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樂器有:埙、筝、瑟、排箫、箜篌等。
1、埙:埙在古代用陶土燒制的一種吹奏樂器,圓形或橢圓形,有六孔、八孔、九孔等,亦稱“陶埙”。以陶制最為普通,也有石制和骨制等。
2、筝:多弦多柱的彈撥樂器,外形近似于長箱形,中間稍微突起,底闆呈平面或近似于平面。筝的頭部有緩緩而落的筝腳。在木制箱體的面闆上張設筝弦。在每條弦下面安置碼子,碼子可以左右移動,用來調整音高和音質,且可用于轉調。筝的撥奏在民間廣大地區的流傳中,融合地方民間音樂,形成有不同音樂風格和演奏技法的地方流派。
3、瑟:形狀似琴,有25根弦,弦的粗細不同。每弦瑟有一柱。按五聲音階定弦。最早的瑟有五十弦,故又稱“五十弦”,是中國傳統撥弦樂器。
4、排箫:由一系列管子構成的管樂器,管子都是按由長到短或由短到長的順序排列,底部用塞子堵住,構成一個個獨立的吹管,吹奏時,氣流進入管中,可以産生高低不同的音調。排箫的音色純美,輕柔細膩、空靈飄逸,既可以獨奏又可以合奏。
5、箜篌:中國古代傳統彈弦樂器,産生于漢代。其有卧箜篌、豎箜篌、鳳首箜篌三種形制。豎箜篌高三尺許,形如半邊木梳,音箱設在向上彎曲的曲木上。鳳首箜篌形制與豎箜篌相近,又常以鳳首為裝飾而得名,其音箱設在下方橫木的部位,向上的曲木則設有轸或起轸的作用,用以緊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