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負荊請罪
蔺相如因為“完璧歸趙”有功而被封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很不服氣,揚言要當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後,盡量不與廉頗發生沖突。蔺相如的門客以為他畏懼廉頗,然而蔺相如說:“秦國不敢侵略我們趙國,是因為有我和廉将軍。我對廉将軍容忍、退讓,是把國家的危難放在前面,把個人的私仇放在後面啊!”這話被廉頗聽到,就有了廉頗“負荊請罪”的故事。
2、李斯特義
收學員有個姑娘要開音樂會,在海報上說自己是李斯特的學生。演出前一天,李斯特出現在姑娘面前。姑娘驚恐萬狀,抽泣着說,冒稱是出于生計,并請求寬恕。李斯特要她把演奏的曲子彈給他聽,并加以指點,最後爽快地說:“大膽地上台演奏,你現在已是我的學生。你可以向劇場經理宣布,晚會最後一個節目,由老師為學生演奏。”李斯特在音樂會上彈了最後一曲。
3、仁義胡同
明朝年間,山東濟陽人董笃行在京城做官。一天,他接到家信,說家裡蓋房為地基而與鄰居發生争吵,希望他能借權望來出面解決此事。董笃行看後馬上修書一封,道:“千裡捎書隻為牆,不禁使我笑斷腸;你仁我義結近鄰,讓出兩尺又何妨。”家人讀後,覺得董笃行有道理,便主動在建房時讓出幾尺。而鄰居見董家如此,也有所感悟,同樣效法。結果兩家共讓出八尺寬的地方,房子蓋成後,就有了一條胡同,世稱“仁義胡同”。
4、宰相肚裡能撐船
三國時期的蜀國,在諸葛亮去世後任用蔣琬主持朝政。他的屬下有個叫楊戲的,性格孤僻,讷于言語。蔣琬與他說話,他也是隻應不答。有人看不慣,在蔣琬面前嘀咕說:“楊戲這人對您如此怠慢,太不象話了!”蔣琬坦然一笑,說:“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氣秉性。讓楊戲當面說贊揚我的話,那可不是他的本性;所以,他隻好不做聲了。其實,這正是他為人的可貴之處。”有人贊蔣琬“宰相肚裡能撐船”。
5、張英讓地
清朝康熙年間有個大學士名叫張英,一天張英收到家信,說家人為了争三尺寬的宅基地,與鄰居發生糾紛,要他用職權疏通關系,打赢這場官司,張英閱信後坦然一笑,揮筆寫了一封信,并附詩一首:千裡修書隻為牆,讓他三尺有何妨?萬裡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家人接信後,讓出三尺宅基地,鄰居見了,也主動相讓,結果成了六尺巷,這個化幹戈為玉帛的故事流傳至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