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臭氧層破壞。
臭氧層是高空大氣中臭氧濃度較高的氣層,它能阻礙過多的太陽紫外線照射到地球表面,有效地保護地面一切生物的正常生長。臭氧層的破壞主要是現代生活大量使用的化學物質氟利昂進入平流層,在紫外線作用下分解産生的原子氯通過連鎖反應而實現的。最近研究表明,南極上空15—20千米間的低平流層中臭氧含量已減少了40%—50%,在某些高度,臭氧的損失可能高達95%。北極的平流層中也發生了臭氧損耗。臭氧層的破壞将會增加紫外線β波的輻射強度。據資料統計分析,臭氧濃度降低1%,皮膚癌增加4%,白内障發生則增加0。6%。到本世紀初,地球中部上空的臭氧層已減少了5%—10%,使皮膚癌患者人數增加了26%。
2、溫室效應。
溫室效應是指二氧化碳、一氧化二氮、甲烷、氟利昂高溫室氣體大令人感到窒息的溫室氣體排放令人感到窒息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排向大氣層,使全球氣溫升高的現象。目前,全球每年向大氣中排放的CO2大約為230億噸。比20世紀初增加20%。至今仍以每年0。5%的速度遞增,這必将導緻全球氣溫變暖、生态系統破壞以及海平面的上升。據有關數據統計預測,到2030年全球海平面上升約20cm,到本世紀末将上升65cm,嚴重威脅到低窪的島嶼和沿海地帶。
3、土地退化和沙漠化。
土地退化和沙漠化是指由于人們過渡的放牧、耕作、濫墾濫伐等人為因素和一系列自然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土地質量下降并逐步沙漠化的過程。全球土地面積的15%已因人類活動而遭到不同程度的退化。土地退化中,水侵蝕占55。7%,風侵蝕占28%,化學現象(鹽化、液化、污染)占12。1%,物理現象(水澇、沉陷)占4。2%。土壤侵蝕年平均速度為每公頃約0。5—2噸。全球每年損失灌溉地150萬平方公頃。70%的農用幹旱地和半幹旱地已沙漠化,最為嚴重的是北美洲、非洲、南美洲和亞洲。在過去的20年裡,因土地退化和沙漠化,使全世界饑餓的難民由4。6億增加到5。5億人。
4、廢物質污染及轉移
廢物質污染及轉移是指工業生産和居民生活向自然界或向他國排放的廢氣、廢液、固體廢物等,嚴重污染空氣,河流、湖泊、海洋和陸地環境以及危害人類健康的問題。目前,市場中約有7萬一8萬種化學産品,其中對人體健康和生态系統有危害的約有3。5萬種,具有緻癌、緻畸和緻災變的有500餘種。據研究證實,一節一号電池能污染60升水,能使十平方米的土地失去使用價值,其污染可持續20年之久。塑料袋在自然狀态下能存在450年之久。當代“空中死神”——酸雨,其對森林土壤、湖泊及各種建築物的影響和侵蝕已得到公認。有害廢物的轉移常常會演變成國際交往的政治事件。發達國家非法向海洋和發展中國家傾倒危險廢物,緻使發展中國家蒙受巨大危害,直接導緻接受地的環境污染和對居民的健康影響。另據資料統計,我國城市垃圾曆年堆存量已達60多億噸,侵占土地面積達5億平方米,城市人均垃圾年産量達440千克。
5、森林面積減少。
森林被譽為“地球之肺”、“大自然的總調度室”,對環境具有重大的調節功能。因發達國家廣泛進口和發展中國家開荒、采伐、放牧,使得森林面積大幅度減少。據綠色和平組織估計,100年來,全世界的原始森林有80%遭到破壞。另據聯合國糧農組織最新報告顯示,如果用陸地總面積來算,地球的森林覆蓋率僅為26。6%。森林減少導緻土壤流失、水災頻繁、全球變暖、物種消失等。一味向地球索取的人類,已将生存的地球推到了一個十分危險的境地。
6、生物多樣性減少。
生物多種性減少是指包括動植物和微生物的所有生物物種,由于生态環境的喪失,對資源的過份開發,環境污染和引進外來物種等原因,使這些物種不斷消失的現象。據估計,地球上的物種約有3000萬種。自1600年以來,已有724個物種滅絕,目前已有3956個物種瀕臨滅絕,3647個物種為瀕危物種,7240個物種為稀有物種。多數專家認為,地球上生物的1/4可能在未來20—30年内處于滅絕的危險,1990—2020年内,全世界5%—15%的物種可能滅絕,也就是每天消失40—140個物種。生物多樣性的存在對進化和保護生物圈的生命維持系統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7、水資源枯竭。
水是生命的源泉,水,似乎無所不在。然而飲用水短缺卻威脅着人類的生存。目前,世界的年耗水量已達7萬億立方米,加之工業廢水的排放,化學肥料的濫用,垃圾的任意傾倒,生活污水的劇增,使河流變成陰溝,湖泊變成污水地;濫墾濫伐造成大量水分蒸發和流失,飲用水在急劇減少。水荒,向人類敲響了警鐘。據全球環境監測系統水質監測項目表明,全球大約有10%的監測河流受到污染,生化需氧量(BOD)值超過6。5毫克/升,水中氮和磷污染,污染河流含磷量均值為未受污染河流平均值的2。5倍。另據聯合國統計,目前全世界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生活用水告急,其中43個國家為嚴重缺水,危及20億人口的生存,其主要分布在非洲和中東地區。許多科學家預言:水在21世紀将成為人類最缺乏的資源。正如人們所希望的,不要讓人類的眼淚成為地球上最後一滴水。
8、核污染。
核污染是指由于各種原因産生核洩漏甚至核爆炸而引起的反射性污染。其危害範圍大,對周圍生物破壞極為嚴重,持續時期長,事後處理危險複雜。如1986年4月,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核洩漏事故,13萬人被疏散,經濟損失達150億美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