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納蘭春蠶
盧綸《和張仆射塞下曲》其二:
林暗草驚風,将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不瞞大家說,我小時候讀盧綸的《塞下曲》,腦海中就會浮現出一個彎弓搭箭的英雄形象。從那一刻起,“飛将軍”李廣在我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這位把箭射進石頭的勇士,簡直就是神一般的存在!但長大後回首以前的自己,突然發現:騷年,你實在是太年輕了!
這首唐詩的人物原型取自西漢名将李廣,其事迹在史書中有明确的記載。據《史記·李将軍列傳》載:“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石沒镞,視之石也。因複更射之,終不能複入石矣。廣所居郡聞有虎,嘗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騰傷廣,廣亦竟射殺之。”
盡管這段文字出于司馬遷的手筆,但其史實仍非常值得懷疑,最令人稱奇的一個細節是:李廣竟然把箭射進了石頭!那塊石頭也太不結實了吧!如果換作松軟的土坯,或許還有這種可能性,但若沒射進堅硬如鐵的石頭,又有什麼可值得驕傲的呢?
下面,本人就從另一個角度解釋這件匪夷所思的事。俗話說:“人有失手,馬有露蹄。”明明因為天黑的關系,根本看不清射到了什麼,沒射到老虎也就不稀奇了。可是箭無虛發的名頭豈不讓人笑話?還是要挽回一下面子,怎麼辦呢?隻好暗地裡做手腳了。
李廣可能讀過這兩本書,并把它們當作了參考指南:《呂氏春秋·精通》:“養由基射先,中石,矢乃飲羽,誠乎先也。”“先”為“兕”之誤,“兕”是一種類似犀牛的異獸。《韓詩外傳》卷六:“昔者楚熊渠子夜行,寝石,以為伏虎,彎弓而射之,沒金飲羽。下視,知其為石。”
所以,李廣中石沒羽的故事,其實就是一個“心機男”為了挽回面子,自導自演的一場戲罷了。雖沒射到老虎,但模仿古人養由基、熊渠子的事迹,把箭插進石頭,至少能讓不明真相的群衆佩服一下。如果故事發展到這裡結束,那麼李廣這個人也就真的沒啥可讓人欽佩的了。
其實在李廣的内心深處,還是非常在意這個“污點”的,就算這件事隻有他自己知道,但紙是包不住火的,遲早一天露了餡該怎麼辦?所以他采取了一些補救措施:隻要聽說哪裡有老虎,他就奮不顧身追到哪裡去,堅持了很長時間後,終于射殺了真虎。這時他才深深地喘了一口氣,總算用實力證明了自己!
後世的人們把李廣“射石飲羽”當做神迹,還有兩點重要的原因。第一點,大家都聽說過“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的成語吧?李白《豫章行》:“精感石沒羽,豈雲憚險艱?”就是化用于此。這句話與“水滴石穿”的道理近似,但箭射進石頭就解釋不通了。古人沒有這種分辨能力,竟然信以為真。
第二點,在李唐王朝,李廣被奉為皇室的祖先(李淵的二十三世祖),大唐子民不能對他的英勇事迹有半點兒的懷疑,即使有人懷疑,也不敢端上台面妄加讨論。以至于這個故事被當成了真事,被無數的文人墨客大加贊美。可誰又會料到,這不是英雄的神迹,反而是英雄的恥辱呢!
現實生活中,就有這樣一些心高氣傲的人,對自己的期望值很高,但能力又達不到,隻好弄虛作假,大做花樣文章。一些小瑕疵,遮掩過去也就算了,但假的終歸是假的,終有一天會被拆穿的。李廣把箭射進石頭這件事,不知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
如果您覺得我的文章還不錯,關注一下又不會懷孕哦!
【版權聲明】此文系本人「納蘭春蠶」原創文章,轉載請保留作者版權及鍊接信息,違者必追究法律責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