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有人私信遠志,說自己老是腰腿疼,爬樓梯還沒爬幾層就喘的不行,腿也使不上勁了。回想起前段時間看過遠志的文章,覺着可能是自己上了歲數以後肝腎不足所緻,于是乎自己去藥房買了些杜仲、牛膝、菟絲子等固腎強腰的藥材,可吃了一段時間後,并沒有很明顯的起色。
其實吧,通過補肝腎,來強筋骨的做法并無疑義。隻是太多人把問題的焦點都放在在了補肝腎上。
而我們之所以講補肝腎可以強筋骨,主要是因為腎藏精主骨,是故腎精充盈則骨強,肝藏血主筋,所以肝血充足則筋健。所以,大家有沒有發現,補肝腎隻是手段,而其本質則是要充盈我們體内的精血。
然而,精血充足也隻是第一步,原因很簡單,若是沒有氣機将其推動運行,再多的精血也不過是一潭死水,補而不通,就容易出現血瘀的問題。中醫稱之為“氣滞血瘀”。而氣滞血瘀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氣虛,因為氣機虛衰,壓根無力推動血液往前跑。不通則痛啊!
今天向大家介紹一個可行氣破瘀,通行一身氣血而止痛的方子——健運湯,出自近代醫學泰鬥張錫純的《醫學衷中參西錄》。
《醫學衷中參西錄》:“健運湯,治腿疼、臂疼因氣虛者,亦治腰疼。”
健運湯:黃芪、黨參、沒藥、乳香、莪術、三棱、當歸、麥冬、知母。
大補元氣:黃芪、黨參黃芪,因補氣的功效而為大衆所熟知。
黃芪,出自《神農本草經》,原名黃耆,耆是年長者的意思,意思是說服用黃芪可讓人氣血充足,遠離病邪而延年益壽。
黃芪,主入肺經,善補肺氣,中醫認為肺主一身之氣,是故,肺氣充足,自能将氣機有條不紊地輸布至五髒六腑。
此外,黃芪又入脾經,善補脾氣,須知,脾為後天之本,若是先天不足,自當可以用後天之本來填益。
因此,黃芪自古以來便有“補氣之長”的美稱。
黃芪
這裡又用了一味黨參來助黃芪補肺健脾。
黨參和人參的功效相近,功效和人參相比要略顯遜色,那為何這裡不用人參呢?
主要是因為人參的補氣力度太大,很容易就補益過頭了,而這裡用一些黃芪和黨參,效力就剛剛好。既可以改善氣虛的問題,還能助氣推動血液運行。
黨參
活血破血:沒藥、乳香、莪術、三棱、當歸沒藥、乳香是張錫純老先生最鐘愛使用的藥對之一了。
要知道,沒藥、乳香原産于埃塞俄比亞,漂洋過海而來,因此,兩味藥合用名曰“海浮散”。
乳香、沒藥起初為宮廷禦用的,後來,逐步發現其活血化瘀的功效非常好用而漸漸入藥使用。
乳香、沒藥的功效雖好,但口感卻不咋滴,所以,健運湯也可外用而作泡腳之用。
沒藥
乳香
如果說沒藥和乳香是負責活血的,那麼莪術和三棱這對組合就是用來破血的。
破血這個詞一聽,就比活血來得更有力量。所以,若是遇到比較嚴重的瘀血的時候,就輪到莪術和三棱大展所長了。
莪術、三棱功善破血逐瘀,可将體内久積的瘀血一點一滴地破散開來。
莪術
三棱
瘀血即除,接下來當補益新血了,這裡用了一味當歸。
你去淺嘗一口當歸,微微的苦澀之後就有淡淡的回甜,加上當歸的性子是溫溫的,所以當歸既善補血,好多需要補血,或是治療血虛的方子大都會用到當歸。
此外,當歸功兼活血,可助沒藥乳香等藥材化體内的瘀滞。
當歸
清退虛熱:麥冬、知母然,瘀血長時間阻礙了氣血的流淌,或是因氣虛而無力推動氣血運行,身體局部就容易産生虛熱,這個時候用了麥冬和知母來清退虛熱。
麥冬味甘而微苦,性微寒,主入心經血分,善清血分中因久瘀而滋生的内熱。
麥冬
知母,苦味之中夾雜着些許甘甜,性寒涼,上入肺經,中入胃經,下入腎經。
可以說,不論這個郁熱往哪跑,知母都可以把它們揪出來,正是因為知母可清散三焦的郁熱啊!
知母
方子講到這裡大緻講完了,在這裡,和大家簡單地聊幾句,
這些天,好多人都在問劑量問題。
其實沒寫劑量的原因有很多,須知,中醫本就講究一人一方,方無常方,量無常量。同樣的一個方子,适用于你,但未必适用于他人。
舉個簡單的例子,200斤的胖子和90斤的瘦子同用一個劑量的藥方,你覺得還合适嗎?
而遠志在這裡介紹方子,是把中藥組方的思路慢慢向大家道來,讓大家慢慢地對中醫中藥作一定的了解,讓我們的身體盡可能地遠離疾病和苦難,讓我們的下半生可以安然地度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