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遊戲

 > 戰地1評測ign

戰地1評測ign

遊戲 更新时间:2024-06-17 14:13:00

  近日,外媒IGN對DICE制作的《戰地1(Battlefield 1)》進行了點評,結果給該作打出了9分的好成績,下面一起來看看IGN是如何評價該作的。

  《戰地1》 IGN評分:

  9.0 非常棒

  《戰地1》充滿年代感的武器庫和載具為該系列原本就很精彩的單人和多人遊戲增加了非常獨特的個性。

  

  《戰地》系列标志性的大規模策略性作戰在近現代略顯原始的第一次世界大戰背景下一如既往地展現了激烈而又震撼的效果。單人戰役短小精悍,講述了一段充滿人性的故事,同時又讓一戰時期的技術在舞台上大放異彩。另一方面,多人遊戲部分也充分地利用了一戰時期的武器裝備,為《戰地》系列帶來了微妙的改動,同時也保持了戰場上應有的混亂和緊張感。

  《戰地》系列的強項從來都不是單人劇情戰役,因此《戰地1》更加顯得有新意。每個故事的诙諧和悲慘,都用同等程度的含蓄和溫婉展現了戰争和戰争中的人們。遊戲中的任務目标顯得有點簡單,并不能給人留下太難忘的回憶,但劇情與遊戲規則的結合——比如占領據點和載具對戰,則讓單人劇情模式成為多人對戰之前值得嘗試的開胃菜。

  《戰地1》并沒有局限在特定的時間、地點、人物,而是采用了多個章節的形式帶玩家體驗了一戰硝煙之下殘酷而醜陋的事實。1個短篇前言再加上5個完整章節,每個部分都隻需要30-60分鐘就能完成,但每個章節都是一段真實的旅程,從西線的泥濘荒地到北非的炙熱沙漠,體驗着前線士兵的恐懼。由于劇情上穿梭于許多不同的地理和時間位點,緻使整個劇情流程沒能深度挖掘一戰背後複雜的政治鬥争。但有趣的叙事内容讓本作免于堕入膚淺和平庸——顯然,制作組是想講述一戰期間的真人真事,而非照本宣科地書寫曆史教材,他們在叙事上展現的力道和優雅可圈可點。

  序章任務,“鋼鐵風暴”用殘酷的事實鋪墊了本作的悲劇基調。玩家扮演美軍369步兵團的多名士兵,這是一支全部由黑人士兵組成的兵團,我很高興能在遊戲中看到關于他們的故事,但真的希望他們能作為主角出現在完整的章節中,而不是短篇序章。

  

  玩家和戰友們一起與德軍展開對攻,在此期間玩家将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死亡,即使玩家憑借高超的技術始終存活在戰場上,隻要時間一到,系統依然會用略顯奇怪的方式讓玩家死,因為按照劇本,玩家必須死。“鋼鐵風暴”相當于教學關卡,玩家将了解射擊、移動和裝填彈藥等基本操作,但與此同時,它也在提醒玩家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慘重傷亡。

  這是一段悲傷的單人戰役,或許它沒有展現一戰造成的恐怖創傷,但卻很自信地舍棄了大多數現代戰争題材射擊遊戲慣用的愛國主義和個人英雄主義表現手法。當然,遊戲中的确有一些英雄主義,但《戰地1》卻一點都不虛僞,用可信的真實場面體現了戰鬥的殘酷和戰士的勇敢。每個章節都是從細節之處見宏大。

  始于平凡

  第一章“泥潭血泊”是所有章節故事中最平凡的,玩家扮演的是Daniel Edwards,一位坦克班的新兵,駕駛英國Mark V坦克穿越德國陣線進入法國康布雷地區。這是我們非常容易聯想到的一段故事。故事本身并不算糟,但是Edwards這個角色非常蒼白,他的任務内容也很平常。在開往康布雷的路上不斷占領據點,可以認為是多人遊戲模式的開胃菜,讓玩家熟悉基本規則和坦克操作。但關卡和路線設計并沒有給叙事帶來更多空間。

  Edwards按照俗套的成長路線,從駕駛坦克的新兵成長為自己坦克小隊的重要角色,不僅需要駕駛和維修坦克,而且還需要出艙步行偵查,最後在一片空地中對抗大批敵方載具。雖然坦克操作沉重笨拙,但卻感覺很真實而且很緊張,最終的載具對決場景是第一章的高潮時刻。這場戰鬥讓我手忙腳亂、緊張絕望,不停地将自己的Black Bess号駛入/駛出掩體,而且還要經常出艙進行維修(出艙維修的效率更高,但也更危險),最後繞到敵人後面攻擊裝甲薄弱的弱點。

  或許更加令人失望的是第一章出現的bug,還好後面章節沒有再次出現。在我一周目的時候,曾經在空無一人的戰場上跑了15分鐘,結果什麼也沒發生,不知道哪裡出了問題,沒有觸發下一個場景出現。最後我發現敵方坦克被卡在了地圖邊緣的壕溝處,導緻任務劇本卡滞。另外還有一個場景,玩家控制的是一隻戰場上的信鴿,本來這是從另一個角度觀看戰争之凄美的機會,但由于奇怪的操控、鏡頭和碰撞問題(我撞進了一座建築),這個場景給人感覺很滑稽。

  

  高處不勝寒

  最開始我以為這個信鴿場景就是飛行教學了呢,但第二個章節,“上面有人”才是真正的飛機駕駛場景,而且在遊戲内容和劇情故事上同樣精彩。這個章節裡充滿了高潮,玩家扮演一位浪蕩風流的美國飛行員,出于娛樂的目的滲入到英國皇家空軍,而且還駕駛了 Bristol F2雙翼戰鬥機參戰。在《戰地1》中駕駛飛機是一種非常自由的體驗,飛機在空中的操作就像切黃油一樣輕松而且準确。

  我和毫不起疑心的副駕駛在空中痛宰德國王牌飛行員,順便向地面的防空火力投擲炸彈。狗鬥過後,玩家會降落在敵軍陣線後方,回家之路的玩法我試過許多種,可以無聲潛行,隻用近戰手段暗殺敵人,也可以火力全開和敵人硬碰硬。每個單人劇情場景都很開闊,玩家可以選擇不同的通關路線,但與此同時也有明确的目标限制,在提供自由度的同時不讓人偏離路線太遠。一般來講潛行玩法都很可行,玩家可以扔彈殼轉移敵人注意力,而且AI本身也是又聾又瞎,大膽跑過去也不會被發現。

  如果不願意潛行,突突突的路線也很好玩,子彈很稀少,但武器箱子很多,而且玩家可以從敵人屍體上拿武器。對于FPS老手來說突突突路線無疑是最順手的。《戰地》系列從來都不是潛行遊戲,而本作的一戰時期武器非常豐富,玩家需要根據撿到的武器來調整策略,整個通關體驗非常有趣。

  後面的幾個章節同樣保留了叙事和遊戲操作上的平衡融合。玩家還将扮演一名意大利士兵隻身闖入敵人要塞尋找自己的兄弟,這段旅程成為他多年來不願回憶的故事,但最後還是講述給了他的女兒。最後還有一個令人非常驚喜的關卡,玩家扮演一名女性貝都因叛軍,和阿拉伯青年Lawrence 一起對抗奧斯曼帝國。劇情中的每個角色都是為了一些私人的小事而戰,沒有什麼愛國主義主旋律宣揚,但也因此顯得非常真實,充滿了凄美的感染力。

  總體來說,《戰地1》的單人劇情模式是好幾段精彩冒險的結合,為我們帶來了許多難忘的高潮,也對遊戲中的武器、載具和職業進行了介紹,做好準備進入更有趣的多人模式。

  外表新穎、底蘊豐厚

  《戰地1》的多人模式才是大多數玩家購買本作的原因。在這裡玩家将書寫自己的故事,一些遊戲内容都在這裡發揮到最佳狀态。

  《戰地1》直接超越前作最淺顯的地方就在于一戰時期的武器庫。《戰地4》的武器庫有許多同質化的問題,許多槍械的數據表現和手感都差不太多,而改裝組件數量又太多,讓人無從下手。《戰地1》的沖鋒槍、輕機槍和、來複槍、卡賓槍全都非常獨特,此外自定義選項也會産生很大影響,舊時代的武器風格十足,為混論的多人遊戲模式帶來了很明顯的風格。

  《戰地1》對于一戰時期較為原始的武器庫的處理非常巧妙,并沒有讓人覺得有什麼落後和不順手的地方。比如MP18沖鋒槍,外型上還原了它标志性的蝸牛殼型彈鼓,但如果你不适應默認的機械瞄準視角,可以選擇現代“紅點”瞄準,或者十字準星等方式。

  由于一戰時期缺少後坐力和子彈散射的解決方案,所以玩家在武器自定義方面的空間較少,玩家需要對各種武器進行試驗,并了解各種槍械的優勢和劣勢。

  一通亂射并試圖靠運氣命中顯然不是有效的策略,玩家需要測試并學習每一種武器的後坐力和散射效果。比如半自動步槍每開一槍都會有很大的後坐力,如果用最快速度連發的話,隻有第一槍能打中你瞄準的點。但如果能有一點耐心,預判敵人走位,每開一槍都等待一段時間,準确度就會大大提高。

  

  戰術平衡

  不僅是槍械,遊戲中的其他裝備也都非常具備時代感。比如其他遊戲中的醫療兵通常都會用心髒除顫器,但《戰地1》的醫療兵則隻有注射器,用起來很誇張很搞笑。而一戰期間特有的化學武器,芥子氣則是本作多人遊戲中的重要戰術武器,不僅可以起到地區封鎖的作用,而且還能獲得戰術優勢,因為在芥子氣彌漫的區域必須佩戴防毒面具,而帶上防毒面具以後就不能瞄準了。所以芥子氣在狹小區域内幹擾敵人非常有效,或者拖延敵人拆出炸彈的時間,還可以驅趕蹲坑的狙擊手。

  載具方面,這裡有A7V坦克這樣的移動要塞,也有靈巧快速的雙翼戰鬥機和轟炸機,載具系統和該系列其他作品一樣好玩,而且在戰場上的地位更重要,因為這個時代沒有《戰地4》裡的工程師職業,也沒有人能随便掏出來一個RPG轟殺載具,相比之下,隻有突擊手和偵察兵默契配合才能對抗載具,因此為本作的職業搭配帶來了更多策略性。突擊手可以放置反坦克地雷或者用原始的火箭炮,能夠造成客觀傷害,但卻需要玩家俯卧才能使用。偵察兵可以使用穿甲彈,雖然不能造成大量傷害,但卻可以打斷敵人的修複,為隊友制造空檔。

  飛行員和坦克手是本作的新職業,出生自帶載具,可以在艙内完成修理。出艙修理更迅速,但也更危險。載具刷新的時間和地點在整場比賽中更加分散,以此抵消載具的強大,也讓駕駛員更加愛惜座駕。

  《戰地1》的平衡性是圍繞着這種高風險高回報的戰術行為展開的。我最喜歡的改動是對尋敵功能的限制。此前的《戰地》遊戲會讓玩家頻繁使用尋敵按鈕,顯示屏幕上和小地圖上的敵人,每找到一個敵人還有得分獎勵。雖然這讓尋找目标變得更輕松,但是卻讓真實的戰場變成了“打三角”的無聊遊戲。而在《戰地1》中,尋敵需要玩家不那麼盲目,而且标記的效果持續時間縮短,需要謹慎使用,讓雙方的槍戰變得更不可預測。

  

  戰争劇場

  《戰地1》遜色于前作的地方是它的地圖設計沒有給人留下太驚豔的印象。首先幾乎沒有哪個地圖有令人難忘的地标,不想《戰地4》裡面Rogue Transmission的雷達大鍋蓋,或者Operation Locker的下水道。《戰地1》的狹窄空間設計非常不合理,比如Fao Fortress隻有讓人蹲坑的點,還有Ballroom Blitz地圖上的死亡競賽模式,沒有玩家會出現在中間的空地,因為大家都在向上爬窗台,等着敵人在梯子盡頭出現。

  話雖如此,開闊地帶的地圖設計還是非常符合一戰時代背景的。Amiens地圖就設計的很好,設定在一座殘垣斷壁的城市廢墟中,中間穿過一條鐵路,為槍戰火拼提供了許多環境多樣性。我最喜歡的地圖是Argonne Forest,密林地形遍布溝壑,中間是一列廢棄的火車。

  

  Sinai Desert地圖為玩家提供了開闊的沙漠地形和懸崖邊緣的城市戰術目标。這張地圖是騎兵職業顯神威的地方,因為沒有鐵絲網和其他障礙,所以騎兵和馬刀可以發揮出最大效果。

  在馬背上用馬刀擊殺敵人或者用槍打出爆頭都非常爽,因為騎乘的速度很快。但遺憾的是隻有少數地圖适合騎兵出場,更多情況下還是飛機坦克更厲害。

  即使再無聊的地圖,加入巨型載具以後也立刻變得好玩起來,比如龐大的飛空艇和勢不可擋的裝甲火車。在征服、統治和行動模式中,當一方隊伍落後太多分數的時候,就會有這兩種巨型載具出場,如果利用得當,就能扭轉戰局。

  本作舍棄了《戰地4》的“levolutions”劇本化地貌變遷系統,但增加了地形破壞動态程度,所以每張地圖的破壞依然很精彩,随着遊戲進行,許多蹲坑的點都會被破壞,策略也需要跟着改變。

  

  雖然地圖設計并不是非常特别,但是《戰地1》依然是一款華麗的遊戲,它準确地再現了一戰期間恐怖、血腥、悲慘的前線戰壕。巨大的飛艇從夜空中投下彈幕、泥濘的壕溝像傷痕一樣割裂前線戰場,雙翼戰機在遙遠的空中盤旋墜毀,城市廢墟的鐵路被裝甲火車和車載巨炮攻陷。到處都散布着灰塵、泥漿、鐵絲網和瓦礫。

  動态天氣系統也很好地襯托着視效,令人壓抑的細雨和破具破壞力的沙塵暴。煙霧的視覺效果很真實,無論是黃色的芥子氣還是壕溝裡的火藥煙霧,全都再現了那個年代的風格,讓《戰地1》不同于該系列任何一部作品。

  

  結語

  《戰地1》精彩地将該系列的傳統優勢融合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的兵器和載具背景當中。這個時期的時代特征不僅非常契合一些現有的遊戲模式,例如征服模式和行動模式,而且還為遊戲的各方面帶來了獨特的個性,從特性明顯的武器,到跌宕起伏的單人戰役劇情。雖然地圖設計不是本作的優勢,但動态可破壞地形和平衡的遊戲機制讓遊戲過程中的每一分鐘都充滿變數和魅力。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遊戲资讯推荐

热门遊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