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給魚一定的水體活動空間:養魚的田間工程必須達到标準,不能搞平闆式的放養。集魚溝、坑應占稻田面積的百分之十左右。坑深溝寬需适當。曬田時,要保證溝、坑裡的水常注常新常滿。在不影響水稻正常生長的前提下,随着稻苗的生長,逐步加深水位,保持足夠的養魚水量。水量不夠,魚的産量就會受影響。
2、搞好集魚坑周圍的攔魚設備:水稻前期,因秧苗嫩弱正是魚喜吃的好飼料。所以在放養的前期,應将大規格的草魚種控制在集魚坑内,用竹條、柳條、木棍兒或鐵絲網、紗窗等,在魚坑的周圍制成攔魚栅,攔魚栅的縫寬或孔隙以魚種不能進入稻田為準,其他小規魚種可以自由進出。待水稻稻葉挺直遠離水面後,稻秧此時不如青飼料嫩,魚隻要吃飽就不會跳高去吃稻苗。這時要及時将集魚坑周圍的攔魚設備拆掉,讓魚能夠到田中活動覓食。
3、加強喂養投喂飼料要充足:堅持每天上、下午2次投喂,浮萍、青草或糠麸均可。草料要新鮮可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