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電影《卧虎藏龍》
千禧年,李安執導的武俠電影《卧虎藏龍》在中國台灣首映,并陸續在全球公映,成為首部在美國本土突破一億美元的外語片,并最終在全球收獲了高達2.05億美元的驕人成績。
2001年,該片先後出現在各大電影節頒獎典禮,并最終斬獲了第73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最佳藝術指導、最佳原創配樂、最佳攝影等四項大獎,成為了華語電影出征奧斯卡的标杆之作。同時,憑借着不同凡響的口碑與制作,在台灣金馬獎與香港金像獎上同樣收獲頗豐。
相對于以前香港的武俠電影,李安所營造的武俠世界顯得“樸實無華”—— 沒有那麼多臉譜化的正反派,沒有那麼多驚世駭俗的武功與秘籍,也沒有暴戾冷冽的打鬥或者是強烈的感官刺激。
有的是如同白描一般、徐徐展開的曆史畫卷,頗具哲理思辨意味的對白,行雲流水一般的武打場面,輾轉悱恻的兒女情長,多了幾分人文氣息,平添了幾分難得的“意境”。
大概也正是這些與衆不同之處使得該片格外受到歐美觀衆的喜愛,李安不僅給他們看到了東方武俠文化的動靜之美,更是以故事中“人”的感情内核打動了他們的心。
▶善使雙刀的俞秀蓮
說起來《卧虎藏龍》裡有兩條感情線,年輕的玉嬌龍與羅小虎的愛情如同是幹柴烈火一點即着,轟轟烈烈,卻又因為種種緣由充滿了變數。
另外一邊,李慕白與俞秀蓮的感情恰好與之相反。如同風吹雲動彼此相知,隐隐約約,明明感情深厚卻始終未能言明,片尾因李慕白的身亡劃上了一個令人嗟歎的句号。
反過來再看的話,假如李慕白沒有死去的話,他們的愛情還會是悲劇嗎?
在小編看來,李、俞的感情之所以多年未有進展,其結果也很難會美好圓滿,原因麼且聽小編細細道來。
▶俞秀蓮心中始終恪守的“婦道”
▍封建禮教的道德束縛教二人始終不敢跨出第一步
俞秀蓮在九門提督府和玉嬌龍對坐閑聊的過程中,對于這位小姑娘所說的“自由戀愛”心中也是極渴望的,可是她的心中卻始終有那麼一道坎兒。
她自己也坦承盡管不是出身于官宦人家,可是自幼被灌輸的“恪守婦道”和“淑女禮儀”卻一絲一毫不少,這一點其實從俞秀蓮造訪玉府便能看的出來,舉止有度、彬彬有禮,倒真的不像一位常年走镖的江湖兒女。
原來俞秀蓮小的時候便與孟思昭有了婚約,大抵是父輩相交甚好于是便指腹為婚,即算互相交換了婚書也不稀奇。
須知在古代(包括男子)女子的婚姻自己可從來做不得主,脫胎于孔孟之道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便是天大的鐵律,如有違背便是不孝,包括其父母在内都是要遭人唾棄的。
加之滿清自入關以來,風俗禮儀等等很大程度上承繼了漢人的傳統,更有甚者,有關婚姻的種種規矩都制成了法律條令,寫進了諸如《大清律例》、《大清會典》等文獻。
▶俞秀蓮心中堅守的一道坎兒
其實從俞秀蓮的字裡行間可以想見她與孟思昭的感情十分平淡,又或者僅是兄妹之情。可就是因為這一紙婚約,将她與李慕白的感情隻能深埋心底。
哪怕是孟思昭意外亡故,李、俞卻還是被戴上了一道有關道德與倫理的枷鎖——俞秀蓮算是“有夫之婦”,李慕白呢則是面對着結義兄弟的遺孀,也難怪二人那麼多年一起經曆了風風雨雨,卻始終未曾越雷池一步。
▶貝勒爺心系李慕白與俞秀蓮的感情
▍ 李、俞二人的身份及性格原因
俞秀蓮到貝勒府送青冥劍,貝勒爺出于對晚輩的關心自然就問到二人的感情一事,站在長輩或者過來人的角度說到,李、俞二人彼此都太小心翼翼,不敢向對方承認這份感情,白白的浪費多年的光陰。面對情字,再大的英雄也是莫可奈何啊。
這之前呢俞秀蓮還自我辯解了一句,他們二人都不是膽怯的人。可事實上真的如此嗎?
俞秀蓮出身于镖局,如今也算是一家之主,押镖趕車走南闖北,為人處事成熟穩重。畢竟是吃的這一碗飯,上至達官顯貴,下至販夫走卒,明着官面往來,暗裡綠林江湖,哪一處恐怕都要謹慎行事,這才能一路順風。
從她幫着隐瞞玉嬌龍盜走青冥劍一事便可看的出來,務必要處理的圓滿如意,不叫事态誤了所有人。
可是這一點其實也磨平了其身上的棱角與個性,變得有那麼一點“世故圓滑”,就連處理感情一事也變得瞻前顧後小心翼翼起來。
▶李慕白叙說自己出關的緣由
李慕白,出身武當,武學修為極高,行走江湖俠名遠揚。
從其言行舉止包括與人動武時刻都顯得不急不躁潇灑從容,隐隐能看出此人的儒俠風範與宗師氣度,想來他的性情也是沉穩有度。
可是這樣的性格在感情的處理上就不見得是好事,比如說一出場他來到镖局找到俞秀蓮叙說自己出關以後的困惑,明明心中牽挂着對方,可是嘴上怎麼也不會明示。
往深了一層講,李、俞二人都算是江湖上有名有姓的人物,偏偏關系又比較尴尬,一心顧念江湖道義,一旦當世大俠與結義兄弟的遺孀情投意合,難免會惹來諸多閑話,這一點恐怕也是彼此心照不宣的顧慮所在。
反觀敢愛敢恨的玉嬌龍與羅小虎,一個私自逃婚,一個當衆搶親,雖然顯得有些魯莽與沖動,可是這樣的感情又怎麼不會叫人心動呢!
李慕白和俞秀蓮的性格自然也注定了他們不會做出格或者逾矩的事情,隻能等着水到渠成,就像電影裡直到李慕白一息尚存的時候,才向對方吐露真實而摯誠的心聲,可惜也是為時已晚。
▶任性妄為的玉嬌龍
▍ 李慕白對于玉嬌龍的“糾纏”出于仁心還是本心
黃土崗一戰中,玉嬌龍作為碧眼狐狸的徒弟出場,按道理來講李慕白雖不至于痛下殺手,可彼時彼刻碧眼狐狸正與蔡九等人生死相搏,他卻因為玉嬌龍用的青冥劍與武當劍法竟然開始了不疾不徐的“盤問”,以緻蔡九中了碧眼狐狸的陰招死在當場,對方也逃之夭夭。
須知按照劇情上的設定,李慕白算得上當世的絕頂高手,玉嬌龍仗着青冥劍其實也非其一合之敵,可是李慕白卻沒有将其制服或者輕傷,白白浪費了一次報仇的機會。
其後的某晚,玉嬌龍前來還劍,李慕白“糾纏”着對方又是一番“言傳身教”,執意要收其為徒,既想傳承武當的“玄牝劍法”,又想着助其修心回歸正道。
電影裡還有一處很有意思的情節,李慕白月下練劍并向俞秀蓮再次吐露了想要收玉嬌龍為徒的念頭,俞秀蓮的反應罕見的急切又緊張,說到玉嬌龍本來就不關他們的事,而她也隻想過平靜的日子。
李慕白的話更值得玩味,說到玉嬌龍應該來武當山當徒弟,而且可以為她破個例,如果放任不管,此女以後多半會變成一條毒龍,一番話大有“俠骨仁心”之風。
玉嬌龍在镖局天井中與俞秀蓮苦戰了數十回合,并最終用計傷了對方,按常理來講,及時趕到的李慕白理應果斷出手,不說以牙還牙至少也得制伏對方才是。
結果呢,李慕白追上了玉嬌龍,與其穿梭遊走在竹海之間,又恢複了以前的神情,不愠不怒面帶淺笑,一招一式毫無殺意。這一段經典的畫面與其說是打鬥,倒更像是一場浪漫寫意的“武蹈”,與其說是互有攻守,倒更像是毫無兇險的套招。(關于這一段,網上諸多影評都傾向于李慕白似乎在與玉嬌龍以武調情,又或者帶有隐隐的性暗示)
最後的一場戲,玉嬌龍中了迷香,見到前來的李慕白,問了一句特别很奇怪但是又很有意思的話,
“你要劍…還是要我?”并且扯開内裳慢慢逼近李慕白。
此時有一處特寫,李慕白的胸口起伏有點大,呼吸也有那麼一點急促。
這是不是意味着玉嬌龍察覺到了什麼,就像是女人的第六感。她也許已經從李慕白的眼神中看到所謂老江湖的“本心”!
碧眼狐狸設下的陷阱果然奏效,李慕白為了救玉嬌龍中了毒針,最終命喪當場。
我們的設想不妨再大膽一點,李慕白對于玉嬌龍的情感究竟是怎樣的?
收其為徒的想法是真的,畢竟身為習武之人,将本門的武功絕學傳承下去大可告慰平生;為什麼一再對玉嬌龍手下留情,既是惜才又或者出于本能的“憐香惜玉”。每一次的較量,對于李慕白來說,反倒是充滿了輕松自在和久違的新鮮感,這種感覺恰恰又是俞秀蓮所無法給予的;李慕白一心想讓玉嬌龍上武當山修道,本心之中存有私欲。收服這樣一條性情乖張、肆意妄為的惡龍能夠帶來強烈的征服欲,或者是滿足自身的“道心”。 假設李慕白沒有中毒針,而是帶着玉嬌龍回到了武當山,當然俞秀蓮多半也會随之而去。
試想一下憑着玉嬌龍敢愛敢恨、驕傲嬌縱的性子,三個人的感情世界多半會亂成一團,更何況還有一個羅小虎呢!最後的結果,李、俞的愛情多半還是一個悲劇吧。
▶李慕白與俞秀蓮
關于《卧虎藏龍》中李、俞愛情的解讀呢大緻就是以上幾點,真的算是一家之言。畢竟電影本來就是一種蠻主觀的視聽藝術,何況又是李安執導的電影。
其實不管是虛構的武俠世界還是現實生活中,兩個人的感情從來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我們作為普通人也許不會經曆什麼生死離别,唯一能做好的大概就是多多關愛眼前人,不要等到失去了才後悔莫及,時光匆匆,請珍惜這一刻的美好。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