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甲骨文入選“世界記憶名錄”,标志着世界對甲骨文重要文化價值及其曆史意義的高度認可。
甲骨文,是我們國家古老的一種文字,是中國商朝晚期開始,王室刻在龜甲或者獸骨上的文字,是中國以及東亞已知的最早的成體系的一種文字載體。
甲骨文的年代從商朝晚期一直延續到了春秋時期,迄今為止發現的甲骨也都超過了十萬塊。甲骨文的出現是用來占蔔,這跟商朝特色有關,當時信史、飲酒以及敬鬼神盛行,而原始的漁撈農業,征伐等等諸事也都祈求于神明。因此龜甲占蔔盛行,從而刻下了這萬萬千千的甲骨,也恰好成為了我們研究中國古文字的重要資料。
同樣這樣的文字記載,珍貴手稿以及口述曆史,都在一些博物館,檔案館,圖書館中保存着。這是世界的一種記憶,是世界的文化遺産。這是世界的一面鏡子,為了防止重要的文化記憶消失,讓這些文化記憶在世界範圍内廣泛傳播,經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确認,所有這些珍貴的文化記憶都被《世界記憶遺産名錄》納入為文獻遺産項目。
2017年,甲骨文入選“世界記憶名錄”
甲骨文作為我國發現的最早文獻記錄,2017年,甲骨文入選“世界記憶名錄”。标志着世界對甲骨文重要文化價值及其曆史意義的高度認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