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郊早年漂泊無依,一生貧困潦倒,直到五十歲時才得到了一個溧陽縣尉的卑微之職,結束了長年的漂泊流離生活,便将母親接來住。這首詩就寫于此時。詩人自然不把這樣的小官放在心上,仍然放情于山水吟詠,公務則有所廢弛,縣令就隻給他半俸。此篇題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當是他居官溧陽時的作品。詩中親切而真淳地吟頌了一種普通而偉大的人性美,即母愛。因而引起了無數讀者的共鳴,千百年來一直脍炙人口。
詩人仕途失意,飽嘗了世态炎涼,此時愈覺親情之可貴,于是寫出這首發于肺腑,感人至深的頌母之詩。慈母的一片深情,是在瑣瑣碎碎點點滴滴的生活中表現出來的。擔心兒子遲遲難歸,所以針針線線,細細密密,将愛心與牽挂一針一線縫在遊子的衣衫之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