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2035年重慶将正式跻身國際化現代大都市

2035年重慶将正式跻身國際化現代大都市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9 16:43:37

2035年重慶将正式跻身國際化現代大都市(2035年重慶将正式跻身國際化現代大都市)1

01

所有重慶人的重磅利好來了!

2月14日,《重慶市新型城鎮化規劃(2021—2035年)》正式發布。

在規劃中正式提出:

到2025年重慶将初步建成國際化、綠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現代大都市;

到2035年,新型城鎮化基本實現,建成實力雄厚、特色鮮明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和具有全球競争力的重慶都市圈。

這就意味着到了2035年,重慶将正式跻身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化現代大都市之列!

2035年重慶将正式跻身國際化現代大都市(2035年重慶将正式跻身國際化現代大都市)2

這個規劃為重慶未來十幾年的發展指明了新的方向,也給所有重慶人提出了新的奮鬥目标。

早在2020年國務院發布的《關于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中就提到,2035年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與人民生活水平要與東部地區大體相當。

這就意味着在接下來的十幾年中,西部地區一定會出現一兩個可以與東部沿海的長三角、粵港澳都市圈分庭抗禮的國際化一線城市和都市圈,作為核心和引擎帶動整個中國西部經濟的發展。

而放眼整個中國西部,能夠當此重任的城市隻能是重慶和成都。

所以,建設一座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化大都市,可以說是重慶這座城市“命中注定”的歸宿。

02

先來看看十四五重慶新型城鎮化的主要目标。

2035年重慶将正式跻身國際化現代大都市(2035年重慶将正式跻身國際化現代大都市)3

而到了2035年,重慶的新型城鎮化将基本實現。

重慶的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80%左右,城鎮人口達到2800萬人左右。

重慶國家中心城市國際影響力和區域帶動力顯著增強,建成實力雄厚、特色鮮明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和具有全球競争力的重慶都市圈。

這些主要目标中,人口目标和城鎮化目标是最值得關注的。

按照2035年的目标,重慶的常住人口将達到3500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800萬人,城鎮化率達到80%。

而根據七普數據,目前重慶的常住人口隻有3200萬人,其中城鎮人口隻有2220萬人。

這就意味着在未來十多年裡,重慶将新增接近600萬的城鎮人口。

這是新增城鎮人口的數據。

再來看看主城中心區常住人口的數據。

2020年主城都市區人口占全市常住人口比重為65.89%,到2025年的目标是68%,預計2035年可以達到72%左右。

而主城中心區(就是傳統意義上的主城九區)人口占主城都市區人口比重在六普數據中約為42%,在七普數據中約為50%,預計到2035年這個比重可以達到58%左右。

按照人口目标和預估比重計算,2035年主城中心區的常住人口将達到1462萬人,其中新增常住人口約為428萬人。

也就是說,平均每年大約可以新增33萬的常住人口。

如果按平均每人30平米的住房需求計算,這就意味着重慶主城中心區每年将新增接近一千萬平米的住房需求。

要知道,重慶主城區每年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量也就在兩千多萬平米。

因此,在未來十幾年,不管是近600萬的新增城鎮人口,還是每年33萬的主城中心區新增常住人口,都會給重慶的房地産市場帶來非常強有力的需求支撐。

03

再來看看重慶将怎樣建設一座高品質的國際大都市。

規劃提出,到2025年重慶将初步建成國際化、綠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現代大都市。那麼每一點具體是怎麼操作的?

1. 提升城市國際化水平

緊扣内陸開放高地目标,統籌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服務業擴大開放試點,全面提升全球資源配置能力和國際交往能力,展現“國際範”、彰顯“重慶味”。

具體任務:

營造國際化營商環境。

增強國際化要素集聚輻射能力。

建設國際化交往中心。

培育國際化消費中心。

2. 加快城市綠色化轉型

堅持生态優先、綠色發展,錨定碳達峰碳中和目标,推進城市生産生活方式和建設運營模式向綠色低碳循環轉型,探索建立生态産品價值實現機制,加快建設清潔低碳的綠色城市。

具體任務:

築牢綠色屏障。

建設綠色家園。

加強城市生态環境保護。

推進生産生活低碳化。

3. 推動城市智能化發展

充分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以數字政府、數字社會建設為重點,以公共數據開放共享為突破口,加快打造“智造重鎮”“智慧名城”,使人民共享信息時代文明成果。

具體任務:

前瞻布局數字基礎設施。

深化城市數據共享開放。

構築美好數字生活新圖景。

深入推進大數據智能化創新。

4. 彰顯城市人文化溫度

把以人為本理念貫穿到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各方面全過程,推動曆史文化有機融入山水城市,構築開放包容、富有創新活力、人文關懷和時代魅力的城市精神和城市品格,建設“人人都能享有品質生活、人人都能感受城市溫度、人人都能擁有歸屬認同”的人文城市。

具體任務:

煥發曆史文化新風貌。

彰顯現代都市文化魅力。

建設人性化便捷化優質生活服務圈。

有序推進城市更新。

規劃中還明确提出了十四五城市更新的建設重點:

2035年重慶将正式跻身國際化現代大都市(2035年重慶将正式跻身國際化現代大都市)4

其中明确提到,在十四五期間,重慶主城區将完成1億平方米的老舊小區改造和10萬戶的棚戶區改造。

04

最後看看重慶怎樣提升自己的國際競争力。

決定一座城市上限的,是一座城市核心的城市價值、産業價值、财富價值。

要想成為一個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化大都市,重慶還必須強化中心城區極核引領功能,提升重慶主城都市區發展能級和綜合競争力。

而最能夠體現重慶中心城區極核競争力的,是重慶的六張新城市功能名片:

長嘉彙、廣陽島、科學城、樞紐港、智慧園、藝術灣。

這六張重慶新名片将給城市提供更多的現代都市功能新場景,并且分别引領帶動中部曆史母城、東部生态之城、西部科學之城、南部人文之城、北部智慧之城協同發展。

因此,在此次的規劃中,也明确提出了這六張城市新名片的建設目标。

長嘉彙

包括朝天門—解放碑、江北嘴、彈子石—龍門浩片區,總面積16.2平方公裡。打造城市會客廳、濱江人文風景岸線、生态水岸,建設成為國際都市旅遊目的地、集中展示“山水之城·美麗之地”的城市名片、國際性高端服務業集聚區。

廣陽島

包括廣陽島、廣陽灣、銅鑼灣、果園港、郭家沱片區,總面積168平方公裡。以生态保護為基底,着力探索産業生态化、生态産業化的實現路徑,建設長江書院、大河文明館等,全面發揮長江生态保護展示、大河文明交流、巴渝文化傳承創新、生态環保智慧應用、城鄉融合發展示範功能,打造“長江風景眼、重慶生态島、智創生态城”。

科學城

依托重慶大學城、重慶高新區、璧山高新區和九龍坡、北碚、江津等區的創新資源和産業平台,加快布局戰略科技力量,培育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先進制造、大健康和高技術服務等新興産業集群,建設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引領區域創新發展的綜合性科學中心、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高質量發展新引擎、鍊接全球創新網絡的改革開放先行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品質生活宜居區。

樞紐港

堅持“站城一體”“港城一體”理念,加快建設果園港、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江北國際機場和重慶西站、沙坪壩站、重慶北站、重慶站、重慶東站、成渝中線高速鐵路科學城站、渝西高速鐵路北碚南站等交通樞紐,促進樞紐之間、樞紐與城區、園區、港區之間有機銜接,實現客運“零換乘”、貨運“零換裝”。大力發展樞紐型經濟,建設臨空經濟示範區、高速鐵路商務圈,打造功能完善、人口和産業高效集聚的現代化城區和區域發展新引擎。

智慧園

以禮嘉、悅來智慧灣區為核心,向北連接水土新城,向南聯動照母山重慶數字經濟産業園,西接蔡家智慧新城、井口—雙碑智慧灣區,東連渝北仙桃數據谷。以生态、綠色、智能為本底,豐富拓展“住業遊樂購”全場景集,建成全市大數據智能化創新成果展示窗口和人文與科技交彙、生态與智慧融合的智慧生活公園。

藝術灣

包括九龍半島、釣魚嘴半島及其之間原重鋼、茄子溪片區串聯的濱江區域,總面積約26.6平方公裡。以藝術為魂、生态為基,精心塑造釣魚嘴音樂半島、九龍美術半島,高水平建設鋼鐵文化博覽園、重慶美術公園、重慶博物館、重慶美術館、茄子溪音樂港,規劃建設長江音樂學院,推動藝術教育、藝術創作、文化博覽、演藝演出、文化創意、旅遊體驗等全鍊條式發展,建設國家級美術、音樂産業基地,打造長江上遊文化藝術中心、重慶時尚藝術生活秀帶和濱江綠色生态長廊。

這六張新城市名片的建設,将大幅提升重慶城市價值的上限,讓這座城市脫胎換骨,化繭成蝶。

這六張城市名片能達到的高度,代表着未來重慶這座城市的高度。

05

毫無疑問,這一次的《重慶新型城鎮化規劃》不管是對重慶這座城市而言,還是對所有重慶人而言,都是非常重磅的利好。

不但為重慶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同時也為我們照亮了腳下的路徑。

作為中國經濟第四極的雙子星城市,作為連接陸海新通道、長江水道和中歐班列的樞紐城市,作為長江經濟帶上比肩上海的金融中心,作為中國西部未來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化大都市,重慶未來可以達到的高度或許會超出所有人的想象。

2035年重慶将正式跻身國際化現代大都市(2035年重慶将正式跻身國際化現代大都市)5

圖源網絡

作為重慶城市發展的研究者和見證者,面對這樣的美好圖景,我感到非常欣慰,更加感到熱血沸騰。

這份規劃中還有許多非常具體而精彩的内容。由于篇幅受限,就不詳細講了。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在規劃原文中找答案。

關注本公衆号,在對話下方對話框輸入“規劃”,查看規劃原文。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