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雲南省慕課聯盟組織的翻轉課堂教學培訓是李林翰老師第一次接觸到“雨課堂”。當時,清華大學桂萍老師用“雨課堂”演示《電路原理》的翻轉課堂,讓李老師對這種全新的教學方式産生了極大的興趣。
李林翰老師來自曲靖師範學院教務處,主要負責學校的考務工作。因為原先負責的老師休産假了,李老師就此接管學校慕課相關工作的重任。接手後,李老師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在學校裡推廣智慧教學,組織教師進行智慧教學的培訓,擔任了多門在線課程的指導老師,在和學生以及一線教師的反複溝通中總結和體會智慧教學的方式方法。
“手機是目前學生必備的通訊工具。傳統課堂學生如果沒有利用好手機,手機反而成了他門學習的障礙,經常走神浏覽手機,不注意聽講。”李老師非常理解學生對手機的依賴,如何讓學生用手機學習、上課、甚至考試,成為了李林翰老師一直在研究的問題。
從17年9月到現在,曲靖師範學院已經有240名教師使用雨課堂進行教學,學生使用人數超過7000人,是在校生人數的一半。
曲靖師範學院開設了50多門慕課課程,總選課人次已達20000人以上。通常慕課的結課考試需要學生到機房統一進行,而這次,李林翰老師嘗試讓100多名學生通過手機考試,學生持學生證及身份證經監考教師核驗身份後在指定時間進入指定考場使用手機登錄學堂雲app進行考試。考試順利完成,目前成績均已錄入教務管理系統。
曲靖師範學院學生在用手機app考試
上課、考試,手機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一部分,隻是智慧教學的表象。而其背後的意義是課程從設置、授課到考核,都完全結合了互聯網的思維和工具。
讓學生來上課,更讓學生帶着腦子和心來上課
課前點名一直是老師很頭疼的問題,不僅費時,還讓很多學生很反感。而讓老師更頭疼的是,學生人來上課,腦袋裡卻是空空蕩蕩。沒有明确的目的,上課走神,玩手機就在所難免。
在使用了“雨課堂”智慧教學工具進行翻轉課堂教學後,李老師發現,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和積極性都提高了。教師通過雨課堂把預習内容和課堂讨論問題在課前都推送給學生,這樣學生來上課時都帶着明确的目的,用李老師的話說,這“實現了讓學生帶着腦子來聽課”,老師對課程的整體把控也提高了,課前的掃碼暗号簽到,節省時間,也讓老師和學生都能快速進入課堂狀态。
課堂效果好,那麼學習效果如何呢?李林翰老師在和學生的溝通中發現,“雨課堂”的随堂測驗和課後習題功能都對學生的學習效果有很大的提升。“老師一直在上面講課的話,同學确實比較容易走神。如果有做題的壓力,大家也會花更多精力在聽課上,讓學生從單一的聽、記,轉變為實時參與。 ”
在談到學生最喜歡的功能的時候,李老師認為,雨課堂的“不懂”和“彈幕”功能是徹底抓住了現在學生的心态。這種匿名活躍的方式,既緩解了學生在課堂中發言的壓力,同時通過後台,老師完全可以看到具體某位學生的疑問和感想。
李老師認為,和傳統講授式課堂相比,雨課堂更好地做到了“以學生為中心”。老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也轉化為現在流行的互聯網形式。在極大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有效的把學生低頭看手機遠離課堂的消極局面轉化為學生拿起手機參與到課堂互動中來。
另一方面,教師獲得豐富的課堂教學信息數據反饋,從而促進教學活動由傳統的“經驗”向“數據”轉變,将“課前—課上—課後”的有機結合,最大限度地釋放教與學的能量,提高學生學習效果。
“有的學生自發的使用雨課堂來組建學習小組,有的老師還沒有使用雨課堂授課,但是學生主動的向老師推薦雨課堂,希望老師能用雨課堂授課。所以這些老師找我來做培訓。”學生主動提出學習需求,在李老師看來,就是最好的結果。
學生自發用雨課堂成立學習小組學習
很高興雨課堂能真正服務到教師
引進雨課堂教學,除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李林翰也希望幫助老師找到一款簡單輕便的教學工具。
”簡單易學,接地氣兒”,這就是李老師對雨課堂的評價,“會使用PPT和微信就能進行操作,對老師來說不需要投入大量精力進行研究。對于之前做好的PPT不需要重新做,隻需要安裝上插件,照樣能玩轉翻轉課堂。”
下課鈴響,老師有幾道題沒講完,回到辦公室後做幾頁PPT,然後對着手機添加語音講解,把“有聲音的PPT”很方便地推送給大家。
課前,在PPT中添加視頻、選擇題等元素,打包推送給學生預習,老師能實時看到有多少人進行了預習,每個人看了多少頁PPT,選擇題有多少人答對。在給學生平時成績的時候從此有了數據作為依據。
課堂中随時對習題的推送大大減少了老師課後批改作業的工作量,可以及時檢驗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以及獲得學生的過程性評價數據,也使教師可以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備課和講課上,進一步提高教學的效果。
說起“雨課堂”的這些便利功能,李老師信手拈來。為了給學校老師做智慧教學的培訓,李老師把雨課堂,以及各個慕課平台都研究了個透,教務處每半個學期還會組織教師進行交流座談會。而對于老師們反饋的問題,李林翰老師也是第一時間協助解決。
先前老師們擔心網絡問題會對雨課堂的使用有影響,為此曲靖師範學院今年4月對全校所有的多媒體教室教師機預裝了雨課堂,并在6月實現所有教室無線網絡全覆蓋。
生活中的李林翰老師
未來的課堂必定是“互聯網 ”的混合式課堂
曲靖師範學院雖然不是重點大學,但在信息化教育改革方面,卻走在了大部分學校的前面。2014年曲靖師範學院對通識教育選修課開始探索基于慕課平台的“翻轉式”、“混合式”教學改革,2015年開始,校内指導教師每個學期至少開展2-3次翻轉課堂教學活動。2017年9月開始,每學期組織1-2次智慧教學工具“雨課堂”的使用培訓,并組織翻轉課堂經驗交流。
通過幾年的探索和努力,李林翰老師對未來的課堂形式,和教育理念有了自己的認識,“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态,理論教學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相脫節,弱化了學生對課程學習的興趣,制約了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标的實現。随着物聯網人工智能、雲計算和數據挖掘等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成熟,重構教室環境,創造适合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的新型教室環境,是必然趨勢。”
在談到曲靖師範學院未來的教學模式時,李老師堅信,曲靖師範學院會繼續通過“雨課堂”和翻轉課堂的形式,讓學生在課外時間,利用慕課平台自主學習課程基本知識,閱讀相關文獻并完成規定作業;課堂内的寶貴時間,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讨論和交流,啟發學生對課程内容的更深層次的理解,引導學生引用知識對現實問題的分析,從而使學生實現對知識的“消化吸收”,實現課堂教學與在線學習的融合。
李林翰老師說:“未來教育是基于網絡與智能技術的新教育體系,教與學方式應更加符合數字新生代的認知與學習需要,未來的課堂必定是“互聯網 ”的混合式課堂,而教務處需要做的就是以“互聯網 ”混合式課堂培訓為抓手,大力建設智慧教學環境,推動教師的教學常态化應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