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點擊關注“裝個好房子”哦~
每天為你帶來裝修幹貨、改造新靈感與美好生活故事
探尋美好居住方式,我們值得更好的生活!
----------------------------------------------
這是一個足足有50年房齡的43㎡老房,一對年過80的老兩口,在這裡住了半個世紀。
1971年,他們搬進了這套房子裡,剛住進來的時候,還在門口栽了一棵小香樟樹,如今已經長成了五層樓高的參天大樹。
随着香樟樹漸漸長大,兩位老人也即将進入耄耋之年,身體更是大不如從前。
爺爺86歲,腿腳不好,屬于國家二級殘障人士,治療後可靠拐杖正常行走。奶奶心髒不好,需要安靜的生活環境。
但他們這套房子啊,已經不再宜居。
老房空間有限,面積隻有43㎡,進門就是客廳兼餐廳,緊挨着廚房和衛生間,右手邊是兩間小卧室,中間沒有過道,每個房間之間的連接特别緊湊。
原始戶型圖與改造前實景圖
設計師的走訪調查和深入溝通後發現,除了格局的硬傷外,房子裡還存在着很多細碎的問題。
>> 電路老化
電線使用的還是舊規格的鋁電,沒有更換成安全标準的銅線,客廳電線曾多次短路,存在火災隐患。
>> 電源規劃不合理
廚房的電源規劃存在問題,所有電源插座供電和燈光綁定在一起,關閉燈光,廚房立馬黑暗無光。
>> 台階過高
廚房隔壁的衛生間入口處,有個台階,門檻也比較高,對于腿腳不好的老人來說,平日裡出入很是吃力,還有摔倒的風險。
>> 管道年久失修
衛生間上方的管道年久失修,樓上常常漏水,屋頂也早已發黴損壞。
>> 空間狹小
客廳和廚房東西堆得滿滿當當,放眼望去,都是老人家平時收集的瓶瓶罐罐和紙箱包裝。
竈台上沒有切菜的地方,做飯時就在客廳的小凳子上處理,洗衣、洗菜共用一個水池。
>> 功能缺失
客廳被雜七雜八的物品填滿,僅有必要的生活動線被保留,沒有發揮出它真正的功能。
老人家平時吃飯都窩在小凳子上,若逢年節與家人團聚,就擠在卧室的小桌子上就餐。
>> 通風性能差
由于家裡的窗戶已經損壞,無法開窗通風,夏天最熱的時候,隻能把大門打開通風換氣。
>> 構造損壞
房子年代過于久遠,層闆牆體等原始結構,早已老化損壞,存在安全隐患。
50年房齡、空間狹小、存在多種安全隐患,這樣的房子對于設計師來說,也是不小的挑戰。
為了保證居住安全,設計師在改造時沒有大動幹戈,隻是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微調,力求滿足老人家所有的生活習慣與需求:
1、将采光最好的房間,改為老兩口的主卧;
2、增加客廳卡座,能夠容納一家人聚餐;
3、房子陽台連接着一戶獨立辦公室的房頂,設計師将這裡合理利用,改為爺爺養花養草的“小花園”。
改造後戶型圖
當然,除了戶型規劃,還有一些适老化與無障礙設置,也體現在了具體的設計細節之中。
01
空間太小、采光太差
優化空間動線,讓家重新變亮
原來的戶型,進門直面客廳,沒有任何玄關功能
受限于面積,設計師沒有定制任何儲物櫃,隻在入戶門的位置增加了一組扶手,方便老人進出門時換鞋,增強安全性。
地面鋪設白 綠的小花磚,一直延伸至餐廳、廚房區域,整體感很強,在白牆與木門框的映襯下,顯得格外清新。
改造前,客餐廳狹小且雜亂,還被各種“破爛”堆滿,怎麼看怎麼心酸。
改造後,客餐廳通往各個功能區的動線,都簡潔而方便,通風和采光也被優化,為老兩口營造出一個清爽通透的生活空間。
同時,無主燈的設計,也讓整個區域看起來格外幹淨。
客餐廳做了一體化設計,卡座與餐邊櫃合圍在一起,增加了不少儲物空間。
餐桌和餐椅緊鄰餐邊櫃擺放,拿取物品的動線短且便捷。
黑色的小木凳是過去的老物件,重新打磨上塗料,與新家具搭配在一起,和諧極了。
餐邊櫃做成半封閉半開放的形式,開放格内擺放着原來房子裡的一些老物件,它們都是老兩口結婚時置辦,或祖上傳下來的,承載着滿滿的回憶與年代感。
牆面上預留了五組插座,方便未來使用些小廚電,或給手機充電。
02
細摳廚房細節
從此再也不用在客廳裡切菜
經年累月積累的油污,讓廚房變得又黑又舊。
窗戶打不開無法通風、采光不好、線路也存在一些問題,使用起來極其不便。
改造後,廚房櫥櫃通體純白,輔以少量原木元素修飾,幹淨不雜亂的同時,還很有質感,給人清爽的視覺感受。
炒菜區在最左側,中間是切配台,最右側則是洗碗池,洗-切-炒的動線一氣呵成。
吊櫃和下櫃的門,沒有一個把手,一定程度上減少了老人家發生磕碰危險。
窗戶下定制了一排長椅,老兩口若是做飯類了,還能坐着休息一會兒。
座位下保留了兩個開放格,用來放置奶奶最喜歡的小闆凳、面盆等物品。
右側牆面安排了通頂的洞洞闆,專門用來收納一些常用廚房用具,好看又實用。
考慮到用火安全,設計師還在竈台一側的牆面上,留了個圓洞。
無論是在餐廳吃飯,還是在卧室看電視,都能及時觀察到廚房的情況,防止發生忘記關火的情況。
04
面積再小的衛生間
也能兼顧顔值、實用性與安全性
改造前的衛生間漏水、牆面發黴,入口處還有個台階,對于老兩口來說,特别不安全。
改造後,取消了之前的門檻石,被擡高的衛生間降低至與廚房同等高度,地磚也通鋪至此,減少了地面高低差帶來的安全隐患。
門洞被擴大,采用推拉門設計,方便後期輪椅進出。
馬桶旁安裝了扶手,可以為老人如廁後起身,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淋浴區旁還配置了固定在牆上的淋浴折疊凳,老人可以坐着洗澡,省力又安全,不用的時候就收起來,不占空間。
壁龛和鏡櫃,增加了衛生間的儲物空間,不用再設置多餘櫃體。
05
采光最好的房間
就留給卧室吧
過去的卧室雖然采光不錯,還連接着一個一個露台,但沒能被合理利用,造成嚴重浪費。
改造後,露台封閉起來包入室内,有點遮光的推拉門也被拆除,光線能夠直接照射到床上,保證了采光與通風。
白色薄紗簾通透浪漫又兼顧了私密性,可以避免午睡時強烈的日光,營造良好的休息氛圍。
床頭白 綠的分色牆,保留了老房中的一些特色。
床頭燈選用原木吊燈,溫柔又大氣,起夜時,通過床靠背一側的開關便可單獨控制吊燈,燈的高度也剛剛合适,打開時的光線不會直射人眼。
雙人床左側是整面牆的衣櫃,老兩口衣物不多,儲物空間完全夠用。
陽台長方形的窗子成為取景框,再放上兩把椅子,他們可以在這裡慢悠悠地喝茶,欣賞窗外四季的變換。
考慮到老人家一般都會有起夜的習慣,設計師還在卧室、客廳、衛生間等處,安裝了感應地燈,夜晚不用開主燈,也能看得清楚。
另一間卧室的采光和通風都很不好,還幾乎沒有收納空間。
改造後,設計師将這裡當成多功能次卧使用。
靠窗位置定制榻榻米床,兩側都做了儲物櫃,榻榻米下方是四個大抽屜,可以用來存放日常用品。
次卧旁還有個儲物間,專門用來存放老兩口囤積的東西。
爺爺和奶奶的新家,是在春節前竣工的。
他們回到煥然一新的房子,開心極了,不是摸摸椅子,就是摸摸桌子,似乎很難将它與過去破敗、昏暗又充滿安全隐患的老房聯系在一起。
“終于可以和家人好好過個春節了!”老了老了,還能住進這麼舒适的房子裡,老兩口滿意至極。
我們每個人,都終将要面對老去的事實。
而家,大概率是每個老人待得最久的地方,無論是為了父母長輩,還是為了我們自己,都要提前考慮清楚,未來要如何在家裡做好「适老化設計」,最大限度提高生活的便捷性和舒适度。
下面,房君總結了幾個要點,供大家參考:
1、客廳
· 各種電線收納整齊,避免老人被絆倒。
· 家具盡量進行圓角處理,防止磕碰。
· 任何空間交界處,都不要有高低差和障礙物。
· 空調送風方向,要避開沙發區域。
圖源:恒田設計
2、卧室
· 床頭處除了燈的開關,還要設置緊急呼叫按鈕,方便老人随時與家人聯系。
· 盡量不要鋪設地毯,以防滋生細菌,讓老人患上呼吸道疾病。
· 盡量留出供輪椅經過的走道空間。
· 老人房不要靠近馬路、空調外機和公區,保證睡眠環境安靜。
圖源:恒田設計
3、衛生間
· 馬桶和淋浴處安裝扶手和折疊座椅。
· 最好做成幹濕分離的形式,避免瓷磚濕了更滑。
· 浴室櫃下方懸空,為輪椅和老人的腿部留出空間。
圖源:恒田設計
4、廚房
· 使用帶有自動斷火動能的爐竈。
· 留出可以通過輪椅的通道。
· 設置可以随時坐着休息的凳子。
圖源:恒田設計
5、其它
· 全屋光線要柔和,既要有主燈,也要有局部照明。
· 老人經常活動的區域,如卧室到衛生間的通道,安裝聲控燈或感應燈帶。
· 少用瓷磚,多用地闆,廚衛空間的瓷磚要選用防滑耐磨的材質。
· 動線不要複雜、彎彎繞繞。
案例及圖片由合肥1890設計提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