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梁,20世紀50年代生人,因出版《亮劍》《血色浪漫》《狼煙北平》和《榮寶齋》而蜚聲文壇。其小說大都被改編成同名電視劇,其中《亮劍》和《血色浪漫》紅遍大江南北,《狼煙北平》和《榮寶齋》在北京地區很受歡迎。
都梁的作品類型多變,但每一部都有獨特的情懷與力量。《亮劍》诠釋了國之“軍魂”;《血色浪漫》描述了一代人的奮鬥史;《狼煙北平》是諜戰文學的心血之作,再現了特殊時局下北平城的點滴;《榮寶齋》則算是一部“家族企業”管理學著作,其中飽含商業智慧和人生真谛;《大崩潰》高度還原了豫湘桂大戰血戰日軍的曆史畫卷,悲恸描述出衡陽保衛戰的每一個細節。五部作品類型不同,但其主題卻不出“家國”二字。
都梁筆下的人物具有極強的人格魅力,他成功地塑造了《亮劍》中的李雲龍、趙剛、楚雲飛,《血色浪漫》中的鐘躍民、張海洋、袁軍,《狼煙北平》中的文三兒、徐金戈、方景林,以及《榮寶齋》中張仰山、莊虎臣、張幼林等這些深受廣大讀者熱烈追捧的人物形象。
都梁為人低調,神龍見首不見尾,人生經曆頗為傳奇。網上傳聞,他當過兵,開過公司,做過老師,玩過石油,還有自己的影視公司,據說《血色浪漫》中的鐘躍民,就是以他自己為原型創作而成的。
都梁創作小說穩健精細,因此周期比較長。2000年出版《亮劍》,2004年出版《血色浪漫》,2006年出版《狼煙北平》,2008年出版《榮寶齋》。2012年,《大崩潰》籌備四年後上市。這些作品幾乎都是經過數次修改才終定稿。
都梁筆下的主要角色無疑清一色是男性。他寫的是男性文化和男性文學。男性在他筆下呈現出立面或多面,因其複雜,因此擁有了豐富性。可以看得出,都梁在彰顯他認定的中國男人應該具備的品格。李雲龍、鐘躍民、張幼林共同的性格就是大大咧咧,耿直,血性,心眼好,講義氣。不同的是李雲龍多了一點兒匪氣,鐘躍民多了一點兒痞氣,張幼林多了一點兒取大放小的霸氣。文三兒相比于同書中的徐金戈少了太多魅力。在都梁的男性角色群像中文三兒也是例外,他虛榮,愛起哄,容易熱血上頭跟風而上,動真格時就腿腳發軟,暴露出中國男人“袍子底下的小”來。都梁對男性性格再造的願望在《百年往事》中找齊了:張幼林之外,一、二任掌櫃也都是男主角,張幼林的正氣加上莊虎臣的忠勇、王仁山的經營智慧,三而一地構成了中國“優秀男人必須具備的品質”。
都梁筆下的女性相對單線條,在男性話語體系中,女性往往不在場。這也是對現實生活中性别認知的真實反映。“北京爺”都梁把男性性别寫活絡了也就足夠了。話是這麼說,他筆下的女性角色絕不單薄。《百年往事》裡的張李氏主持大業是在“幼主”未能當家之時代言——代替夫權、父權在場。對待故人遺物勝于生命,舍物救人之際體現出的丈夫氣沒幾個男人做得到。都梁欣賞的女性文學角色應該都像《百年往事》裡的少奶奶何佳碧、《血色浪漫》裡的周曉白、《亮劍》裡的田雨、《狼煙北平》裡的楊秋萍一樣敢愛敢恨,執着一念,直腸子,多有丈夫氣。
都梁的準發小水木對都梁作品下的案語極為精準:大象無形,大音希聲,大智若愚,大直如曲,大雅似俗,大巧先拙。都梁盛名之下保持了難得的自省,“侃來侃去,吃吃喝喝會毀了我的創造力”,他認為“作家就該坐在家裡,靜靜地思考,感悟人生”,這和他的身份、修為和自律意識分不開。
都梁給人印象最深的是,他“好事不出頭”。設計封面時,按照慣例,書勒口上要印一個作者近照和小傳,都梁卻說:“不要了,我不想露面。”因此,書上既無作者照片,也無作者介紹,甚至連序、後記之類的點綴也沒有。小說出版後引起轟動,中國作家協會創研部、解放軍文藝出版社聯合在京舉行研讨會,研讨會結束的當晚,都梁給董打電話,隻說了一句話:“看來我們這一年都沒有白忙活。”
在北京《亮劍》首播新聞發布會現場,應該在最前排就座的都梁,卻一個人靜靜地坐在主席台的第三排,用前排的演員明星将自己遮擋起來,發布會一完就直接離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