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讀語段,按要求完成練習。
春天來了,萬象更新。冬雪給大地提供了充足的水分,迎春花喝飽了水,露出了它稚嫩的笑臉;湖水解凍了,微風吹過,湖面上泛起層層漣漪;湖邊的 sāng shù( )不知什麼時候吐出了嫩芽……春分過後, bái zhòu( )逐漸變長,新一年的農忙又要開始了。這不,天剛剛 pò xiăo( ),田間地頭已經出現了不少 gēng yún( )的身影,他們正在為新的一年播種豐收的希望。
1根據拼音寫詞語。
2用“ ”畫出加點字的正确讀音。
稚嫩( zì zhì) 漣漪(yī qī)
3畫線的“供”字是多音字,它在“提供”一詞中的讀音是
它的另一個讀音是可組詞為 ,可組詞為 。
二 下列加點字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也傍桑陰學種瓜(傍晚) B.童孫未解供耕織(從事)
C.草滿池塘水滿陂(池岸) D.短笛無腔信口吹(随口)
三 按要求完成練習。
1下面哪兩句詩描繪出了上圖中的畫面?( )
A.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B.稚子金盆脫曉冰,彩絲穿取當銀钲。
C.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2從第1題的詩句中任選兩句,用自己的話說說它所描繪的畫面,再寫下來。
四 根據課文内容填空。
1《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一詩描寫了農家夏忙時的勞動場面,其中“ , ”兩句寫出了男耕女織、晝夜忙碌的勞動場景;“ ,
”兩句通過描寫小孩在樹蔭下學習種瓜的畫面,塑造了農村兒童天真、勤勞、可愛的形象。
2《稚子弄冰》的作者是 代詩人 。詩中運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寫出了敲擊冰塊的場面及冰塊落地聲音的詩句是: , 。
3課文中的三首詩分别描繪了古代兒童“學種瓜” 坐在牛背上吹笛這三個生活場景,表現出兒童們 的特點。
五 對比閱讀。
村晚
[宋]雷 震
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
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牧童
唐 呂 岩
草鋪①橫野②六七裡,笛弄③晚風三四聲。
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脫蓑衣④卧月明⑤。
【注釋】①鋪:鋪開。②橫野:遼闊的原野。③弄:逗弄,玩弄。④蓑衣:棕毛或草編織成的外衣用來遮風擋雨。⑤卧月明:躺着觀賞明亮的月亮。
1 這兩首詩都描寫了 時分的景象.
2讀《牧童》一詩中的畫線詩句,結合注釋,寫一寫你眼前浮現出的畫面。
3下面對兩首詩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A.“牧童歸去橫牛背”的“橫”說明牧童并不是規規矩矩地坐着,表現了牧童的天真調皮。
B.“草鋪橫野六七裡”的“鋪”表現岀草的茂盛以及原野給人的平緩舒服的感覺。
C.這兩首詩的前兩句都描寫了自然景物,後兩句都寫了牧童的活動場景。
D.《村晚》一詩寫出了牧童無憂無慮的心情,而《牧童》一詩則表現了牧童孤獨、無聊的心境。
參考答案:
1.桑樹 白晝 破曉 耕耘 2. Zhì yī
3. gōng gōng[示例一]供奉[示例二]供認不諱
二 A 三1C
2.[示例一]孩子們不會耕種也不會織布,卻也不肯閑着,都學着大人的樣子,在靠近桑樹的樹蔭下學着種瓜。
[示例]二放牛的孩子橫坐在牛背上,悠閑地朝家而去,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調的曲子。
四、1.晝出耘田夜績麻 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 也傍桑陰學種瓜
2.宋 楊萬裡 敲成玉磬穿林響 忽作玻璃碎地聲
3.弄冰玩耍 天真可愛
五 1 傍晚
2.[示例]牧童回來吃飽了飯,已是黃昏之後了,他連遮風擋雨的蓑衣都沒脫,就躺在草地上觀賞天空中的月亮了。
3.D【解析】本題考查對古詩的理解能力。《牧童》 中“不脫蓑衣卧月明”一句,通過寫牧童休息的情景,把以地為床、以天為帳、饑來即食、困來即眠、無牽無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畫得活靈活現,表現了牧童生活的閑适與安逸,并沒有表現牧童孤獨、無聊的心境,因此D項說法錯誤,本題應選D。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