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正月初一的春節習俗
早起、開門、炮仗、拜年、給壓歲錢、占歲、貼畫雞、聚财、團圓飯
春節俗稱過年,原名元旦,是漢民族最重要最盛大的傳統節日,主要的民俗活動有拜年(初一拜年一定是長輩或者左鄰右裡,一般不出遠門去拜年),守歲,放鞭炮,貼春聯,給壓歲錢。在傳說中,每到除夕年獸都會出來為害,人們經過一夜的守歲和子夜的燃放鞭炮,吓跑了年獸,所以初一早上人們開門互相道賀。
2、正月初二的春節習俗
祭财神(開齋日)、姑爺節
正月初二也是拜年,但是這一天嫁出門的閨女是要帶着女婿一起走娘家的。其中又以新婚夫婦走娘家的規矩多。女兒回娘家,必備辦一大袋的餅幹、糖果,由母親分送鄰裡鄉親,一如過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個女兒的,而這些女兒又不在同一天歸來,那麼,就要來一個分一次,禮物頗薄,四塊餅幹而已。比如說帶的禮物都要是成雙成對的。娘家不能全收下,待回夫家時,還要再捎回去一部分。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卻甚濃,真正的是“禮輕情意重”,它表達了姑娘對鄉親的切切的思念。
大年初二,按照民俗慣例,基本上不去親朋好友家逛門,如果一定要去,初一那天就要先去報到一下,第二天才能再去。大年初二、初五福安人不互相逛門拜年的習俗就這樣形成并嚴格遵守下來了。
3、正月初三的春節習俗
燒門神紙、谷子生日、小年朝
又稱小年朝,也稱赤狗日,作為古老的傳統節日,相傳這一天女娲娘娘創造出了羊。漢族民間傳說初三晚上是老鼠娶親的日子,所以一般人家都早早熄燈睡覺,以免騷亂了鼠輩(也有人說入夜提早熄燈是為了讓老鼠看不見,無法娶親,以減少其繁殖的速度),并在屋角灑落一些米粒、糕餅,供老鼠食用,稱為老鼠分錢,表示和老鼠共享一年的豐收。中國漢族民間以正月初三為谷子生日,這一天祝祭祈年,且禁食米飯。
在香港,人們普遍大年初三不拜年,因正月初三是“赤口”,又稱“赤狗日”。據說,赤狗是口怒之神,遇之則容易引起口角,所以香港老一輩的新界原居民,這天足不出戶,留在家中,免得遇上兇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