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情感

 > 李商隐夜雨寄北的寫作背景

李商隐夜雨寄北的寫作背景

情感 更新时间:2024-07-21 13:22:20

我師兄獨步所到先生,在古典文學和國學的教學與研究上成果豐碩。在我幾番慫恿下,終于注冊了頭條号,利用今日頭條這個平台,把他成果分享給大家。連日來一篇篇内容豐富,有自己獨特立論的圖文,發布了出來。我這個崇拜他的師弟,每篇必讀,獲益匪淺。

就在昨天(6月12日)新圖文:【《夜雨寄北》别解及其他】發布,我閱讀幾遍,覺得師兄的别解另辟蹊徑,很通暢。也引發了我的幾點思考,不吐不快,寫出來和師兄交流并分享給大家。願以我們師兄弟二人讨論交流,走出簡單的點贊,評論小圈,開直抒胸臆,坦誠讨論的清流之風。

李商隐夜雨寄北的寫作背景(唐詩夜雨寄北背後李商隐和王晏媄的凄美愛情故事)1

《夜雨寄北》

[ 唐 ] 李商隐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這首詩是現在人教版語文教材初一上冊收錄的内容。是現在大家都學習過的一首唐詩。現在學校老師都這樣教:

李商隐夜雨寄北的寫作背景(唐詩夜雨寄北背後李商隐和王晏媄的凄美愛情故事)2

這是對這首詩通用的解釋,獨步所到師兄對此提出了異議。

核心就是對【何當】及【卻】,在詩中應取何意的立論。師兄認為通用解釋【何當】:何時,什麼時候;【卻話】:再說,回述,不是詩人的意思。整理引述如下:

所有對這兩句詩的理解,幾乎是衆口一詞,都認為是詩人對他日歡樂情景的"想象"。然而這"想象"之說,奇則奇矣,但仔細想來,似乎有些不近情理。

其一:"君問歸期",詩人回答說"未有期",而後也說"何時能夠",人家問你,你又以疑回問,哪有這樣說話的理!

其二:親人多麼想知道你在外面的消息,牽腸挂肚記惦着你,何不現在就仔細叙說你的境況,非待"回後"再"夜深暢談",讓惦記你的人日夜懸心?

其三;羁旅他鄉,夜雨敲窗,那孤寂,那鄉思,那郁悶,那怅惘,"怎一個愁字了得"。"這一切"如何能夠"跨越"?如此心境,怎麼可能有想象"剪燭西窗"這般歡情的心緒?

其四;遊山玩水,尋訪勝迹,其樂可與共享,秋雨敲窗的孤寂之苦,滞留他鄉的羁旅之愁,何樂可言?以此為"剪燭夜話的材料"隻能使親人傷情而已。"剪燭西窗",相依相偎,何其纏綿!叙此苦境,多麼掃興!這"巴山夜雨"與"剪燭西窗"的情調是多麼不協調?

有此四者不合情理,可見對詩句理解的悖謬。

獨步所到師兄認為應該取【何當】:應取“應當“,“應該“之意;【卻】取轉折之意。師兄在文中是這樣诠釋這首詩的:

本該如彼(共剪西窗燭)卻如此(話巴山夜雨)。

"剪燭西窗"是寫虛,"巴山夜雨"是寫實,以虛襯實,這苦惱,這怨恨,這無奈,這相思,全都包容在這兩句詩中了。

"君問歸期",歸期尚不能定準,巴山夜雨敲窗,我之孤寂、相思如你。

本該是"共剪西窗燭"的時刻,而你我卻天各一方,叙說這巴山夜雨的凄涼。

這樣解讀,比那飄渺的"想象"之說更切合詩人的心境,那苦況,那情意,何其濃郁,何其真切!言盡而意未盡,含蓄婉轉,韻味幽長。

通用解釋,和師兄的诠釋都符合詩境,但是我覺得師兄的四個不合情理,有點太追求“信”,“達”的矯情。

同是讀國學經典,讀詩經,和讀論語絕不是一個路徑,又何況是讀純粹的唐詩。

老行驢認為今人讀古詩對詩境的直感和共情,是沐浴古詩滋養的兩個基本路徑。讀一首古詩,對詩境有一見鐘情的感姓認知;有觸電般的情感共鳴,最重要。

經典古詩的魅力就在于,不同閱曆和境遇的人面對同一首古詩會有不同直感和共情。即使同一個人在不同的環境和情景,不同心境中也會有不同的詩情畫意。

想真正進入這首詩的意境,應該了解李商隐和發妻王晏媄愛情故事。

李商隐:813—858,隻活了45歲。

發妻王晏媄,是李商隐在公元837年認識的。王晏媄小他十歲,是泾原節度使王茂元的女兒。

公元前837年的一天,李商隐受到王茂元的邀請來到他家裡做客,王茂元的大女兒嫁給了韓瞻做妻子,韓瞻又是李商隐的好友。

在來到王家府邸的時候,李商隐看到韓瞻的夫人正在和一個靈動嬌美的年輕女子在并肩而行,韓瞻告訴李商隐這就是他妻子的妹妹,王茂元的小女兒王晏媄。

李商隐夜雨寄北的寫作背景(唐詩夜雨寄北背後李商隐和王晏媄的凄美愛情故事)3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李商隐心潮澎湃,王晏媄也眷眷含情,兩個人開始了一見鐘情的美好愛情之旅。

公元838年李商隐接受了王茂元的聘請,做了節度使的幕僚。王茂元當然非常欣賞李商隐的才華,自然就贊成李商隐和王晏媄相互愛戀,相識一年多就喜結良緣。

李商隐夜雨寄北的寫作背景(唐詩夜雨寄北背後李商隐和王晏媄的凄美愛情故事)4

這一年李商隐25歲,王晏媄15歲。兩個人一個是大家閨秀,聰慧美麗;一個是滿腹經綸,無限才思。李商隐為王晏媄用詩贊美他們的愛情,成了千古絕唱:

《無題》

【一】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隔座送鈎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嗟餘聽鼓應官去,走馬蘭台類轉蓬。

【二】

聞道阊門萼綠華,昔年相望抵天涯。豈知一夜秦樓客,偷看吳王苑内花。

兩個人新婚燕爾,如膠似漆。家已成,業未立。去長安參加了朝廷舉辦的授官考試。被吏部錄取。

就是因為他娶了王晏媄,讓李商隐陷入晚唐牛黨和李黨的紛争,錄取後又被除名。

當消息傳到泾州,妻子王晏媄第一時間寫信安慰和勸勉李商隐,李商隐見到妻子深情的來信感動不已,提筆寫下又一首

《無題》

照梁初有情,出水舊知名。裙衩芙蓉小,钗茸翡翠輕。錦長書鄭重,眉細恨分明。莫近彈棋局,中心最不平。

長安之行仕途不順,李商隐又回到了泾州,與妻子一直過着清貧的生活。

開成四年(839年),李商隐再次參加授官考試,得到了秘書省校書郎的職位,開始了四處奔波的生活

從京師校書郎、河南弘農縣尉、秘書省、守孝、秘書正字、遠赴桂林,李商隐的仕途走的跌宕起伏。

李商隐和發妻聚少離多,王晏媄自己支撐一個家,為李商隐生下了一兒一女。夫妻分離,書信往來是寄托相思,挂牽的唯一方式。

那一年,他遠赴桂林任職,回來途中,幾經波折,借道巴蜀,正好遇上巴蜀連綿不休的大雨,使得行程被誤,羁旅巴山途中。

妻子王晏媄得知丈夫消息,千裡外托人捎來書信。信裡的叮咛與深情,讓李商隐在巴山秋雨的深夜,萬千思念,無盡的凄苦孤獨湧上心頭。

無法回信,又無法盡快回到妻兒身邊,想想自結婚後和妻兒總是短聚長别,感慨萬千,歉疚無限。

和發妻每次短短相聚,總是纏纏綿綿,共剪西窗,秉燭夜談,執手相看淚眼。

提筆一揮而就,一首千古絕唱就這樣誕生了。

李商隐夜雨寄北的寫作背景(唐詩夜雨寄北背後李商隐和王晏媄的凄美愛情故事)5

大中元年(849年),他赴江西任職,這一去就是兩年,與妻子的聯系也隻有書信。

實際早在大中元年,王晏媄的身體就開始發病虛弱,但是始終沒有把實情告訴丈夫。

大中五年春末,她預感到自己時日無多,于是給丈夫捎去一封信,希望他早些回來。可是王晏媄拖着病體,最終沒有撐到丈夫回來,就撒手人寰。

李商隐收到發妻的信,租了匹快馬,日夜不停的往家趕,但還是晚了。

悲痛之中為自己發妻寫下了

《房中曲》

薔薇泣幽素,翠帶花錢小。嬌郎癡若雲,抱日西簾曉。枕是龍宮石,割得秋波色。玉簟失柔膚,但見蒙羅碧。憶得前年春,未語含悲辛。歸來已不見,錦瑟長于人。今日澗底松,明日山頭檗。愁到天池翻,相看不相識。

妻子離去,李商隐萬念俱灰,惆怅哀婉。隻有好好撫養幼小的一兒一女。

帶着對妻子無盡思念,幾年後攜兒女,抱發妻的遺骨,回到了老家鄭州。年僅四十五歲抑郁病故。

這就是李商隐和王晏媄的愛情,愛一個人,就是一生。如果不是李商隐仕途坎坷,和妻兒聚少離多,王晏媄也許不會早早離世,整日帶着對丈夫思念和挂念是何等殘酷。王晏媄不走,李商隐也不會走。

李商隐不是依附朋黨的庸俗政客,他是鐘愛妻子情感細膩的偉大詩人。

隻有了解李商隐和王晏媄的忠貞凄美的愛情,才會感受羁旅秋日巴山雨夜裡,面對妻子來信的血管澎張。

君問歸期——是對愛妻來信中濃情蜜意,無盡挂牽思念的詩意濃縮。

未有期——是無法飛回妻兒身邊的無奈和凄涼的詩意描述。

巴山夜雨漲秋池——環境,季節,場景凝聚成了詩人的心境。

何當共剪西窗燭——是對夫妻每次相聚無限回憶和期盼。

卻話巴山夜雨時——無數次離愁别緒,思妻念子千縷情絲在這一夜結晶濃縮。

通解不錯,别解也美。老行驢再讀偉大詩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有了比過去更深的直感和共情。

感謝獨步所到師兄給我的啟發,謹以此文,向師兄請教,不妥之處,敬請斧正。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情感资讯推荐

热门情感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