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時尚

 > 嵩明縣百花箐農旅融合發展

嵩明縣百花箐農旅融合發展

時尚 更新时间:2024-06-30 21:04:54

掌上春城訊臨近谷雨時節,宜良縣北古城鎮米戶村漫山遍野的櫻桃果實紅滿枝頭,一排排蜂房建在半山。薄霧裡勾勒出老房子的飛檐鬥拱,山下的房子顯現出村莊的富裕與活力。從2017年到2022年,記者先後6次來到米戶村。6次來訪中,記者親眼目睹米戶人如何踏着時代的腳步,愛家鄉、為家鄉;親身見證米戶人抓住機遇,使一座大山中的小村美麗嬗變。

嵩明縣百花箐農旅融合發展(宜良米戶櫻桃甜)1

市民在米戶村采摘櫻桃。

貧窮過往

米戶村坐落在宜良縣以北的群山之間。這個大山深處不算起眼的小村莊,卻擁有4萬餘畝原始森林。3月觀景台上看櫻花白似雪,4月嘗“初戀櫻桃”甜在心頭。漫山遍野的櫻桃樹下,小村莊牆繪已有“網紅”村落的模樣,不少主播拿着自拍杆,直播采摘“初戀櫻桃”。

2017年,時任米戶村黨總支書記的李正華站在漫山遍野的櫻桃花下笑得燦爛。那一年米戶櫻桃有了名氣,我們便有了采訪他的想法。在與他的交談中,我們了解了這個小村的故事——

别看如今米戶富裕美麗,2016年之前也曾是省級建檔立卡貧困村。脫貧前,村内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4戶50人。1978年,李正華被任命為米戶大隊黨支部書記。那時的米戶有多窮?李正華回憶,上世紀70年代末,米戶村遭遇大旱。天上不下雨,土地幹涸龜裂,連稻谷都栽不進去,大隊糧食年産量僅60萬公斤。由于窮,村裡稍富裕點的人家,房子剛蓋上的新瓦,轉眼就被偷了。

農田灌溉跟不上,産量就上不去,村裡人就挨餓。解決水源問題的辦法便是修水庫,可是缺資金又缺經驗。對于是否修水庫,村委會班子連開十幾場會議,卻一直争論不下。

據當年米戶大隊大隊長、如今已年近八旬的葉自友回憶,在最後一場讨論會上,李正華攥了拳頭咬着牙說:“一定要修,我來負責!”拳頭敲在桌子上,眼睛裡透出的卻是懇求與堅持。

當時剛30歲出頭的李正華都不怕,咱們怕啥!從那時開始,李正華将整顆心都撲到了修水庫的工作上。夏天烈日當頭,李正華和修水庫的隊員們幾乎都打着赤膊。有時候回到家,妻子和孩子都已熟睡,李正華的背部因為被紫外線灼傷,沾到床闆就疼痛難忍,便半倚半靠着睡下,第二天一大早又匆忙趕去水庫。

随着米戶水庫正式通水,當時僅37歲的李正華頭發幾乎全部掉光。老人都說,李書記是“拿頭發換的水庫。”水庫建成的兩年後,村民的溫飽問題解決了。

守住青山

水庫修好了,米戶村民肚子雖飽了,但腰包卻還是癟的。意識到光靠種糧僅能維持溫飽,遠不能帶領鄉親緻富的李正華坐不住了。通過考察,米戶村人根據浙江商人帶來的木器加工經驗,開始發展集體經濟,開起了一家木器加工廠。木器加工廠的産品質高價廉,在十裡八村都頗有銷路。通過發展木器加工,解決了村民的就業問題,村裡許多人因此挺起了腰杆。這一項看似潛力無限的加工産業,卻随着李正華在溫州市平陽縣順溪鎮的一次考察被叫停。

1989年的一天,李正華帶領着木器廠的幾名主要負責人,來到當年木器加工制造業最為發達的順溪鎮進行考察。原本興奮的心情,在考察小隊到了順溪鎮後逐漸變得沉重。

李正華回憶,他們到達順溪鎮的時候是夏天,天氣特别熱。他和随行的同事發現附近一棵樹都沒有,他們便商議是否再往前走走?這一走就是兩個小時,幾個人沿着順溪鎮走了四五公裡,卻連一棵樹都沒有看見,光秃秃的道路兩邊,鱗次栉比地建設着木器加工廠。木器廠發出巨大、刺耳的切割機聲,廠外堆着許多巨型樹木,一圈圈的年輪見證着大樹曾經的成長。

考察的日子裡,李正華心态發生了變化,重新思索米戶村的可持續發展:米戶村周邊涵養水源的4萬餘畝原始森林一旦被破壞,将不可逆轉。懷着對未來的擔憂,李正華與考察小隊開了個緊急會議,當場叫停木器加工廠。回到村裡,将已生産的木器賣完之後,便将木器廠拆除。

這一舉動,在30年後看無疑是具有遠見的。但在當時的許多人看來,這似乎與經濟發展理念相悖。不少人質疑時,李正華卻看得更遠——一次貴州考察之行,讓他嗅到了櫻桃種植的機遇。櫻桃養護簡單,人人都可以種,還可以形成産業。由于沒有養護經驗,一些村民抱着觀望的态度。可村幹部們經過水庫建設,已經對李正華充分信任和支持。村幹部們說:“對村子的發展他很有想法。”

1993年,米戶村種下了500畝櫻桃樹,開始發展櫻桃産業。在宜良縣的資金支持下,李正華請來電視台拍宣傳片。“米戶的櫻桃紅了”這句廣告語傳遍了昆明。1998年,米戶的櫻桃順利挂果,櫻桃紅遍山頭。

2017年那次來訪後,記者問李正華,櫻桃發展得這麼好,下步打算幹啥?李正華笑着指着村裡的一幢幢新建起的小樓說,村裡人富了,也得講究精神生活。接下來的時間裡,記者又先後兩次來到米戶村,觀看了村裡人為迎接春節自己編排的“村晚”,還有針對“掃黑除惡”村民們自編自演的主題節目。表演節目的阿姨為了上台專門染了一頭時髦的紅頭發,與記者探讨起節目準備時的心得體會。兩年時間,村民們的精神文明之花也在默默地被灌溉着。

産業發展

2021年4月,記者又來到米戶參加米戶村首個櫻桃節。為了這次櫻桃節,村裡的種植戶一大早就上山摘櫻桃了。

“沒種櫻桃之前,村裡交通不方便,村裡的年輕人都不願意回來。”曾是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張紹榮欣喜地看到,村裡的櫻桃樹越種越多,遊客數量更是一年勝過一年。政府部門出資擴寬并硬化了村内道路,村裡不斷有年輕人開着小轎車回來,成為“返鄉歸雁”。櫻桃、蜂蜜、土雞蛋、米戶老白幹等特色農産品,也日漸成為米戶村緻富奔小康的标志。

“米戶櫻桃從來不愁賣。”這是記者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村民們說,每年櫻桃豐收的二十多天裡,前來收櫻桃的商人都會将米戶堵個水洩不通。這次櫻桃節,米戶村正式将一種形似愛心,味道甜美的櫻桃命名為“初戀櫻桃”,以形容這種學名為“瑪瑙紅”的櫻桃“甜過初戀”的好滋味。

櫻桃已經這麼火了,為啥還要開發新品種?時任米戶村駐村第一書記的白文昌解釋,這櫻桃耐貯存、顔值高,價格高,銷路會更好——這叫“産業提質增效”啊!

櫻桃節上,村民們的歌舞表演已經有了專業味道;吃櫻桃大賽上,半筐櫻桃下肚,參賽者直呼“吃不動了”。與櫻桃合影的遊客絡繹不絕,臨走時各個手裡拎走兩筐自摘櫻桃,後備箱裡擺着大桶的米戶老白幹和土蜂蜜。

這就是米戶村的鄉村振興“後備箱計劃”。

鄉村美麗

第五次來米戶村,是因為一條微博同城熱搜“米戶櫻桃花勝雪”。剛好趕上昆明難得一見的春雪,一樹樹櫻桃花瓣雪白,花蕊粉紅,将雪襯得更加晶瑩。米戶人開始利用短視頻媒體,将米戶萬畝櫻桃花作為“賣點”推銷出去。

1992年出生的李婷是米戶村的鄉村振興第一書記。在進修品牌營銷時,課上的一句話點醒了她,“審美就得抓住女性和孩子!”在李婷運維的宜良縣文化和旅遊局官方視頻号“宜良文化旅遊”上,她一襲白裙出鏡,在櫻桃花間起舞,播放量超過10萬次。

現任米戶村黨委書記陳勳平年紀不大,但與李婷相比,思維不如李婷活躍。李婷形容,兩人就像一個家裡的兩口子,李婷到處争取資金發展建設,陳勳平搞好村内各項事務。因為“配合得非常好”,村子發展開始加速,進入了鄉村振興的新階段。

櫻桃花開前,在村幹部的勸說協調下,村裡3戶人家開起了農家樂。短短兩周,生意最好的一家收入超過2萬元。就這,還有不少遊客埋怨接待能力太弱,找到陳勳平要求多開幾家餐廳。

櫻桃花謝後不到一個月,頭水櫻桃上市了。疫情的原因,櫻桃節暫時停辦。應米戶村的邀請,記者第六次來到米戶,爬到半山看到天上盤旋着無人機,不少人都已經架起了專業設備。一經介紹,個個都是短視頻平台的博主!

站在山上,記者用眼睛記錄下了這一幕——李婷頭上綁着櫻桃發飾,遞過來一支櫻桃花圖案的“嘤嘤嘤”文創雪糕;戴着草帽的陳勳平正在和村民讨論着櫻桃果醬制作儲存的可行性;山崖綠樹青翠,水聲淙淙;頭頂嗡嗡的除了蜂聲,還有正在拍攝的無人機;一顆顆“初戀櫻桃”飽滿多汁、甜蜜誘人……

昆明日報全媒體記者:任翊翔 吳染熙/文

昆明日報全媒體記者:趙偉/圖

責編:莫開井

編審:符亞麗

終審:周建軍

本文來自【昆明日報-掌上春城】,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時尚资讯推荐

热门時尚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