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古代焚香文化

古代焚香文化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16 20:30:23

古代焚香文化(明代文人日常用香指南)1

人有人設,香亦有“香設”。明代高濂從自己的用香體悟和嗅覺審美出發,将日常所用香品進行了氣質分類,其所著《遵生八箋·論香》載:

餘以今之所尚香品評之:妙高香、生香、檀香、降真香,京線香,香之幽閑者也。蘭香、速香、沉香、香之恬雅者也。越鄰香、甜香、萬春香、黑龍挂香,香之溫潤者也。黃香餅、芙蓉香、龍涎餅、内香餅,香之佳麗者也。玉華香、龍樓香,撒馥蘭香,香之蘊藉者也。棋楠香、唵叭香、波律香,香之高尚者也。

高濂根據香不同的幽趣,将它們賦予了不同的“氣質”:幽閑、溫潤、佳麗、蘊藉、高尚。這些不同氣質的香品,适用于不同的生活情境。篝燈夜讀、啜茗味淡、密語談私、皆有與之相應的香方。

古代焚香文化(明代文人日常用香指南)2

香之溫潤者

揮麈閑吟,篝燈夜讀,焚以遠辟睡魔。

高濂《遵生八箋》中這樣描繪理想的書齋:“書齋宜明凈,不可太敞。明淨可爽心神,宏敞則傷目力......置鼎爐一,用燒印篆清香”,伴着清煙飄翻開啟一日的生活,是文人書齋生活的标配,毛元淳《尋樂編》言:

早晨焚香一炷,清煙飄翻,頓令塵心散去,靈心熏開,書齋中不可無此意味。

讀書是士人生活中重要的一環,讀書寫作時佐以焚香,乃閑雅生活中的樂事,薛《夏日簡陳廣文》詩言:“焚香讀易添新趣,隐幾看雲憶故鄉”。

書齋焚香除了增添讀書之樂外,還可提振精神“遠辟睡魔”有助讀書。高濂《遵生八箋》“論香”條言:溫潤者,晴窗拓帖,揮麈閑吟,篝燈夜讀,焚以遠辟睡魔,謂古伴月可也。

古代焚香文化(明代文人日常用香指南)3

被高濂評為溫潤氣質的香方,有越鄰香、甜香、萬春香、黑龍挂香,其中“黑龍挂香”頗為有趣,是一種倒挂焚燒的線香。香中有一細線,一端以鐵絲、銅絲或銀絲做鈎。明代《獵香新譜》詳細記載了“黑龍挂香”的配方與制法:

檀香六兩、速香四兩、黃熟二兩、丁香五錢、黑香四錢、乳香六錢、芸香一兩、三柰三錢、良姜一錢、細辛一錢、川芎二錢、甘松一兩、榄油二兩、硝二錢、炭末四兩,右煉蜜随用和勻為度,用線在内作成炷香,銀絲作鈎。

古代焚香文化(明代文人日常用香指南)4

用于焚燃龍挂香的香架,也是文人書齋中的雅玩器物。文震亨《長物志》載:“内府别有龍挂香,倒挂焚之,其架甚可玩”。龍挂香在清代依然流行,并易名為“垂恩香”,《清宮内務府造辦處檔案總彙》雍正三年十二月十三日,怡親王奉旨:“嗣後龍挂香定名垂恩香,欽此”。

清代宮中有專門焚燒“垂恩香”的香筒——垂恩香香筒,香筒頂蓋上設置有挂鈎或橫撐,用于固定香品。燃香時,自下而上燃燒,香煙自香筒底部向上擴散,從香筒的孔洞中冒出,造成香煙燎饒、香氣宜人的神秘氣氛。

古代焚香文化(明代文人日常用香指南)5

香之蘊藉者

啜茗味淡,更宜醉筵醒客。

“焚香忘世慮,啜茗長幽情”。香與茶的配合,在居家閑适生活中焦孟不離,飲茶時若不焚香就會缺少幽趣,明代茶書《茗譚》記載:

品茶最是清事,若無好香在爐,遂乏一段幽趣。焚香雅有逸韻,若無名茶浮碗,終少一番勝緣。是故茶、香兩相為用,缺一不可。

古代焚香文化(明代文人日常用香指南)6

茶與香功用近似,都具有清心悅神、暢懷舒嘯之功效,能獨樂也可衆享。煮茶時佐以焚香,在兩者相契合的清氣缭繞下,讓人恍若處之仙境遨遊太虛,忘卻塵世喧嚣。屠隆《考槃餘事》論“隔火煎沉香”言:

煮茗之餘,即乘茶爐火便,取入香鼎,徐而爇之,當斯會心景界,俨居太清宮與上真遊,不複知有人世矣。噫!快哉。

高濂認為“蘊藉”氣質的香品,如玉華香、龍樓香,撒馥蘭香,皆宜配合飲茶活動。其所著《遵生八箋》中記錄了“玉華香”香方:

沉香四兩、速香(黒色者)四兩、檀香四兩、乳香二兩、木香一兩、丁香一兩、唵叭香三兩、郎苔六錢、麝香三錢、冰片三錢、大黃五錢、廣排草三兩(出交趾者妙)、蘇合油五錢、官桂五錢、黃煙(即金顔香)二兩、廣陵香(用葉)一兩。右以香料為末,和入合油揉勻,加煉好蜜再和如濕泥,入磁瓶,錫蓋蠟封口固,燒用二分一次。

古代焚香文化(明代文人日常用香指南)7

香之佳麗者

執手擁爐,焚以熏心熱意。

香還曾是古時男女傳情之物。文人書寫男女之間的情感,往往會透過香囊或帶有香氣的随身物品,作為确認男女之間情感的信物。如孫光憲《遐方怨》詞曰:“紅绶帶,錦香囊。為表花前意,殷勤贈玉郎”。

正所謂女為悅己者容,與心愛之人相聚時,女子花費心思熏衣、挑選香囊,增添個人魅力。魏晉樂府詩《子夜歌》言:

落日出前門,瞻矚見子度。冶容多姿鬓,芳香已盈路。芳是香所為,冶容不敢當。天不奪人願,故使侬見郎。

古代焚香文化(明代文人日常用香指南)8

戀人約會時若能圍繞濃郁芳香之中,更能增添甜蜜氛圍。冒辟疆與董小宛兩人就喜歡“靜坐香閣,細品名香”,冒辟疆在《影梅庵憶語》中回憶了兩人寒夜焚香的情景:

寒夜小室,玉帖四垂。歇重疊,燒二尺 許绛蠟二三枝,陳設參差,堂幾錯列,大小數宣爐,宿火常熱,色如液金粟玉。細撥活灰一寸,灰上隔砂選香蒸之,曆半夜,一香凝然,不焦不竭,郁勃氰氯,純是糖結。熱香間有梅英半舒,荷鵝梨蜜脾之氣,靜參鼻觀。憶年來共戀此味此境,恒打曉鐘尚未着枕,與姬細想閨怨,有斜倚熏籃,撥盡寒爐之苦,我兩人如在蕊珠衆香深處。

佳人在側,擁一爐暖香,藉由嗅覺與情緒連結,能創造浪漫美好的回憶。當嗅到似曾相似的氣味時,仿如又回到當時的時光,沉浸在當時的氣氛之中。

古代焚香文化(明代文人日常用香指南)9

高濂認為與佳人閑話私語時,宜焚熏佳麗氣質的黃香餅、芙蓉香、龍涎餅、内香餅,香韻輕盈柔和、甜潤清遠,可熏陶心情,助人暢叙幽情。高濂《遵生八箋》記載了“芙蓉香”的香方:

沉香一兩五錢、檀香一兩二錢、片速三錢、冰腦三錢、合油五錢、生結香一錢、排草五錢、芸香一錢、甘麻然五分、唵叭五分、丁香二分、郎台二分、藿香二分、零陵香二分、乳香一分、三奈一分、撒馥蘭一分、榄油一分、榆面八錢、硝一錢、和印或散燒。

此香是明代制香名家劉鶴研制,清代香學家王訢(《青煙錄》的作者)評價此香“味沉幽旖旎,清中有遠,韻妙品也”。

古代焚香文化(明代文人日常用香指南)10

高濂《遵生八箋》言:“齋室中燒香,不可一日無者”,焚香是明人日常裡不可或缺的雅事,跟生活中不同情景有各種連結。

文人活動居室,書齋、茶寮、卧室、客廳、園林,都放置有一座小香爐,以便随時焚香放松心情,改變空間氛圍。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