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看車評的時候,有沒有注意到他們的一般"套路"?首先對整車外觀造型評價一番,其次對内飾造型再評價一下,然後到處摸一摸,描述下材質質感如何,最後就是感受下車内空間,頭部、腳部空間等等。以上是車評人進行車輛靜态評價時的一般步驟,那麼車企又是怎樣靜态評價自己生産的汽車的呢,是不是很好奇?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
PQ是Perceived Quality的簡稱,中文名稱感知質量。在汽車行業,它指的是用戶在使用汽車或者觸摸汽車時,能夠體會出來的質感。對于車企來說,用戶的第一印象至關重要,直接決定他是否有意向購買的程度,因此,隻要用戶可以看到或感知到的部位,汽車工程師們都應該十分關注,全力提升品質!
大家應該都有到4S店看車的經曆,又是如何選車的呢?這也就是感知汽車的優劣過程。
1、 品質感知
首先,我們會仔細看汽車造型,感覺還OK之後,我們會再好好品味下内飾風格和營造出來的氛圍等,這些過程就是品質感知的過程。
2、 舒适度感知
當我們在座椅上的時候,情不自禁會用臀部用力感受下座椅的軟硬程度;再者就是用手觸摸周邊的材質,如中控台、門内飾闆、方向盤等等,以上兩點是觸感。還有一種是聽感,比如說開關門的聲音、方向指示燈的"滴答"聲等等。因此,舒适度是通過觸感和聽感兩方面來感知的。
PQ的評價項目都有哪些?通過上面内容的介紹,大家對PQ應該有大緻了解,接下來我們就進入幹貨分享環節——PQ評價項目!主要通過三個維度來評估,即外飾部分、内飾部分和其他部分。
1、 外飾部分
這裡我們會從各個角度來審視汽車,比如從正前方看,看進氣格栅、前保險杠、前大燈的搭配是否協調,也就是前臉是否好看;從側面看,主要是看輪胎、輪毂、側圍、腰線、後視鏡、門把手等,現在很多汽車都是通過這個角度來表現出運動感的;從後方看,除了看後保險杠外,我們還會關注排氣管,不少人還熱衷改裝排氣管呢。
最後,我們還會仔細檢查車身顔色,看色彩是否暗淡、均勻。
2、 内飾部分
内飾與人接觸的時間最久,因此要着重研究。
1) 色彩協調
現在汽車内飾已經不是單一顔色了,一般會有2-3種色調。設計師會根據想營造的氣氛,來選擇色彩搭配,比如紅黑搭配彰顯運動、激情;黑灰搭配突出沉穩、老練。這個跟購買者的年齡段、性格以及審美都息息相關。
2) 前排區域質量
這是考慮坐在主駕和副駕時的感受,此時需要對人們觸手可及的儀表闆、方向盤、前門内飾闆、中央扶手等區域進行深入評價,主要從所使用的材質以及這些部品與周邊搭配間隙大小來判定。如果大面積使用塑料且間隙較大,那給人的感覺就很low。
3) 後排區域質量
主要從後排乘客的使用角度出發,其中頂棚、地毯、立柱裝飾闆以及後門内飾闆都是重點關心對象,判定方法和前排一樣。
4) 儲物盒質量
首先是看儲物的地方是否夠用,其次設計大小是否合理,最後就是儲物盒的開關品質,車評人一般會拿礦泉水或佳得樂飲料瓶來測試。我想說的是最後一點,開關品質,豪車與普通車差别真的很大,儲物盒開關的阻尼感設計非常重要,有的車企為了成本放棄了阻尼裝置,直接上彈簧,開關就是"嘭——"一聲!真是粗暴~
5) 燈光照明效果
燈光包含了儀表盤背景光、中控屏燈光、氛圍燈以及頂棚上的照明燈,盡量要設計得柔和一點,不能太刺眼,防止影響車主的正常行駛。如果能營造出溫馨和家的感覺,加10分哈哈!
6) 按鍵操作品質
這個應該比較好理解,無論是方向盤上的按鍵或者是中控台的按鍵,我們希望按鍵的時候它能夠給予我們一定的反饋,特别是如今觸摸按鍵流行之後,這種得到反饋的需求更加強烈。不然開車時還得時不時确認一下是否已經完成"按鍵"操作,有點危險。
3、 其他部分
這裡指的是除了以上兩大部分外,還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我們再簡要介紹下。
1) 發動機艙的布置
這個屬于總布置工程師的工作,該部分的布置是最複雜的,涉及的專業也是最多!可以比較下國外豪車與咱們自主品牌的,區别很明顯,豪車的機艙布置走線比較規整、整體看起來飽滿,而國内自主品牌給人一種空曠感。目前不少自主品牌熱衷在發動機艙上面加蓋闆,本意是提升整車的高檔感,但實際上僅僅是遮醜的作用,對于用戶一般維護并不方便。
2) 空間感
這就是用戶的使用感覺了,腳部空間、頭部空間等等,屬于人機性的布置,空間感越大,用戶的感覺更舒适、更空曠!其次行李箱空間也是屬于其中的一部分。
3) 視野性
主要是看進入車内後,感受下存不存在視線遮擋的情況。比如說,A柱如果做的比較粗壯,就會增加視野盲區面積,因此視野性就較差。
當我們在靜态評價一款車時,都會對這些PQ項目進行評級評分,由于不同項目的權重不同,最終加權得到我們要的PQ感知分數,将我們主觀的感受進行量化。
好的,今天關于PQ評價的知識就介紹到這,我是@池妹撩車,關注我,了解更多汽車知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