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劉慈欣采訪提到自己

劉慈欣采訪提到自己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3 07:17:36

澎湃新聞記者 高丹

7月18日,國内首檔科幻漫談節目《不要回答》在優酷上線。這檔科幻漫談由導演賈樟柯作為“未來研究科科長”,将在每一期的節目中邀請兩三位嘉賓,一同分享科幻奧秘與未來生活。

《三體》中,1379号監聽員雖身為高階文明下的三體人,内心卻仍保有對宇宙中其他星球文明的珍視與尊重,他選擇觸犯三體法律,隐瞞地球信号,并向地球發出警告“不要回答!不要回答!不要回答!”試圖讓地球逃脫被三體文明絞殺的命運。這檔節目的名字“不要回答”就是對《三體》中這一最有名的梗進行意涵的拓展,以“不要回答”來提示大家面對新的事物不要急于下結論和急于下武斷的判斷。

除了主題立意,内容形式上,《不要回答》也和三體宇宙緊密結合,節目建立在三體宇宙的背景下,比如,以“藍色空間号”為讨論基地,這個空間也參考了《三體》太空陵墓⼀章中漂流了數十年的飛船;對話中,AI機器人将作為《三體》的知識庫,在談話間輸出關于三體的信息并參與讨論。《三體》的作者劉慈欣作為節目顧問,也參與了漫談。

劉慈欣采訪提到自己(不要回答賈樟柯)1

《不要回答》海報

單集結構上,會以單獨拍攝的情景短片引出話題,如第一集的情景短片,講述了在地球年2330年,火星紀年23年,一輛科學采礦車駛入城市。主人公楊淼被通知,他申請成為木衛二登陸探索隊員的事情已經獲得初步批準并将參與集訓。回到家後,楊淼的父親決定下個月祖孫三代回地球進行一次家庭旅行。因為楊淼的爺爺作為第一代火星移民,現在年齡已經快要超出星際旅行公司的上限,如果現在不回地球的話,可能以後都沒有機會了。

由這個短片引出:當地球不再是人類的唯一孕育體時,四散宇宙的“星際流民”們如何理解自己的“故鄉”?長久地适應地球以外的生活,是人類的下一次進化嗎?成為太空新物種後,人類會朝着怎樣的方向發展等話題。

劉慈欣采訪提到自己(不要回答賈樟柯)2

單集結構規劃

在最近舉辦的看片會中,三體宇宙相關負責人宋舒萌介紹,《三體》的IP在開發的過程中,來自各行各業、不同年齡段的《三體》粉絲會像接暗号一樣分享自己跟《三體》結緣的故事,以及《三體》的梗或者理念是怎樣影響他們的。這是《三體》更為精彩之處,它不僅局限在其文本内部,也能啟發更多年齡層的人進行思考。

“我們從《三體》的科幻基因出發,站在現實語境,從科技和人文這兩個方面對未來進行想象,可以說這個節目本身就是對《三體》精神的一種拓展和延續。”宋舒萌介紹。

《不要回答》中,擔綱“未來研究科科長”的是導演賈樟柯。分享會中,嘉賓們談及,賈樟柯能夠得心應手使用的諸多元素中,就有科幻元素。

比如《三峽好人》中令人印象深刻的被發射的“華字塔”,象征着當世界荒誕到一定程度、情感的矛盾積累到一定程度時的爆發。還有《山河故人》中對于2025年的暢想以及突然出現的飛碟等等,都承擔着各種修辭或者象征作用。作為現實主義題材導演,賈樟柯也總能敏銳地捕捉和記錄到細微的時代情緒,他的故事本身就是一個個穿越時空的寓言。

劉慈欣采訪提到自己(不要回答賈樟柯)3

《三峽好人》中被發射的華字塔

《不要回答》整體的談話氛圍是很輕松的,好像賈樟柯、大劉與嘉賓們的一次次圍爐夜話,嘉賓們談及,“這種氛圍非常中國。西方的科幻作品中,對未來、對于人類何去何從的探讨總是有種緊迫的基調,但在中國的文化氛圍中,除了末世氣氛,還有更多積極的東西在。我們始終有‘未知生,安知死’的人生态度,我們要先考慮在現有的地區、現在狀況下如何掙紮求生的問題。”

《不要回答》集合了各種身份的分享對話者,在天馬行空地暢談外太空時,關照的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類自身的困境,聊機器人的問題時,也是從機器人反觀人類倫理。

劉慈欣采訪提到自己(不要回答賈樟柯)4

《不要回答》涉及的内容

比如《不要回答》其中一期對話的主題包括“當虛幻引擎的算力足夠強大時,真人演員是否會被取代?”——科技的發展為藝術工作者們提供了更多創造想象的途徑,藝術表現方式以更多元的形式呈現在大衆視野中,但當虛拟偶像、AI演員成為新世代的風潮,真實的演繹者是否會被團隊制作出來的虛拟人物取代?當一切都能被計算後,人類的獨立特别性是否還彌足珍貴?

青年導演、作為《不要回答》節目嘉賓的圖拉古認為,不論科技發展到如何地步,人和人之間的相處方式以及人的愛恨情仇才是真正有趣的,人和人之間的種種甚至帶有欺騙性的交往,是相比于一個溫順的AI更為鮮活的内容。

《不要回答》也有一期聚焦于“你會選擇改造人體從而獲得更高效率的飲食方式嗎?”,嘉賓們認為,這是我們今天設想的各種“後人類”中最重要的一種:通過各種各樣的技術改造,讓人類變得從生理上、智慧上和各種層次上都更加優異。“但這更像是一種美夢,是很難實現的。而在後人類中更恰當的一種存在,我認為是‘去人類中心主義’,即無論你是一個普通人,是一個現在不太被承認的人,還是一個很完美的人,你都有可能跟其他的生命一起共同去合作,去争取一個在未來生存的機會。”

“就像《愛,死亡和機器人》最新一季的第一集中,三個機器人發現了人類登上火星飛船遺迹時,看到了一則小的錄像,裡面彈出一隻貓貓頭,它說:‘你以為你會看到誰?是埃隆·馬斯克嗎?’它其實傳達了一個非常清晰的信息,就是并不是隻有像埃隆·馬斯克這樣的富人可以活在未來,不是隻有他們才能把握通向未來的鑰匙,任何一個你想象不到的物種都有可能,這是科技能夠給予我們的最大饋贈。”社科院青年學者王雨童談道。

劉慈欣采訪提到自己(不要回答賈樟柯)5

《愛,死亡和機器人》劇照

責任編輯:張喆

校對:張豔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