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3 07:39:09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包羅萬千,其中的一個分支,便是俗話。俗話,往往是通俗易懂,言簡意赅的話語,别看俗話看起來簡單,讀起來朗朗上口,很多俗話是暗藏乾坤的,它們是古人對于日常生産生活細緻入微的觀察,是古人的長期經驗總結,濃縮了古人的智慧。今天要講的這句俗話,叫“男不過八,女不過七”,這句俗話是什麼意思呢?

其實,這句俗話結合傳統文化中的周易、八卦和黃帝内經,一共有三種解讀,讓我們來一一分析下這三種解讀。

其一、從周易的角度解讀“男不過八,女不過七”

(農村俗話男不過八)1

在周易的應用中,有些數字是有特定的含義的,最為重要也是最為常用的四個數字,分别是:六、七、八、九。這四個數字,分别代表易經中的“老陰、少陽、少陰、老陽”,其中,七代表的少陽,陽氣上升,最終轉化為九代表的老陽,而八代表的少陰,陰氣下降,最終轉化為六代表的老陰,這便是成語“七上八下”的由來。

在結合古人所處的時代背景,因此,這句俗話是告誡人們,男子不可以太過弱勢,否則便不能成為頂天立地的男子漢,而女子不可以太過于強勢,否者便是河東獅。

其二、從八卦的角度解讀“男不過八,女不過七”

(農村俗話男不過八)2

數字對應八卦,是以洛書為跳闆,而八這個數字,對應的是艮卦、七這個數字,對應的是兌卦,其中,艮代表“少男”,指的是男子年少時期,兌代表“少女”,指的是女子年少時期,因此,整句俗話“男不過八,女不過七”,是告誡人們,無論男女,最美麗的年華,便是青春年少之時,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正如孟郊在《勸學》中所道:“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

其三、從《黃帝内經》的角度解讀“男不過八,女不過七”

(農村俗話男不過八)3

黃帝内經是“傳統文化百部經典”之一,這部書的内容,可以說是包羅萬千,黃帝内經中,将女性的年齡,以“七年”為一個周期,而男性的年齡,則以“八年”為一個周期 。書中認為,女子發育比男子早,同時也比男子較早進入衰老,例如書中記載道:“女子七歲,齒更發長;丈夫八歲,發長齒更”、“女子七七任脈虛,故形壞而無子也,丈夫八八天癸竭,則齒發去”

也有俗話道:“男不過八八,女不過七七”,因此,這句俗話也可以理解為,按照古人的觀察,男子到了六十四歲,便進入了衰老時期,而女子到了四十九歲,則進入了衰老時期,這裡所說的衰老,除了講容貌的衰老,也指代進入了現代人所說的更年期。當然,古人的這一觀察,僅僅适用于古代,随着科學文明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醫療技術的完善,人們的身體素質、生活方式都有了進步,無論男女,到了四十九歲、六十四歲都不算年老。

以上,便是關于俗話“男不過八,女不過七”,從易經、八卦和黃帝内經為切入點的三種解讀,你更贊同哪種,歡迎評論交流。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