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這篇文章講的就是一位漁民順着溪流一直走,最終迷了路來到一片桃林,桃林很大很美,而且沒夾雜一顆其他的樹。
2、等到了桃林盡頭也就是溪流的源頭,發現有座山,山上有個口子微微透出了光,他好奇從那個洞口進去,開始很窄,等到走了幾十步才開闊起來。
3、裡面是一個非常和睦的村落,有良田、桑竹等等,連服裝都完全一模一樣,雙方都很驚訝,交換了消息後才知這裡人都是先秦時期為躲避戰亂而隐居。
4、被款待了幾天,這位漁民離開沿途做了标記,并禀告太守,太守再派人去找,但那些人都迷了路,隻有一位隐士欣然前往,但似乎沒有找到還很快就死了,此後就再也沒人去找尋。
5、在魏晉時期,墓地的構造就是有小口,前窄後寬,古代人尤為重風水敬死亡,對于生活在這種地方是絕對忌諱的。
6、然後是沿途經過所遇到的那些植物,桃、竹、桑。
7、桃樹,在古代有着辟邪的意義,能吓退惡鬼,就比如桃木劍。桑樹,生命力極強,古人認為墓靠着桑樹能庇佑後代。竹,在人死後一般都會放幾片竹子在最下面。
8、還有更驚悚的,他們在裡面過了五百年左右隔絕的生活,還能跟外人穿的一樣,從他們不了解外面的世界裡能看得出來沒人出去過,那怎麼可能?莫非是壽衣?
9、而且這麼多年等于都是近親産物了,既然沒有一個畸形兒?從生物學來說都不可能啊!
10、最後,大家都找不到那個地方,就一個隐士高人去了以後回來就死了,那他找到沒有?是不是被吓到了或是感染了?
11、這些地方如果連起來都指向了一個可怕的事實——所謂的桃花源,其實就是死人的所在。
12、我們再來結合各方面具體來看,陶淵明作為一個著名文人,其開創了田園詩派,渴望的是甯靜、自由、祥和的生活。
13、可惜的是他生活在東晉,熟悉曆史的都知道,那個年代跟這幾個詞完全沾不上邊。
14、這篇‘散文’成于公元421年,他已經57歲了,已是多次辭官,那年正好是宋武帝劉裕稱帝的第二年,陶淵明實在見證了太多。
15、北方異族戰亂不休,南方也沒好到哪裡去,權臣擁兵自重,多處民亂,皇室跟門閥之間争奪權力,再到劉裕一路的殺伐,或許在陶淵明心中,唯有那片沉寂的墓地才能在這亂世之中稱得上安甯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