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随着老齡化人口的增加,越來越多的人産生了“老年焦慮”,不是擔心容顔老去,而是擔心晚年生活過得不幸。
這種說法并不是無故的焦慮,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叫誰的晚年不是一場兵荒馬亂,很多未經曆過的人對此無法理解,畢竟有很多承受不了生活重壓的人都盼着早點退休,在他們看來,一個人退休了就享清福了。
事實上,真正經曆過的人,多半不是這麼認為的。
而我在醫院上班的那些年,就親眼見過不少晚年不幸的老人。
她們的不幸,不僅僅是來源于身體上病痛的折磨,還有很多其他方面,而這些都跟她們的經曆有着必然的關系。
通過了解,我發現她們的人生都有一個共同的轉折點,就是四十歲。
有人說四十歲還年輕,不着急,對人生來說,四十歲尚且不到人生的一半,的确算是年輕,但事實上,很多事從進入四十歲以後就已經悄然發生了變化。
四十不惑,照理來說,一個人到了四十歲,應該是思想通透,對很多事都拿得起放得下才對,又怎會是晚年不幸的開始呢?
話雖如此,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這隻能說是人們對四十歲的一種美好的期待,更多的人面臨着許多困惑,而面對困惑的選擇往往決定了她們晚年生活的質量。
為什麼人到了40歲,就會變得焦慮,對生活失去信心和動力?
因為四十歲以前,人已經為了生活,拼盡了全力,若是能有所成就,倒也覺得欣慰,但更多的人是碌碌無為。
後者面對四十歲以後的人生,往往是有心無力,雖然不再年輕了,但生活的重擔卻一點都沒減少,甚至比過去的壓力更大了。
有人說人到中年難在上有老,下有小,其實除此之外,還有更多的壓力。
夫妻感情越來越冷淡,婚姻危機四伏;身體每況愈下,健康問題堪憂;掙錢能力下降,每天都為此憂慮不已。
這樣的四十歲,很難,但也不得不硬着頭皮走下去。
在40歲這個人生的轉折點,看似風平浪靜,實際上暗潮洶湧,一不小心,就會被風浪擊倒,這時候,提前做好準備去應對,才會盡量降低損失,好為自己的晚年生活的質量做好保證。
當我們為一個人擔心的時候,總會聽到這樣的勸說:“他已經是個成熟的人了”,而很多人對40歲的人也有着同樣的認可,認為一個人到了40歲,理所當然對自己的人生有着成熟的考慮和準備。
然而,很多人都欠缺這樣的成熟,反而是高估了年齡本身的力量,認為到了四十歲,順其自然就好,事實上,一個人晚年的不幸,從40歲就已經開始了。
02
到了40歲,人生就進入了另一個賽道。
但很多人都選擇“躺平”,因為早在30歲到40歲這十年間,太多的人承受了太多的打擊,尤其是35歲到40歲。
有些人35歲就失業,失去了想要在事業上更上一層樓的機會;而有些人承受了婚姻的失敗,
對熱愛自己的工作,依賴工作的收入來養活全家的人來說,失業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對全心全意地将自己全部的愛都奉獻給家庭的人來說,婚姻的失敗無疑是對自己人生的否定。
這時候,面對全新的賽道,他們早已筋疲力竭,以為選擇“躺平”就可以安然度過。
然而,不是因為你不找它,它就不會出現。
若是選擇無視,躺平,不幸隻會帶給你更大的磨難,讓你遭受更大的損失,人生也因此變得更加不幸。
現實生活中就有不少這樣的例子。
60歲的林阿姨就說:“早晚你會明白,一個人晚年的不幸,其實從40歲就已經開始了”。
她跟我說自己年輕的時候,一心為家庭,為家人,想着家人過好了,自己也就值了,而且人這一輩子不就是這樣嗎?但是事情總是不遂人願,她是一心一意為家庭付出了,但也為此吃了不少苦頭,得不到家庭的理解和支持,自己累了,病了,還要伺候一家老小,為了減輕丈夫負擔,讓孩子吃得好一點,自己還要同時做着兩份工作,有時候難免顧不上做飯和照顧孩子,就遭到丈夫的指責。
那時候,她就想着到了40歲以後,孩子也長大了,自己就什麼都不管了,想怎樣就怎樣。
到了40多歲,她就開始了報複性彌補自己的生活方式,也不怎麼上班了,就指望着兒女掙錢給自己花,在她看來,自己為這個家付出了那麼多,他們理應回報自己,而且自己生養了他們。
不曾想,卻因此跟兒女鬧翻。在子女看來,母親不過40多歲,應該繼續工作掙錢,畢竟他們掙錢也不多。
就這樣,林阿姨在這之後就一直埋怨,抱怨子女給的錢不多,不孝順,子女對母親也開始逐漸生厭,認為母親自私。
等她老了病了,她隻想到讓子女們出錢就好了,沒想到子女們都有自己的考慮和花銷,為此她又跟子女們大吵一架。
40歲以後,人的身體多多少少都會有點健康問題,幸運的話,通過及時幹預也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但若是沒有及時發現,等到病情進展了,這時候不僅要承受痛苦,對錢财和精力都是一個很大的考驗。
雖說子女有贍養父母的義務,但是也不能全指望子女,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難處,再說了作為父母,也希望子女能夠過得輕松一些,所以在自己還有能力工作的時候,盡量為自己存點積蓄,多為自己打算才不至于如此狼狽不堪。
除此以外,人到了40歲,就要開始約束自己,才能避免消耗掉自己身上的福氣。
比如說在飲食習慣方面避免放縱,多注意鍛煉身體。
人活到40歲,應該明白真正的自由不是放縱,而是能夠做到拒絕那些會損毀自己的福氣,讓自己變得不幸的習慣。
這樣一來,人才能在40歲以後這個新的賽道獲勝,遠離不幸。
03
除上述以外,人若想晚年生活遠離不幸,40歲以後,還需做好兩個準備:
第一個準備:以積極的心态面對新的挑戰
其實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如果不能積極面對,不是抱怨,就是指責,隻會讓事情變得更糟糕,而且負面情緒纏身對人的健康是一個極大的隐患。
有些事,是無法避免的,隻要盡了力去做到最好,就已經對得起自己了。
40歲以後,無論是個人的工作機會,還是身體健康都無可避免地進入下坡狀态,這時候,負面情緒越多,人就對未來越消極,不幸也會越多。
但是如果我們以積極的心态去面對,去吸收新的知識,積極鍛煉身體,未嘗不是一個好的開始。
第二個準備:學會接受離開,享受孤獨
很多人40歲以後都會變得焦慮,除了工作和身體健康以外,還有就是眼看着身邊的親人不是生病,就是離開,亦或者自己的子女離家工作,結婚生子,孤獨感越來越強烈,也就越來越對未來産生抗拒和害怕的心理。
不想身邊的人都離開自己,害怕一個人面對以後的生活,對陪伴和理解會産生強烈的需求感,然而這樣的想法,不僅會讓自己變得越來越焦慮,還會給身邊的人帶來壓力。
對一個幾十年來身邊都有人陪伴的人來說,這樣的孤獨,的确是難以接受的,但這也是我們不得不學會去接受的一個事實。
人生其實本來就是孤獨的旅程,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人生路,那些出現在我們生命中的人隻是陪伴了我們一段路程,給孤獨的旅程增加了一些熱鬧,同時也教會了我們許多,豐富了我們的人生,但是每個人走到人生邊上,都是孤獨的,都要學會接受那些熱鬧的離開,面對孤獨,無須害怕,學會享受其中的甯靜,去感悟人生,也是一種圓滿。
40歲以後,不是躺平的年紀,不應該放縱,虛度光陰。
每個年紀的人都有屬于自己的賽道和任務,40歲以後,人生的賽道不是比房子,車子,掙錢多少,而是比積蓄,健康和心态,隻要做到這三點,那晚年生活就差不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