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江蘇生态一體化示範區蘇州

江蘇生态一體化示範區蘇州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9 17:21:13

江蘇生态一體化示範區蘇州?10月21日,一張滬蘇湖鐵路蘇湖特大橋吳江橋段跨G318連續梁順利合龍的圖片,在吳江人的朋友圈熱傳橙紅色的霞光中,修長的吊機臂和工人們忙碌的剪影,構成了秋日裡長三角生态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建設的火熱圖景,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江蘇生态一體化示範區蘇州?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江蘇生态一體化示範區蘇州(在好風景裡培育新動能)1

江蘇生态一體化示範區蘇州

10月21日,一張滬蘇湖鐵路蘇湖特大橋吳江橋段跨G318連續梁順利合龍的圖片,在吳江人的朋友圈熱傳。橙紅色的霞光中,修長的吊機臂和工人們忙碌的剪影,構成了秋日裡長三角生态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建設的火熱圖景。

這是同心協力謀發展的三年。2019年11月1日,江蘇吳江和上海青浦、浙江嘉善三地全域納入長三角生态綠色發展示範區。示範區的3個闆塊中,吳江面積最廣、人口最多、經濟體量最大,3年來,吳江攜手青嘉兩地,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将制度創新度、項目顯示度、民生感受度作為衡量推進示範區建設的三把“标尺”,朝着打造“世界級水鄉人居文明典範”的目标奮勇前行。

制度創新打造最美“水鄉客廳”

青浦與吳江交界處,元蕩湖慢行橋如綢緞般鋪陳在碧波上,這是示範區内首座聯合建設的跨省域景觀步行橋。青浦金澤和吳江汾湖一衣帶水,過去需繞行40分鐘,現在5分鐘就能直達,互聯互通實現了兩地居民的心願。

“慢行橋項目橫跨青浦、吳江兩地,在事項審批部門、法規、流程等方面都存在較大差異。為簡化審批流程、提高效率,兩地相關部門達成‘一枚公章管審批’,由吳江區行政審批局攜手青浦區行政服務中心、發展改革委、水務局等部門,以‘多方委托、一方受理’模式,完成環元蕩生态修複及岸線貫通工程(示範段環境提升工程)的審批。”吳江區發改委副主任吳志祥告訴記者。

“一枚公章管審批”是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制度創新的一個縮影。3年來,示範區三地聚焦生态保護、互聯互通、産業創新、公共服務等4個重點領域,持續推進100多個重大項目,累計推出88項具有開創性的一體化制度創新成果。其中吳江入選案例57項,居三地之首。

生态保護是推進示範區建設的重要落腳點。衆所周知,省際交界區域治水存在執法困難、管理區域責任不清等諸多難題。吳江首創的省際交界河湖“聯合河長制”,入選中國改革2020年度50個典型案例。

深秋的太浦河上,往來船隻川流不息。這條太湖流域最大的人工河,從東太湖一路流經蘇浙滬3省市15個鄉鎮,直達黃浦江。“最近河上水葫蘆多起來了。”站在太浦河北岸,江蘇吳江汾湖高新區(黎裡鎮)汾湖灣村黨總支書記兼湖灣村河長沈曉華,在示範區三地河長微信群裡發出請求協同排查的短信。不一會兒,沈曉華就收到了浙江嘉善陶莊鎮湖濱村黨委書記兼湖濱村河長楊建國拍攝的巡河小視頻,水葫蘆增多的原因很快找到了。

河湖治理成效顯現,合作交流也從河裡擴展到了岸上。“我們兩省交界處的6鎮18村各級河長組建起‘吳根越角黨建生态圈’,從水治理延伸到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沈曉華介紹。近年來,吳江啟動“藍帶計劃”,騰退大量太浦河周邊的“散亂污”企業,太浦河水質連續多年達到三類标準。

正是在聯合治水的作用下,太浦河和周邊湖蕩重歸水清岸綠,展示出示範區高質量發展的生态基底。

吳江區委區政府提出,力争到2022年底,區域内地表水達到或好于Ⅲ類水體比例達到100%,跨界河流斷面水質達标率達到100%,全力打造“水鄉客廳”和“最美太湖岸線”;到2025年,藍綠空間占比68%以上,自然濕地保護率穩定在70%以上。

跨省通辦實現同城待遇

2021年2月26日,在吳江工作的馬來西亞籍人員翁文星,獲頒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首張跨區域“上海市海外人才居住證”。“跨區域人才居住證讓在吳江、嘉善工作的外籍人才,能夠和在滬外籍人才一樣,享受到醫療保障、購房政策、子女教育等9項待遇。”吳江區委人才辦主任孫峰告訴記者,這為示範區“攬才”增添了競争力。

首張跨區域“上海市人才居住證”、首張冠名“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營業執照、首筆長三角綠色生态貸款……從“多地跑”到“一窗辦”,吳江率先啟用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跨省通辦綜合受理服務窗口,共推出跨省通辦事項1398項,實現綜合受理服務窗口全區鎮覆蓋,通過政務服務資助一體機實現三地高頻事項24小時無差别通辦。

互聯互通更體現在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醫療衛生和教育領域。8月3日,吳江人金大爺從吳江區第五人民醫院康複出院。在住院的10多天裡,他不僅得到了吳江五院老年科醫生的精心診療,還享受到了同濟大學附屬第十人民醫院老年科專家的“遠程查房”服務。

“‘遠程查房’是醫院借力長三角醫療一體化在全區率先推出的滬蘇同質化線上診療特色服務。”吳江五院老年科主任邱愛明介紹,“我們保證每位新住院患者都能享受到至少一次‘遠程查房’服務。”

3年來,吳江與複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同濟大學附屬第十人民醫院等開展醫聯體合作,累計完成患者診治5000餘人次、高難度手術200餘例、遠程會診300餘例;先後引進上海世外教育、上海師範大學等合作辦學項目,推動示範區教師發展學院在吳江落地,實現示範區三地六校跨區域招生和跨省市中高職貫通培養。

“工作和生活在吳江,去往長三角其他城市交通便利、醫保互通,真正享受到了同城待遇,很有歸屬感。”近日剛從上海出差回到吳江的善諾勝新材料(蘇州)有限公司總經理施柏凡由衷感慨道。

數字化改革提升發展活力

2022年1月,吳江區工業生态“數字管理”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獲評“中國改革2021年度案例”縣級特别案例。該區以工業企業大數據雲平台為載體,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為運用市場化手段推進企業轉型升級、通過數字化改革提升發展活力提供了先行示範。目前,吳江工業企業大數據雲平台已在全國120餘個地區推廣應用。

記者來到位于吳江高新區(盛澤鎮)的江蘇恒力化纖股份有限公司,民用絲車間内,一根根絲經噴絲闆噴出冷卻後,飛速卷繞成一個個絲餅,并由自動落筒機器、運輸機器人輸送至平衡間進行智能外檢、自動包裝,經過機械臂的抓取、擺放,打包好的絲餅最終進入智能化立體倉庫等待出庫。

當前,恒力、亨通等一批吳江民營企業正通過加快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設,全面實現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智慧運營,成為吳江綠色創新發展的生動實踐。

傳統制造業加快轉型升級步伐,新興産業在這片熱土上悄然成長。作為吳江構築新興産業版圖的“生力軍”,英諾賽科在全球第三代半導體競争中取得了三項世界第一——全世界第一家用8英寸工藝生産制造第三代半導體芯片的公司、全世界目前唯一一個可以同時生産高壓和低壓氮化镓芯片的企業、全世界第一個第三代半導體的大規模生産工廠,其研制的氮化镓功率産品去年在全球市場占有率達20%。

在吳江,處處閃爍着創新的火苗。全國第一家由民營企業牽頭組建的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國家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在吳江成立;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江蘇分院和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江蘇分中心落地吳江,為長三角地區經濟發展培育新動能。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