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受環境、生活方式、飲食習慣及不合理用藥影響,慢性胃炎已成為消化内科常見病, 其中慢性非萎縮性胃炎發病率及複發率非常高。
慢性非萎縮性胃炎是指胃黏膜在各種緻病因素作用下所發生的非萎縮性慢性炎症性病變,其和慢性萎縮性胃炎同屬慢性胃炎範疇。慢性非萎縮性胃炎無典型及特異的臨床症狀,大多數患者表現為非特異性消化不良的症狀,如進食後上腹部飽脹或疼痛、嗳氣、反酸等,部分還可有健忘、焦慮、抑郁等精神心理症狀。
慢性非萎縮性胃炎的診斷标準
慢性非萎縮性胃炎是不伴有胃黏膜萎縮性改變,胃黏膜層以淋巴細胞和漿細胞為主的慢性炎症細胞浸潤的慢性胃炎。多數慢性非萎縮性胃炎患者無特異性症狀,有症狀者主要表現為上腹部不适、飽脹、疼痛、食欲不振、嗳氣、反酸等,部分可伴有焦慮、抑郁狀态,症狀的有無及其嚴重程度與慢性胃炎的組織學所見和内鏡分級無明顯相關性。胃鏡檢查是慢性非萎縮性胃炎診斷的首要手段,組織學檢查對判别慢性炎症的程度、活動性、有無Hp感染及排除萎縮性胃炎和惡性病變有重要意義。慢性胃炎有5種組織學變化要分級,即Hp、炎症、活動性、萎縮及腸化,分成無、輕度、中度和重度4級(0、 、 、 ),非萎縮性胃炎無萎縮及腸化。
慢性非萎縮性胃炎中醫病名診斷以症狀診斷為主。如以胃痛為主症者,診為“胃脘痛”;以胃脘部脹滿為主症者,診為“胃痞”。若胃痛或胃脘部脹滿症狀不明顯,伴有反酸、燒心等症狀,診為“反酸”“嘈雜”等病。其病因主要是由于情志不暢、外邪犯胃、飲食不節等原因所緻。中醫對慢性非萎縮性胃炎治療主要從脾胃濕熱、肝胃不和、寒熱錯雜、脾胃氣虛、脾胃虛寒五個證型方面進行論治。
針灸治療對慢性非萎縮性胃炎的症狀改善有作用,用溫針配合艾灸,可有效地緩解慢性胃炎脾胃虛寒證患者的症狀,針灸治療常用取穴有足三裡、中脘、胃俞、脾俞、内關等。
肝胃不和加肝俞、太沖、期門;伴郁熱加天樞、豐隆;
脾胃虛弱者加脾俞、梁丘、氣海;
胃陰不足加三陰交、太溪;
脾胃虛寒重者,可灸上脘、中脘、下脘、足三裡;
兼有惡心、嘔吐、嗳氣者,加上脘、内關、膈俞;
痛甚加梁門、内關、公孫;
消化不良者加合谷、天樞、關元、三陰交;
氣滞血瘀證加太沖、血海、合谷;
氣虛血瘀證加血海、膈俞等;兼有實證者用針刺,虛證明顯者用灸法;虛實夾雜,針灸并用。
精神刺激是引起慢性非萎縮性胃炎的重要因素,而慢性非萎縮性胃炎患者的焦慮與抑郁量表評分也較正常人高。因此加強對慢性非萎縮性胃炎患者的心理疏導對緩解慢性非萎縮性胃炎的發病、減輕症狀,提高生活質量有一定的幫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