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元宵節的由來

元宵節的由來

知識 更新时间:2025-02-26 01:31:04

  元宵,原意為“上元節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節”主要活動是晚上的吃元宵賞月,後來節日名稱也演化為“元宵節”。正月十五鬧元宵,将從除夕開始延續的慶祝活動推向又一個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彩,人們賞燈,猜燈謎,吃元宵,成為世代相沿的習俗。在漢文帝時期,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創建“太初曆”時,就已将元宵節确定為重大節日。

  元宵:

  元宵是一種中國人依照習俗在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和春節烹制食用的食品。曾有多種名稱,如面繭、粉果、元寶、湯餅、圓不落角等,明永樂年間正式定名為元宵。元宵的做法,是以餡為基礎。大緻過程是先是拌餡料,和勻後攤成大圓薄片,晾涼後再切成比乒乓球小的立方塊。然後把餡塊放入像大篩子似的機器裡,倒上江米粉,篩起來了。随着餡料在互相撞擊中變成球狀,江米也沾到餡料表面形成了元宵。北方滾元宵,南方包湯圓,這是兩種做法和口感都不同的食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