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海上日出的讀書筆記

海上日出的讀書筆記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5 13:26:59

海上日出的讀書筆記(心田有池上的晚風吹過)1

那年秋天,蔣勳老師住進縱谷的一間老宿舍,在最簡單的生活條件下,開始寫作、畫畫,讓身體和心靈回歸簡素自然,回歸甯靜。

聲音帶領着他,氣味帶領着他,與池上相遇。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晨昏與正午的冷暖痛癢,有如找回兒時記憶,都在他的身體裡,一點一點,落土生根。

無邊的天地培育出寬闊的心胸,自然的聲音映照出内在的聲音。

自有山水相照的簡素心境,分享自然與土地帶來的真摯感動。

他說,“我們内在都有詩句,藏在很深很深的地方。”

帶着對自然和生命的感歎、敬畏與歡喜,蔣勳老師寫下這本《池上日記》,記錄了池上的山河、湖泊、稻香、星雲、焚風……書寫着内心慢下來的甯靜喜悅、富足安詳:)

海上日出的讀書筆記(心田有池上的晚風吹過)2

圖片來源:驿路筆記

01 重回池上,找回内心的甯靜

池上,是台灣地區一個隻有6000位居民的小農村,因早期人類聚落位于大坡池上而得名。坐落于花東縱谷南部的池上,由于山脈相隔,縱谷交通不便,這裡一直還保留着傳統的農業經濟狀态。

工業革命以後,城市幾乎遺忘了鄉村。當快節奏的生活成為一種必然,當生命經曆過重大考驗,回歸自然的本心又會被喚醒。

2010年,蔣勳老師因為急性心肌梗塞動了手術。經曆了那場生死邊緣的劫難,他突然覺得,是不是應該換一個環境,為自己的身體節奏做點調整?

多年來,從台北生活到巴黎讀書、繪畫,他似乎永遠生活在大都市,對萬裡之外的紐約、倫敦都那麼熟悉,而對距離台北僅3小時車程的池上,卻十分陌生。

于是,他選擇回歸簡素自在的田園生活,重新感歎自我與自然的關系。

一種新的生命狀态經由這裡開始,感受池上四時的變換,體悟生命的熱烈和頑強。

池上,成為他心靈疲憊時最好的歸宿。

02 山水自然,才是永遠讀不完的詩句

海上日出的讀書筆記(心田有池上的晚風吹過)3

圖片來源:網絡

那麼多渴望,那麼多夢想,長長地流過曠野,流過稻田上空,流過星辰,池上的雲,可以很高,也可以很低,低到貼近稻秧,在每一片秧苗上留下一粒一粒晶瑩的露水,讓睡覺飽足的秧苗在朝陽升起以前醒來。”

2010年四月,春天的大坡池,剛剛插了秧的水田,一片一片,明如鏡面。一行一行的秧苗,疏疏落落,水田淺水,倒映着天光雲影,如同一張才繪就而成,正等待風幹的水墨畫。

池上有一場“春耕”朗讀詩活動,不巧碰上大雨滂沱。觀衆原來可以坐在斜坡草地上聆聽,由于草地積水,于是都穿了雨衣,站在雨中聆聽。

他們不避雨,自然而然,好像與天地之間,早已達成默契。

“詩句的聲音在大雨喧嘩的節奏裡,也變成雨聲的一部分。詩句一出口,就仿佛被風帶走了,朗讀者聽着自己的詩句,又好像更多時間是在聽着雨聲、風聲……也許詩句醒來就應該在風聲、雨聲裡散去。”

蔣勳老師談朗讀時的場景,字裡行間,滿是憧憬與贊歎。

當時,他背對着大坡池,看不見後面。後來才知道,當時池面上一絲一絲的雨,在水面蕩起漣漪,山間一縷一縷袅袅上身的煙岚,随風飄散……

他說,“真希望自己不是朗讀者,是一起分心去看山、看水、看雲風雨絲的聽衆。”

“山水自然的聲音,才是永遠讀不完的詩句吧。”

03 風景,是一種時間與空間的對話

“陽光還沒有露臉,色彩在等待,隻要海岸山脈上,一線曙光亮起來,色彩便被召喚醒來,紅的、綠的、黃的、紫的,喧嘩缤紛……”

海上日出的讀書筆記(心田有池上的晚風吹過)4

圖片來源:驿路筆記

蔣勳老師說,“經常有人問我,哪個季節來池上最美?池上每個季節都是好的,不同的季節來,會看到不同的東西,最好能夠待久一點,能夠體味24節氣,經曆一個自然秩序的過程。”

好像人生啊。你說,一個人生命的哪個階段是最美的?是青春的盛放,還是暮年的歡喜。

大自然有它的秩序,等候風景在時間與空間中交替、變幻、對話。

“很多時候我們去一個地方旅行,隻看到人一車車的來,一車車的走,卻錯過了最美的時間和最美的風景。我經常說,看風景不是看一處地方,風景是時間和自然秩序。如果你去讀法國的旅遊書就會發現跟中國的旅遊書很不一樣。法國的旅遊書會告訴你,幾點幾分,需要在哪個寺廟等日出。旅行的地點不隻是一個景點,而必須有時間,時間的美,存在于自然秩序之中。”

我大概能理解了,很多人為什麼為了看日出,要提前一天登上泰山,于黎明時分就開始等候。因為風景不會為人停留,時間也不會為誰等待,所以人們甯願前一天等候,甯願早起,也不願錯過。

懂得在恰好的時間和空間看風景的人,自是有一番别樣的心境,自在開懷。

04 如何找到“平衡點”,是人生的大智慧

“我常常跟朋友說,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好和不好,其實是一個平衡問題。人生亦是如此,如何找到平衡點是大智慧。池上現在變成我找回平衡的一個地方,讓時間慢下來。”

很多人去池上,就覺得整個人都放松了。

春季的池上,山水相映成趣;夏初,雲瀑蔚為壯觀。池上的秧田寬闊平坦,淺水倒映着雲天,讓人暫時遠離城市,遠離繁華,卸下一身疲憊,隻與天地融為一體,内心甯靜空明。

蔣勳老師寫道:“一個人忘本,就會有漂浮的感覺。稻田,讓我看到真正的土地跟根的關系。

植物如此,人亦如此。父母就是我們的根,我們身上延續着他們的血脈。一生走得多遠,也要記得,永遠是他們的孩子。走得再遠,都會回來。

在池上,人們會因為清晰的四季變換,也開始思考自己身體的“春夏秋冬”——經過童年、青少年、壯年、中年,又如何安樂步入老年?

“像一條河流一樣,慢慢知道生命的每一個階段的不同的景象,了解并學會如何與不同階段的自己相處的方法。”

蔣勳老師的句子,如小溪,緩緩流淌進心裡,沖刷着我們靈魂深處的歎息,進而是覺醒,是悲憫,是諒解與寬恕。

生命說到底,是一場與自我的和解。明白了人生每一階段都有各自的意義,便會原諒童年時的無所顧忌、青春時的狂妄不羁,原諒自己的脆弱與敏感,笨拙與遲緩。在時光低語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節奏,找到一種生命的平衡。

慢慢來,也是一種成全。

“這世上沒有什麼東西是不好的,你要學會在人生的不同年齡欣賞不同的美。”

海上日出的讀書筆記(心田有池上的晚風吹過)5

圖片來源:驿路筆記

05 美,就是回來做自己,簡素的生命,不會對豪華自卑

“你知道嗎?為了讓稻谷在夜裡好好休息,池上許多地區沒有路燈。讓稻谷休息、睡眠,像人睡足了覺,才有飽滿的身體。稻谷飽滿,也是因為有充足的睡眠。因此,幾條我最愛在夜裡散步的路,都沒有照明,如果沒有雲遮擋,擡頭時就看到漫天撒開的星鬥……有時閉起眼睛,聆聽天上星辰流轉的聲音,升起或沉落,都如此安靜沒有喧嘩。 ”

讀到這裡,内心有一種說不出的感動。我們在快節奏的生活裡,連自己都如此匆忙,會真正理解稻谷、麥田,理解那些生來不喜歡喧嘩的生命嗎?

池上的農人對待稻田,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細心呵護,精心照顧。除此以外,它們敬畏天地,懂得感恩,别無所求。

一旦你為某件事情花費了時間和精力,就會讓它變得與衆不同。

池上的稻谷之所以谷粒飽滿,因為它們都是被“馴養”了的,每一粒都睡足了覺,在天地間自顧自地生長着。

蔣勳老師說:“人類的确知道如此有限,因為自大,就被無明蒙蔽,因為謙遜,或許才會看到更多真相。

我們有共同對“美”術“的理想,希望不再重蹈隻重術科分組的錯誤,不再重複訓練“匠”的錯誤。我們都盼望,試圖以美學為核心設計課程,強調創作的人文内涵。術科的課程,各種“技術”,應該隻是輔助,油畫是技術,水墨是技術,素描是技術,版畫、書法、篆刻、雕塑、裝置、錄影,所有美術系的“術科”都隻訓練技術,但“術”無法成就真正個人的創作,無法成就人文精神,無法成就美學品質。在所有術科之上,應該有更高的美學精神來統合一切技術。技術失去美學,也就是“匠”,而且是沒有創意的“匠”。照着莫奈的技術畫油畫,和照着一再臨摹的《蘭亭序》寫書法,隻是初學者的入門,以此為終極追求,隻會出來一批一批同樣沒有創意的“匠”,或文人畫的“匠”。美,畢竟是要回來做真實的自己。莫奈,或《蘭亭序》,都必須大膽踏過,才有真正的創作。

什麼是真正的美?我想起董宇輝在直播間的一段話:“如果世界上隻有一種美,那便沒有了美;如果世界上隻有一種對,那便沒有了對;如果我們眼中隻有了成績,那也便沒有了孩子……”

當人的生命得到充分理解與尊重時,是怎樣的幸運。

美,不是複刻,不是千篇一律的精緻。

真正的美,是回來做自己。回來感受真實與甯靜,敬畏生命,用生命“創作”——屬于你的作品。

池上的稻谷是美的,它們默默生長,将生命綻放到極緻。

池上農人的心靈也是美的。他們年複一年的忙碌,即便在收成不佳的時候,也不會對天地有一句怨言。

他們敬畏生命,自知在認知範疇之外,還有着自己所不知道的因果。

感恩遇見蔣勳老師,遇見這本《池上日記》,遇見美,遇見甯靜、歡喜。

有時候發覺,閱讀,就是一種洞見,洞見自己的内心,明心見性,知不足,知敬畏,知進退。

如果有機會,一定要去一次池上,親身感受下那山、那水、那片土地的甯靜,吹吹池上的風,傾聽暮色下稻谷的低語……

* end *

作者:驿路筆記 | 分享讀書筆記、成長好文

做自己喜歡的事,就能找到人生目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