用110邁時速跑上半小時,3500公裡120邁,依此類推,到150邁夠了。當時随手回帖,沒解釋原因,抱歉。
注:單純為了清積碳和油糊,又沒有條件去高速路跑,可以在市區降一個檔位跑,别怕!5檔4000轉你敢跑120邁,為什麼其他檔位你就不舍的4000轉去跑那?
14、對于随動、轉向系統,新車最要注意的就是停車回輪,起動出車位不要一下子将方向打死,其他也就沒有太多說的了。
15、刹車系統方面,許多新車上牌照時候刹車檢驗通不過,總是懷疑是不是檢測場想收錢而難為自己,我不敢說沒有這個可能,但是由于新車刹車盤和刹車片不會是完全平整接觸的(後輪奇瑞是鼓式刹車,道理一樣),确實不能發揮最佳狀态。磨合需要注意的就是别急刹車,要采取預見性的緩刹車 (當然平時也該如此)。養成良好的刹車習慣很重要,再好的刹車盤、碟也是有雜質的,新車總是急刹車,很容易在盤、碟上留下溝槽,嚴重的盤能磨成不是平面而成了曲面,後果就是當某一天你需要緊急制動時,會發現刹車力度弱了許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