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以科技創新支撐引領高質量發展

以科技創新支撐引領高質量發展

科技 更新时间:2024-05-23 20:03:09

以科技創新支撐引領高質量發展?編者按北鬥微基站室内混合定位系統、交通綜合運行協調與應急指揮中心、崇禮智慧交通平台、系列空氣消毒機……近日,一系列高科技産品正服務于北京冬奧會的政府決策、城市交通治理、疫情防控等諸多領域,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以科技創新支撐引領高質量發展?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以科技創新支撐引領高質量發展(補短闆彌弱項實現高水平的科技自主創新)1

以科技創新支撐引領高質量發展

編者按北鬥微基站室内混合定位系統、交通綜合運行協調與應急指揮中心、崇禮智慧交通平台、系列空氣消毒機……近日,一系列高科技産品正服務于北京冬奧會的政府決策、城市交通治理、疫情防控等諸多領域。

科技是第一生産力。當前,科技已融入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科技創新已經成為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是應對許多全球性挑戰的有力武器,也是中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然而,“卡脖子”技術成為大部分國家在實現科技自主創新過程中的重要難題,我國亦是如此。那麼,我們該如何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解決“卡脖子”技術難題?對此,我們專訪了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丁明磊

Q1:中國是工業大國,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産業分類當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但中國工業的發展中,不少領域卻面臨技術“卡脖子”情況,這種情況是怎麼造成的?

丁明磊:進入21世紀,我國科技事業發生了曆史性、整體性、格局性重大變化,在科技重點領域加速趕超,一些前沿方向開始進入并行、引領階段,科技實力正處于從量的積累向質的飛躍、點的突破向系統能力提升的重要時期。目前,我國擁有全球最完整的産業體系,但是與歐美發達國家一百多年的工業化積累相比,我們在科技領域仍然有較大差距。基礎科學研究短闆依然突出,底層基礎技術、基礎工藝能力不足,在工業母機、高端芯片、基礎軟硬件、開發平台、基本算法、基礎元器件、基礎材料等方面瓶頸仍然突出。當外部環境變化時,我國很多領域都存在的被“卡脖子”的風險就會凸顯。

當前,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發展面臨的環境、任務和需要解決的問題的複雜程度正在發生曆史性變化。“十四五”時期及未來一段時期,是建設科技強國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關鍵時期,科技革命與産業變革、大國戰略博弈加劇等多重因素疊加和交彙,各類不确定性和挑戰增多。“卡脖子”問題使我們清醒地認識到,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讨不來的。隻有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從根本上統籌發展和安全,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打好根基。“卡脖子”問題是一個綜合性問題,涉及到基礎研究、産學結合、人才培養等科技領域的方方面面,要解決若幹領域的“卡脖子”問題,除了要進一步強化基礎理論研究,還要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完善科技創新體制和機制。

突破“卡脖子”問題并非純粹的技術問題,是一項系統工程,一方面要加強創新要素供給,保障産業基礎能力提升;另一方面要以解決戰略領域重大需求為牽引,對産業創新能力提升進行系統部署;還需要在創新環境和創新主體之間構建一個完善的創新生态系統,實現多領域、多主體的共同協作,使創新資源能夠持續積累并有效配置,從而打破國外的技術壟斷,解決我國産業發展中面臨的“卡脖子”問題。

Q2:破解“卡脖子”技術難題,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您認為,當前我國有哪些需要彌補的短闆和弱項,未來如何發力?

丁明磊:其一,科技創新能力不足已成為制約高質量發展的突出短闆。現代化經濟體系的主要特征是創新驅動,科技創新能力的高低決定了經濟發展質量。但是從總體上看,我國經濟發展還處在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的過程之中,經濟發展質量還不夠高。最大的短闆在于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突出表現為企業和産業創新能力不強,缺乏重大原始性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中國社科院的研究顯示,我國工業的主體部分仍然處于國際競争力較弱的境況。如果把中國工業制成品按技術含量低、中、高的次序排列,其國際競争力大緻呈U型分布,即兩頭相對較高,中間顯著較低。但正是在統計上分類為“中技術”的行業,例如化工、材料、機械、電子、精密儀器、交通設備等,實質上恰恰是工業經濟的主體和基礎,是決定工業技術整體素質的關鍵支撐部門。從技術和工藝水平來看,大多數工業行業的技術制高點均不在我國,而即使是一些國際競争力較強、性價比高、市場占有率大的中國産業,其核心元器件、控制技術、關鍵材料等均依賴國外。

其二,我國的技術知識體系和産業知識體系不牢固,尤其是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一旦知識源頭被切斷,可能出現“有市場而無技術”的風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一些産業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裡,通過引進成熟技術快速形成生産能力,粗放式發展而忽視了産業創新基礎能力建設,沒有形成内生的技術創新機制。由于國際大環境的變化,使得我國知識交流的渠道,以及過去主要依賴的“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路徑受到阻礙。傳統的以先進技術替代落後技術的企業技術升級策略無法解決産業基礎的系統性提升困境,技術知識體系和産業知識體系基礎不牢,使得部分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

其三,西方技術霸權使得我國科技和産業發展可能陷入“低端鎖定”的風險。主要西方發達國家已經從市場主導的技術競争向國家控制的技術霸權徹底轉向,某種程度上已明顯上升為國家意志。技術霸權已内化為一種政治文化習慣、政治規範與戰略政策指引,并且是由多部門聯動發起的全政府戰略。西方發達國家不僅會利用市場優勢和先進技術對發展中國家的價值鍊升級實行阻截,還會通過其壟斷地位建立不對稱的價值鍊治理方式,這些大大增加了中國等發展中國家在技術層面“彎道超車”的難度。

其四,在過去一段時間産業技術體系建設缺乏總體規劃和頂層設計。行業關鍵共性技術研發主體缺位,缺乏長期穩定支持,産學研結合的體制機制、組織形式不适應産業技術重大創新的需要、缺少産業技術層面的戰略合作,未能充分發揮創新網絡的合作優勢。産業技術體系的系統集成與協同創新不足,産業創新生态有待進一步改善。缺乏在水平結構和技術相關結構上系統化、整體性的技術創新與集成創新。而産業技術體系所凸現的核心技術能力,往往是随着一項或幾項技術突破,建立在一組先進技術有機結合的新技術群或新技術體系上,需要從國家的高度對産業技術體系進行中長期布局和政策扶持,使得我國科技創新的規模優勢能夠有效轉化為産業生産力。

面對基礎科學研究的短闆和一些關鍵核心技術依賴進口、容易被别人“卡脖子”的嚴峻挑戰,一方面,我們要善于發現機遇,抓住機遇,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強化基礎研究,深化科技體制改革,促進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融通創新發展,着力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另一方面,要聚焦産業鍊關鍵環節,以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颠覆性技術創新為突破口,構建高效強大的共性關鍵技術供給體系,努力實現關鍵技術重大突破。為此,我們必須按照需求導向、問題導向、目标導向,從國家發展需要出發,從過去依賴後發優勢的“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到打造形成更多的先發優勢,以“體系—能力”為中心,加強系統化布局,破解“卡脖子”難題。

一是突出非對稱趕超。系統布局“補短闆”和“揚長闆”重點方向和路徑,發揮領先市場和技術應用場景、低成本創新和高素質勞動力、完備産業配套和新型基礎設施,在部分技術領域的新型舉國體制等優勢。這裡的“優勢”,既包括在科技、經濟等領域的獨特優勢,以及在創新體系、結構等方面的優勢,也包括識别和轉換“新賽場”“新賽道”及應用場景的速度優勢和能力優勢。

二是突出體系能力。我國的戰略科技力量亟須進行從個别據點到體系化的提升。圍繞持續創新能力,建立項目目标牽引,重大任務帶動,基礎條件支撐的組織,強化多主體協同,多要素融合,多路徑推進,形成平戰結合順暢的快速響應機制,打造科技、教育、産業、金融緊密融合的創新體系。

三是突出原始創新。瞄準打造更多的先發優勢,進一步強化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技術創新的原創導向,營造寬松靈活的創新環境,鼓勵提出新問題、激發新思想、探索新路徑,加快推進從跟蹤型研究向更多開創型、引領型研究轉變。實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實現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和大規模商用,加快培育成新興産業,形成新競争優勢。

四是突出深化改革。統籌推進科技、教育、經濟等關鍵領域關鍵環節改革,加快政府職能向創新服務轉變,推進科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打造全球領先的制度優勢,構建能夠更快适應主動變革需要的制度。以前瞻性的制度設計全面釋放創新活力,以新體制、新組織、新機制的蓬勃發育,建構制度優勢。加強基礎研究人才培養,培養具有國際競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後備軍。

五是突出高地引領。遵循創新區域高度聚集規律,推動優勢區域地區鍊接全球創新網絡,促進高端創新資源的彙聚融合,成為國際化的科學高地和創新高地,帶動區域創新水平整體提升。(光明網記者鄭芳芳采訪整理)

來源: 光明網-理論頻道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