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天然成分的化妝品真的存在嗎?如今,化妝品、護膚品已經成為了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日用品近日,有不少商家宣稱自己的化妝品“純天然”“可食用”,不僅價格上漲,而且銷量大增這讓許多人認為,這類化妝品抹在皮膚上肯定更加安全但事實真的如此嗎?,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純天然成分的化妝品真的存在嗎?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如今,化妝品、護膚品已經成為了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日用品。近日,有不少商家宣稱自己的化妝品“純天然”“可食用”,不僅價格上漲,而且銷量大增。這讓許多人認為,這類化妝品抹在皮膚上肯定更加安全。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商家:成分真的能吃
“吃了還有美白作用”
“食品級”化妝品,通常被商家用來形容産品或者成分的安全性。記者以咨詢購買的名義聯系多個銷售所謂“食品級”化妝品原料的商家,他們都表示,相關的成分真的能吃。
一家銷售煙酰胺的商家表示:“它可以吃。吃了有美白的作用,還能增強體質。”
記者:它其實就是維生素B3?
商家:對,它另外一個名字就是維生素B3。
記者:它的來源,比如是藥品廠生産的,還是那種日化廠生産的?
商家:藥品廠。
這個商家的網店頁面提示,煙酰胺有功效的同時,也有一定的刺激性,提醒使用者從低濃度開始逐漸建立耐受性。但是對于用量和配比,大部分商家并不會提供具體的建議和提示。
另一個銷售傳明酸的商家表示:“買回去可以自己研究處方。”
記者:用起來的安全性呢?
商家:安全性都沒問題,配比的時候不要過量了。
記者:這個量應該怎麼掌握?
商家:你自己查相關資料。
記者:說這個東西是食品級的,意思是說哪怕吃了都沒事?
商家:對,這就是可以吃。一般都是抹得多。
記者:但這個東西是有什麼認證嗎?是告訴大家可以吃,還是說隻是一個概念?
商家:隻是一個概念,證明它無毒無害。
事實上,即便是一些可以用于食品的成分,也有含量、配比的限制,并不是絕對的無毒無害。比如化妝品成分表上常見的丙二醇,用作溶劑和軟化劑,同時也可以作為食品添加劑,起到乳化、穩定、凝固的作用。
根據國家标準,糕點中丙二醇的最大使用量是3克/千克,此前有媒體報道過知名品牌的蛋糕丙二醇含量超标的消息。
一位銷售丙二醇的商家表示:“因為我們專業做這個的。舉個例子,工業級的話可能會對皮膚造成過敏,但是食品級的不一樣,能直接食用,所以不會對人造成過敏,這是最大的區分。也能理解為,工業級的是有氣味的,食品級的是無色無味的。能用的不一定能吃,但能吃的一定能用。”
能用的不一定能吃
能吃的也不一定能用
“能用的不一定能吃,但能吃的一定能用”,這個理論成為商家宣傳“食品級”化妝品安全性的基礎。但北京日化協會副秘書長陶麗莉提醒,與食品相比,一些化妝品原料對純度要求更高。
以維生素C(抗壞血酸)為例,食品安全國家标準規定,砷(As)≦3mg/kg,鉛(Pb)≦2mg/kg。而在《化妝品安全技術規範(2015)》中,明确規定鉛、砷都是禁用組分,不允許添加到化妝品中。由此可見,“食品級”原料的安全性不一定比“化妝品級”原料高。吃起來安全的,抹在臉上不一定安全。
陶麗莉介紹,食品和化妝品的使用方法、作用部位、作用機理等都不相同,兩者不能混為一談。她說:“‘食品級’化妝品其實就是商家為了進行産品的包裝宣傳,吸引消費者,而創造的一種市場語言。根據現行的法規及标準,化妝品是不可以食用的,也不存在‘食品級’化妝品這個概念。”
國家藥監局今年5月31日公布的《化妝品标簽管理辦法》規定,禁止使用尚未被科學界廣泛接受的術語、機理編造概念誤導消費者,禁止使用虛假、誇大、絕對化的詞語進行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描述。這份管理辦法将從2022年5月1日起施行。
陶麗莉說:“我們仔細看一下就會發現,其實那些所謂的純植物、純天然,或者是宣稱‘食品級’的化妝品,往往隻是在常規的産品中添加了一些所謂純天然的植物萃取成分,不論添加的植物提取成分有多少,構成産品的基質本身仍然是化學物質。”
除了市面銷售的化妝品之外,還有人會直接使用食品來護膚,陶麗莉也提醒,其中可能存在風險。“比如自制面膜,它所用的食品,常見的牛奶、酸奶、蜂蜜等,都是很常見的過敏原,與皮膚直接接觸,很有可能會引發過敏反應。”
此外,蘆荟等蔬果含有光敏性物質,使用後如果缺乏防護,經紫外線照射可能導緻日光性皮炎;蛋清中含有細菌,敷在有傷口的皮膚,可能造成感染;檸檬的酸性強,直接用來敷臉也可能損害皮膚屏障。陶麗莉表示,商家應當規範宣傳,消費者也要科學、理性地使用化妝品。
來源: 央廣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