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督教最早不是在三國時期傳入中國,基督教傳入中國,最早要追溯到唐朝的大泰景教。公元635年(唐貞觀九年),傳教士叙利亞人阿羅本沿着絲綢之路來到唐朝首都長安,太宗派宰相房玄齡親往郊外迎接,請進宮中詳細詢問教義,阿羅本呈上聖經、聖像,并說明傳教目的,為了進一步了解其信仰,太宗讓他到皇家藏書樓去翻譯經典。三年後,太宗下诏準許景教在中國傳播,命人在長安建造一座教堂,用于安頓景教教士。
2、景教是早期基督教的一個派别聶斯托利派(Nestoriaans)的漢譯名稱,該派由于堅持兼顧基督的神性和人性兩方面各自的完整性,所以在公元431年被定為異端。但是該派在波斯地區卻受到極大地歡迎,并向亞洲中部許多地區傳播。公元635年,該派的叙利亞主教阿羅本來到中國當時的首都長安,受到了中國皇帝的熱情接待。皇帝還讓他留在長安翻譯聖經。三年後,皇帝又允許他傳教,并提供經費支持,還為他建造了一座教堂,當時人稱為“波斯寺”,從而開始了中國為期200年的第一個基督教傳播時期。
3、公元7世紀以後的幾位中國皇帝,都對景教實行優待政策。基本上每個省都建立了景教寺,發展了許多教徒。但是,景教在中國200多年的發展,引起了其它宗教的不滿,佛教和道教紛紛對它進行攻擊。公元845年,唐朝皇帝武宗決定對佛教實行打擊,同時,由于這時的唐朝政府以對外來文化失去了寬容,這樣一來景教與其它外來宗教都遭到毀滅性的打擊。據公元980年的一份文獻記載,那時全中國隻有一個景教徒,基督教從此在中國消失了幾百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