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們給大家介紹了人物描寫的四大技巧:認真觀察生活,抓住人物的典型特征,遵循從整體到局部的寫作手法以及通過人物形象來表現人物特征這幾個方面。同學們都記住了嗎?
其實人物描寫的這四個特征,不論是初學寫作的小學生,還是著名的大作家,都毫無例外地遵循着這四個方面,現在我就帶領同學們,一起閱讀大師們的人物描寫的經典片段吧!
1.《我的一位國文老師》,作者梁實秋。
我在十八九歲的時候,遇見一位國文先生,他給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記他。先生姓徐,名錦澄,我們給他取的綽号是“徐老虎”,因為他兇,他的相貌很古怪,他的腦袋的輪廓是有棱有角的,很容易成為漫畫的對象。頭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臉形卻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齋志異》繪圖中的夜叉的模樣。他的鼻子眼睛嘴好像是過分地集中在臉上很小的一塊區域裡。他戴一副墨鏡眼鏡,銀絲小鏡框,這兩塊黑色便成了他臉上最顯着的特征。我常給他畫漫畫,勾一個輪廓,中間點上兩塊橢圓形的黑塊,便惟妙惟肖了。
梁實秋眼中的語文老師,為什麼留給他深刻的印象呢?在梁實秋的筆下,他的頭部尖尖的,臉型卻是方方扁扁的,就像是一個夜叉一樣。這樣的相貌,自然讓人看了有些害怕。
在具體描寫的時候,梁實秋從老師的頭型和臉型寫起,集寫了老師五官擠在一處的滑稽模樣,還寫了他戴着黑色鏡框的樣子,這樣一來,一個兇狠、醜陋、又滑稽的老師形象,就活靈活現地呈現在了讀者的面前。
2.《孔乙己》,作者魯迅。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一部亂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髒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他對人說話,總是滿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因為他姓孔,别人便從描紅紙上的“上大人孔乙己”這半懂不懂的話裡,替他取下一個綽号,叫作孔乙己。
魯迅先生筆下的孔乙己,是人物描寫的經典之作,被很多老師作為例子使用。文章中的孔乙己,魯迅先從他的整體形象寫起,穿着長衫,身材高大;接着又寫局部的細節,青白臉色,亂糟糟的花白胡子,破舊的長衫淩亂不堪。通過這樣的描寫,一個落魄、倔強又好面子的舊知識分子的形象就被讀者牢牢記住了。
3.《貝多芬》,作者羅曼·羅蘭。
他短小臃腫,外表結實,生就運動家般的骨骼。一張土紅色的寬大的臉,到晚年才皮膚變得病态而黃黃的,尤其是冬天,當他關在室内遠離田野的時候。額角隆起,寬廣無比。烏黑的頭發,異乎尋常地濃密,好似梳子從未在上面光臨過,到處逆立,賽似“梅杜斯頭上的亂蛇”。眼中燃燒着一股奇異的威力,使所有見到他的人為之震懾;但大多數人不能分辨出它們微妙的差别。因為在褐色而悲壯的臉上,這雙眼睛射出一道犷野的光,所以大家總以為是黑的;其實卻是微藍的。平時又細小又深陷,興奮或憤怒的時光才大張起來,在眼眶中旋轉,那才奇妙地反映出它們真正的思想。他往往用憂郁的目光向天凝視。寬大的鼻子又短又方,竟是獅子的相貌。一張細膩的嘴巴,但下唇常有比上唇前突的傾向。牙床結實得厲害,似乎可以磕破核桃。左邊的下巴有一個深陷的小窩,使他的臉顯得古怪地不對稱。
羅曼·羅蘭這一整段的描寫,幾乎都是對貝多芬外貌和性格特征的白描。首先從外形整體上,貝多芬矮小肥胖,但身體結實;在局部外貌特征上,寬大紅色的臉龐,隆起的額角,濃密的頭發,淩厲的眼神,這些都顯示出他威嚴的一面。
接下來,作者又進一步寫貝多芬的外貌細節,鼻子又短又方,不一樣的上下嘴唇,尤其是結實的牙齒和左下巴深陷的小窩,更令人印象深刻。
世紀恒通在線提問:讀了大師的文章,在人物描寫上,同學們是否有一些收獲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