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楊氏太極基本步法

楊氏太極基本步法

知識 更新时间:2025-02-22 17:14:47

  以楊式太極拳的架子為例的步型如下所示:

  1、站立步——兩腳開立,膝蓋伸直,兩腳尖垂直于前面。意念百會穴、檀中穴、會陰穴聯成一線垂直于地,從上往下松到腳底。比如拳架“預備式”、“收式”的步型就是站立步。

  2、平行步——也叫開立步。兩腳開立,寬距不宜過肩。膝微屈,兩腳尖微外撇。兩腳距離與肩同寬,松腰坐胯,含胸拔背。比如拳架“十字手”、“雲手”的步型就有平行步。

  3、弓步——前面實腿全腳着地屈膝前弓,膝蓋不可過腳尖,前腿應該“膝尖不過腳踝”,以膝蓋垂直于地面為較好,以保持住膝後彎處的圓滑平順。後面虛腿自然伸直,腳尖内扣朝斜方向大約45°。前面實腳承重七成,後面虛腳承重三成。前腿要松腰落胯,後腿要松腰塌胯,身正勢穩。前後腳距離的寬度是20至30厘米,不能站成一條直線。比如拳架“摟膝拗步”、“搬攔捶”的步型就有弓步。弓步的虛實轉換值得注意,前腳用勁就是前腳為實,後腳用勁就是後腳為實。

  4、側身弓步——實腿屈膝下蹲,以膝蓋垂直于地面為較好,另一虛腿向體側伸出,自然伸直,腳尖内扣朝斜方向大約45°。前面實腳承重七成,後面虛腳承重三成。前腿要松腰落胯,後腿要松腰塌胯。前後腳距離的寬度是15至25厘米。如拳架“單鞭”、“扇通臂”的步型就有側弓步。

  5、似丁非八的弓步——楊氏太極拳名家牛春明指出:一是要有“似丁非八”(既不像“丁”又不像“八”,若說像“丁”字則角度不夠,若說像“八”字則角度又過大)之角度,以腳跟為準,前後兩腳夾角應為45度;二是左右兩腳橫距約肩寬;三是前後兩腳距離約兩肩寬;四是弓步的弓腿之小胫必須中正(即小腿與地面垂直),最多不能超過腳尖;、五是後腳之蹬腿要蹬直,但不能僵直,腳掌要全面着地。

  6、虛步——實腿屈膝支撐,另一虛腿腳尖點地。後面實腳承重八至九成,前面虛腳承重一至二成。含胸拔背,松腰塌胯。後腿坐實,前腳虛到能踢出去。比如拳架“白鶴亮翅”、“上步七星捶”的步型就有虛步。

  7、川字步——後面實腿屈膝下蹲,身往下沉,松腰塌胯的坐穩。後面實腳承重七成,腳尖内扣朝斜方向大約40°,髋骨尖、膝尖、腳尖上下同向;前面虛腳承重三成,跟點地,腳尖略提起。兩腳相距大約半步,上身正直。氣一吸在脊背,一呼沉于下丹田。比如拳架“提手上勢”、“手揮琵琶”的步型就有川字步。

  8、丁步——實腿屈膝半蹲,重心在屈膝腿上,腳尖内扣朝斜方向大約40°,髋骨尖、膝尖、腳尖上下同向。另一虛腿以腳前掌着地點于支撐腿腳側。實腳承重八成,虛腳承重二成。松腰塌胯,注意兩腿不用夾裆。比如拳架“海底針”的步型就有丁步。

  9、馬步——兩腳平行開立,相距約三腳寬;兩腿屈膝下蹲,尾椎不宜低于膝彎,否則會影響力量傳遞。大腿稍高于水平,上體正直,松腰塌胯,虛領頂勁,開胯圓裆。兩腳内扣,腳尖朝前,兩膝扣中展。比如拳架“雲手”的步型就有馬步。

  10、半馬步——身體正面與前腳尖同向朝前,後腳橫向外撇40至45度。兩腳縱向相距大約2至3個腳長,兩腳橫向相距15至20厘米。前面虛腳承重四成,後面實腳承重六成。松腰塌胯,虛領頂勁,松胯圓裆,身正勢穩。比如拳架“攬雀尾”按勢的步型就有半馬步。

  11、不丁不八的半馬步——也稱不丁不八步,介于丁字步與八字步之間,既不像丁字步,也不像八字步,屬于兩不像步型。前腳内扣約30至40度,後腳橫向外撇40至45度。前面虛腳承重四成,是虛中有實的态勢;後面實腳承重六成。是實中有虛的态勢。不丁不八的半馬步,不正身向前不側身向前,收吸腹股溝的效果較好,松腰合胯亦較好,促使勁暢根穩。比如拳架“上勢”、合勁樁的步型就有丁八步。

  12、倒插步——兩腳相距大約45至65厘米,重心移至前面實腿支撐,另一後面虛腿向支撐腿後橫邁一步,前腳掌着地,腳跟踮起,支撐腳全腳着地,腳尖外撇,膝部屈弓。左腳在前,稱為左交倒插步,右腳在前,稱為右倒插步。七分重心在前腳,三分重心在後腳。松開兩腳腹股溝,身勢沉下來。比如拳架“搬攔捶”、“披身左踢腳”的過渡動作步型就有倒插步。

  13、仆步——實腿弓膝塌勁,身體重心在實腿,承重七至八成;虛腿伸直或微彎(伸直或微彎視各人腿之柔功而定,以姿勢自然為好)下仆,全腳掌着地。松開實腿腹股溝沉下來,虛領頂勁,松腰塌胯,松胸松腹。注意的是兩腳跟不可離地。比如拳架“抽身下勢”的步型就有仆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