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所謂“占稻色”就是通過爆炒糯谷米花,來占蔔是年稻獲的豐歉,即預測稻谷的成色。成色足則意味着高産,成色不足則意味着産量低。而“成色”的好壞,就看爆出的糯米花多少。爆出來白花花的糯米越多,則是年稻獲的收成越好;而爆出來的米花越少,則意味着是年收成不好,米價将貴。
2、宋代以前,中國農業甚至整個經濟重心一直在中國北部的黃河流域。宋代開始,随着中國經濟重心的南移,南部中國的稻作文化逐漸成為中國農業文明的主體。由宋至元再曆經明清,客家近千年地傳承着宋代特色的稻作文化習俗,雨水節爆糯谷花“占稻色”便是其中之一。元代婁元禮《田家五行》記載了當時華南稻作地區“占稻色”的習俗:“雨水節,燒幹镬,以糯稻爆之,謂之孛羅花,占稻色。”“孛羅”即“孛婁”,南宋範成大《吳郡志》提到:“爆糯谷于釜中,名孛婁,亦曰米花。”範成大《吳中節物詩》中也有“拈粉團栾意,熬稃腷膊聲”一句,詩人自注雲:“炒糯谷以蔔,俗名孛羅,北人号糯米花。”自宋代開始,吳、越民間便有正月十三日、十四日“蔔谷”的習俗,将糯谷放到鍋中爆炒,以谷米爆白多者為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