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中考必考文言文閱讀理解題

中考必考文言文閱讀理解題

知識 更新时间:2025-01-29 06:04:37

中考必考文言文閱讀理解題(中考語文課内文言文押題精選)1

《大道之行也》【解釋下列詞語】

1、選賢能( 與通舉 )

2、故人不獨( 動詞,以-----為親 )( 父母 )

3、講( 誠信 )( 和睦 )

4、不獨( 動詞,以----為子女)( 子女 )

5、( 矜通鳏,老而無妻的人 )

6、( 老而無夫的人 )

7、( 幼而無父的人 )

8、( 老而無子的人 )

9、廢疾者( 殘疾人 )

10、男有( 職分 )

11、女有( 女子出嫁 )

12、貨其棄于地也(憎惡)

13、謀閉而不(發生 )

14、盜竊亂賊而不( 指造反 )( 指害人 )( 興起 )

15、故外而不閉(門)

16、是謂大同( 指理想社會。同,有和、平的意思 )

【翻譯句子】

(1)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2)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3)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 不必為己。

(4)盜竊亂賊而不作。

【課文問題】1.“大同”社會的綱領是什麼?

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2.哪句話體現了貸盡其用,人盡其力?

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

3.從哪句話中可以看出,儒家提出的“大同”社會是不滿于當時社會的現實?

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4.寫出能概括全文中心的句子。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5.本文從哪幾個方面來說明“大同”社會的特征的?

第一方面:人人都能受得社會的關愛。第二方面:人人都能安居樂業第三方面:貸盡其用,人盡其力。

6.你對文章所描寫的“大同”社會有怎樣的認識?現實生活中這樣的“大同”社會能存在嗎?

文中描述的“大同”社會是一個至善至美的社會,那裡的人們有着純潔無邪的心理,互助合作,和睦相處,沒有勾心鬥角,更沒有盜竊亂賊,人與人之間平等,公正,互愛。這樣的社會,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可能存在的。

7.“大同”社會與陶淵明的“世外桃源”有相似之處嗎

請你對“大同”社會、“世外桃源”做出評價。

“大同”與“世外桃源”有相似之處。人與人之間都是自由,平等

互愛,和睦相處,是一個理想社會。

五柳先生傳 【詞語解釋】

1.何許:何處,哪裡。何:什麼。許:處所

2.不詳:不知道。詳,詳細地知道。

3.因以為号焉:就以此為号。因,因此;以為,以之為。焉,語氣助詞,相當與“矣”。号,别号。

4. 榮利:榮譽,利祿。

5.不求甚解:指對所讀的書隻求理解含義,不執着于對一字一句的解釋。甚:過分的。

6.會意:指對書中的意義有所領會。

7.性:人的本性。

8.嗜:愛好,喜歡。

9.親舊:親戚朋友。親,親戚。舊,這裡指舊交、舊友,老朋友。

10.如此:指上文所說的“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

11.或:有時。

12.置酒:置:設置,擺。

13.招之:邀請他。

14.造飲辄盡:去喝酒就喝個盡興。造,往、到,到……去。辄,就;盡,盡興,指喝完。

15.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期,期望,希望。

16.既:已經

17.曾不吝情去留:意思是五柳先生态度率真,來了就喝酒,喝完就走。曾不,竟不。

曾,用在“不”前,加強否定預期。吝情,舍不得。去留,意思是去,離開。

18.環堵(dǔ)蕭然:簡陋的居室裡空空蕩蕩。環堵,周圍都是土牆,形容居室簡陋。蕭然:冷落、空曠的樣子。

19.短褐(hè)穿結:粗布短衣上打上了補丁。短褐,用粗麻布衣做成的短上衣。穿結, 指衣服上有洞和補丁。穿:破。結:縫補。

20.晏(yàn)如:安然自樂的樣子。晏,平靜,安逸。如,形容詞詞尾,相當于“然”。

21.箪(dān)瓢屢空:形容貧困,難以吃飽。箪,古代盛飯用的圓形竹器。瓢,飲水

用具。屢空,經常是空的。

22.自娛:使自己歡娛。

23.忘懷:不放在心上,忘記。

24.自終:自己過完一生。終,終了,結束。

25.贊:古人常用于傳記體文章的結尾處,表示作傳人對傳主的評論。

26.黔(qián)婁:春秋時魯國人,無意仕進,屢次辭去諸侯聘請。他死後,曾子前去吊喪,黔婁的妻子稱贊黔婁“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貧賤,不忻忻于富貴。求仁而得仁,求義而得義。”

27.戚戚:憂慮的樣子。

28.汲汲:心情急切的樣子。

29.其言:推究她所說的話。

30.茲:代詞,此,指五柳先生。

31.若人:這樣的人,指黔婁。

32.俦:類。

33.銜觞:口銜酒杯,指飲酒。觞,酒杯

34.以樂其志:來使自己的情志得到歡樂。樂,使……快樂。志,心意,志向。

【重點句子翻譯】

(1)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安安靜靜的,很少說話,不羨慕榮華利祿。

(2)造飲辄盡,期在必醉:到别人家裡去喝酒,一來、就要把酒喝光,希望一定喝醉。

(3)好讀書,不求甚解:喜歡讀書,但讀書隻求領會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釋上過分下功夫。

(4)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經常寫文章來消遣時光,從文中也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趣。

(5)銜觞賦詩,以樂其志:一邊喝酒一邊做詩,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快樂。

(6)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不為貧賤而憂愁,不熱衷于發财做官。

(7)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已經醉了便回家,沒有留戀之情。

(8)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這位先生不知道是什麼地方的人,也不知道他的姓名。

【課文問題】1.文中哪些語句表現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畫了一個怎樣的形象?

“閑靜少言,不慕榮利”,點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他有

三大志趣。一是讀書,二是飲酒,三是著文章。

通過這種種叙述,把一個雖然貧困,卻悠閑自适的隐士形象活靈活現地刻畫出來了。

2.陶淵明“好讀書”,為什麼“不求甚解”呢?

這與他“不慕榮利”有關。他讀書的目的,是一種求知的滿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求利,隻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3.“贊”語中哪句話和傳文中“不慕榮利”一句相照應?談談你對五柳先生“不慕榮利”的看法?

與“不慕榮利”相照應的句子是“不汲汲于富貴”。對“不慕榮利”的看法,學生可以各抒己見,隻要言之成理即可,不要求統一答案。

4.“不求甚解”一詞按現在的理解帶有貶義,為什麼五柳先生“好讀書,不求甚解”?

因為五柳先生讀書隻求領會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理解上下功夫;這與他“不慕榮利”的追求有關,讀書是為求知的滿足,精神的享受

5.文中寫道:“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銜觞賦詩,以樂其志”。請結合你課内外讀過的陶淵明的詩文的内容,說說“五柳先生”的“志”是什麼? 淡泊名利,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潔身自好,回歸自然。6、從第一段中“曾不吝情去留”的句子,可以看出“五柳先生”是一個性情率真、灑脫的人。7、從文段中找出表現“五柳先生”性格特征、生活條件、志趣愛好的語句。

(1)性格特征:閑靜少言,不慕榮利(2)生活條件: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箪瓢屢空 (3)志趣愛好:好讀書,不求甚解。性嗜酒,期在必醉。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

8、如何理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的含義?

這句話的意思是指五柳先生每次讀書有心得體會時,便沉溺于書中而忘記了飲食。這形象地說明了作者“好讀書”是真正的喜愛讀書而不是裝模作樣。

9、五柳先生的三大愛好反映出他怎樣的精神品質?

(1)“好讀書”是一種求知的滿足與精神享受,這是他不追求名利的體現。(2)飲酒。他飲酒時“造飲辄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也是他率真放達的體現。(3)著文章。其目的“自娛”,這正是他不慕榮利的體現。這與世人的追名逐利形成了鮮明對比,突出他身處污濁社會而保持高風亮節。

10、怎樣理解“造飲辄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惜去留”?

不和别人虛情客套。這說明了五柳先生不但嗜酒,而且不拘小節,性情豪爽,把世俗世禮節

置之腦後,是一位獨立于世的高風亮節之人

馬說

.

【翻譯句子】

1.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

2.骈死于槽枥之間,不以千裡稱也。

3.食馬者不知其能千裡而食也。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5.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通假字】

1.食馬者不知其能千裡而食也 。食通飼,喂

2.不能盡其材 材通才,才能

3.才美不外見 見通現”,表現,顯現

4其真無馬邪 邪通耶,表示疑問,相當于“嗎”

【詞類活用】

1.食之不能盡其材 盡: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盡,竭盡

2.策之不以其道 策:名詞作動詞,譯為:用鞭子打

3.食不飽,力不足 食:名詞作動詞,譯為:吃

【一詞多義】

1.故:故雖有名馬(所以)桓侯故使人問之(特意)《扁鵲見蔡桓公》

公問其故(原因)《曹刿論戰》兩狼之并驅如故(舊、原來)《狼》

2.稱:不以千裡稱也(著稱)不能稱前時之聞(相稱、相當)《傷仲永》

3.食:一食或盡粟一石(吃)食之不能盡其材(通“飼”,喂養)

4.或:一食或盡粟一石(有時)或異二者之為(或許)《嶽陽樓記》或以為死(有人)

《陳涉世家》

5.策:策之不以其道(用鞭子打)執策而臨之(馬鞭)策勳十二轉(記錄)《木蘭詩》

6.安:安求其能千裡也(怎麼)風雨不動安如山(安穩)《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衣食所安(養)《曹刿論戰》

7.意:鳴之而不能通其意(意思)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醉翁亭記》目似瞑,意暇甚(神情)《狼》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内容)《傷仲永》賓客意少舒(心情)《口技》

8.且: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況且)年且九十(将近)《愚公移山》且焉置土石(況且)

《愚公移山》

9.道:策之不以其道(方法)會天大雨,道不通(道路)《陳涉世家》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仁政)《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0.其:策之不以其道(代詞,千裡馬)其真無馬邪?(難道,表反問語氣)其真不知馬

也(恐怕,表推測語氣)其如土石何?(用在“如----何”前,加強反問語氣)

11.之:食之不能盡其材(代詞,千裡馬)鳴之而不能通其意(無意義,起湊足音節的作用)

祗辱于奴隸人之手(助詞,的)何陋之有(賓語前置的标志,不譯)《陋室銘》蓮之出淤泥而不染(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不譯)《愛蓮說》辍耕之壟上(動詞,到)《陳涉世家》

【課文問題】1.本文以伯樂和千裡馬為喻,對在位者不識人才,甚至埋沒、摧殘人才的現象,表達了強

烈的憤慨之情。

2.寫法:托物言志或托物寓意。伯樂:喻重視人才、識别人才的人。千裡馬:喻有才能的

人。食馬者:喻不重視人才的封建統治者。(愚妄淺薄的封建統治者)

3.本文作者借千裡馬和伯樂的傳說,巧妙地運用比喻的手法,表達作者憤慨的情感。說說伯樂,千裡馬和“食馬者”、“策馬者”分别比喻什麼?

答:伯樂:識别人才,利用人才的封建統治者。千裡馬:有才能的人。食馬者和策馬者:埋

沒人才,愚妄淺薄的統治者。

4.首句“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裡馬”在文中有什麼作用?指明了千裡馬和伯樂的什麼關系?

答提出中心論點,開篇點出論證的前提,有提挈全文的作用。指明千裡馬對伯樂的依賴關系。

5.“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揭示了當時怎樣的社會現象?

答:統治者昏庸淺薄,世上缺少識别人才的伯樂。

6. “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憤世嫉俗,對統治者不能識别和選拔重用人才的不滿,對被壓制折人才的同情,以及自

己懷才不遇的抑郁心情。

7.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裡馬。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聯系生活實際,談談你對這幾句話的理解?

答;有了伯樂,才會有千裡馬,如果沒有伯樂,即使有千裡馬,也不能被人發現,也就等于

沒有千裡馬,說明伯樂對千裡馬的命運起決定作用。

8. “安求其能千裡也?”一句用了什麼修辭方法?其作用是什麼?

答:反問。表達作者憤怒譴責“食馬者”的思想感情,增強了語言的氣勢。

9.找出文中描寫“食馬者”平庸、愚妄淺薄的語句,并說明其所用的修辭方法有作用?

答: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排比,使文章具有辛辣的嘲諷,

把“食馬者”的平庸無能寫得淋漓盡緻,增強了語言的氣勢。

10.讀到“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

無馬’時”你有什麼感受?

答:對千裡馬的遭遇的深切同情,對封建統治者埋沒人才,摧殘人才表示強烈憤慨。

11.本文結尾兩句,對全文有什麼作用?

點明文章主旨。“不知馬”三個字是文章主旨所在。

12. “策之不以其道”中的“道”在文中具體指什麼?

答:千裡馬的特性。

13.你怎樣理解文中表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對封建統治者不能識别人才、摧殘人才、埋沒人才的現象表達了強烈的憤慨

14.作者的人才觀中什麼?你對這種人才觀是怎樣看的?

答:作者主張通過伯樂發現人才。這種人才觀具有片面性,選拔人才可多途徑多層次、多方

面選拔。

15.聯系實際,談談你是如何看待人才和伯樂之間的關系的?

答:可以圍繞千裡馬應充實自己并主動抓住機遇展露才華,而伯樂應該是不拘一格來發現人

才。

16.龔自珍“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和本文闡述的觀點是否相矛盾?談談你

的看法。

答:《馬說》強調的是要善于發現人才,重用人才;而龔自珍則要不拘一格降人才,是呼喚能拯救天下的人才。

17.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裡馬”,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觀點?請做簡要闡述。

答:言之成理即可。如:我認為千裡馬自身素質更重要。千裡馬應具備自人推銷的能力,不

應一味等待伯樂的賞識,應主動地尋找機會展示自己。

18.根據本文内容,從千裡馬角度談起,分别以“有志”和“無才”為首詞,寫一組不少

于五言的對偶句。有志難成千裡馬;無才可作老黃牛。

19“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裡馬。”《三國演義》中,諸葛亮遇到劉備後,才有隆中決策,才

有火燒連營,才有„„請根據課文内容和已有提示,

将下列對偶句補充完整。(補充後不少于七言)

有伯樂方顯槽間千裡馬 無劉備豈有隆中決策人

20.根據文意,請嘗試創作一組不少于五言的對聯,對千裡馬或伯樂表達自己的心聲。

上聯:伯樂識良馬 下聯:明主覓賢才

21.有人曾說過:“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對于千裡馬而言,伯樂自然是他永

世的知音,遺憾的是在封建社會裡,千裡馬很少能遇到伯樂。請你聯系本文文意,給下面的

句子對一個下聯。上聯:良馬有幸遇伯樂 下聯:賢才無辜逢昏君。

22.有人曾說過:“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對于千裡馬而言,伯樂自然是他永

世的知音,遺憾的是在封建社會裡,千裡馬很少能遇到伯樂。請你聯系本文文意,給下面的

句子對一個下聯。上聯:世上豈無千裡馬; 下聯:人間難得九方臯

23.你認為要成為千裡馬應如何去做? 應從“普通馬”做起,然後才能脫穎而出。24.學完《馬說》後,你認為應該該去“識才和選才”。結合社會實際談一談。

答:識才和選才的方法現在很多,如考試、自薦、組織推薦、競争上崗等。

25.本文借千裡馬說明了伯樂的重要性,《三國演義》中稱得上是千裡馬的是哪兩匹馬,其最終主人分别是誰?

答:赤兔馬主人是關羽;的盧馬主人是劉備。

26.古往今來,曾有許多卓有才華的仁人志士被統治者埋沒甚至迫害過,這些人也由衷地

發出了無盡的感慨。請寫出其中的兩人及他們發出的感慨。

答:劉禹錫: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範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27.在當今社會,你認為伯樂和千裡馬哪個更重要?請舉例說明。

答 認為千裡馬重要:因為社會發展需要人才,而千裡馬正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巨大動力,試想如果沒有愛迪生發明電燈,我們尋找光明的眼睛還要在黑暗中徘徊多久?

29.在當今社會,你認為“千裡馬”應該具備怎樣的素質?

答:首先應該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具有堅強的意志。其次應該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這樣

你于能在競争中遊刃有餘。再次,還應該具有毛遂自薦的勇氣,自信是成功的一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