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時尚

 > 長安十二時辰背後的曆史情節

長安十二時辰背後的曆史情節

時尚 更新时间:2025-01-25 11:17:14

  長安十二時辰背後的曆史情節(長安十二時辰背後的曆史知識)(1)

  毛晨钰 王一博/文

  李莎/編輯

  天寶三載(公元744年),盛唐的長安,醒得很早。

  冬夜五更三點,太極宮正門承天門的城樓上,第一下報曉鼓聲響起。随後,六街鼓聲次第傳開,這也被叫做“冬冬鼓”。長安的一天就這麼被推開了。

  夏天日長,報曉的鼓聲還要再稍微提前一些,五更二點就會準時響起,按照現在的算法,大約是每天淩晨三四點之間。先别急着感歎長安人民連個懶覺都沒法睡,因為天一黑,人家就早早回家睡覺去了。

  長安嚴行宵禁。根據《故唐律疏議·卷第二十六》中記載:“晝漏盡,順天門擊鼓四百捶訖,閉門。後更擊六百捶,坊門皆閉,禁人行。”後來在神龍元年(公元705年),改為承天門報時街鼓。

  不要試圖在黑夜挑戰長安城的保全系統。金吾衛早就布下重重眼線,從城門到街角,處處都有武侯鋪,堪比天眼。大城門百人,大鋪二十人,小城門一十人,小鋪五人。一旦被逮住,先打二十下再說。

  不過一年中還是有那麼幾天可以越夜越嗨的。

  最近正在熱播的《長安十二時辰》(以下簡稱《長安》)就記錄了長安人民為數不多的夜生活。電視劇一開場就定格在天寶三載的上元節。唐玄宗曾專門在天寶三載下令重申:“每載依舊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開坊市燃燈,永為常式。”人們可以自由地在坊市間活動,喝酒聽曲吃飯看燈,極盡歡愉。

  劇中濃墨重彩地鋪陳了長安人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無一不有,對史實的還原引起熱議。著有《唐朝穿越指南》的作家森林鹿告訴本刊記者:“這個劇對曆史氛圍、時代風貌的複原在我們整個曆史愛好者圈子裡造成了一種轟動。”

  還有電視劇中的香脂蜜粉、水盆羊肉,更勾起了人們對這座“國際大都市”的好奇:長安市民的一天到底是怎樣的?

  長安十二時辰背後的曆史情節(長安十二時辰背後的曆史知識)(2)

  時尚Icon的誕生 長安市民的一天,從捯饬自己開始。

  森林鹿在《唐朝穿越指南》中推測,偌大一座城,總有些愛賴床的。報曉鼓聲一波波傳來,睡眼惺忪的人也要慢吞吞起。

  前段時間有個熱門話題“女性一生要花5個月時間糾結出門穿啥”。對此,長安姑娘恐怕最有發言權。晨起對鏡,從頭發絲兒到足下靴都是關于美的學問。

  “天寶年間的女性,發髻一定要頂高一點,腦袋後面的頭發也一定要弄蓬松、厚一些。”森林鹿說。唐初的女子發髻式樣基本還是仿照隋式,但到盛唐,已經流行各種高髻了。可頭發不夠多怎麼辦?可以用假發來?湊!

  在《長安》中,留着寸頭的女刺客魚腸為了掩飾身份頂着假發,形似頭盔。長安人稱假發為“假髻”或“義髻”。為假髻代言的人就有大名鼎鼎的楊貴妃。

  《明皇雜錄》裡記載了楊貴妃曾以假髻為首飾,喜歡穿黃裙。天寶末年,還有一首童謠專講她“義髻抛河裡,黃裙逐水流”。男子也會戴假發,當時的假發,有用真頭發做的高端版,也有用木頭做的低配版。

  頭發濃密的另一大好處是可以挂住琳琅的金钗、搔頭、步搖等。《長安》劇中,一心想要讨個白富美當老婆的元載就是憑借一隻簪子辨出了女子身份。崇尚自然主義的也可以插花,就是人們口中的“頭花”。曆史學者黃正建在《唐代衣食住行研究》一書中總結到,根據當時的詩文,女子會将石竹花、栀子花等插在頭上,顔色多為紅和白。

  做好發型後,就要開始化妝了。

  先敷上一層鉛粉,使面容皎白,然後是胭脂,類似現在的腮紅,不過使用面積更大。胭脂可以用金箔、紙片等浸了胭脂汁曬幹後使用,這種就叫“金花煙支”,如果用的是絲綿款的,那就叫“綿胭脂”。

  根據鉛粉和胭脂的使用手法不同,妝容大概有三類:檀暈妝、桃花妝、飛霞妝。鉛粉與胭脂混合,塗滿全臉,呈現粉紅色,就叫檀暈妝;先用鉛粉,以胭脂塗在臉頰兩側,即為桃花妝;老年婦女用飛霞妝較多,先用胭脂塗滿臉,再打上一層鉛粉,紅色深重,顯得氣血好。

  這些可以算作是“紅妝”。倘若是學生黨、手殘黨,那畫個“白妝”就好了,隻需要用鉛粉敷臉,使皮膚白皙即可。還有一種類似現代打高光的手法,在額頭、鼻子中央和下巴塗上白粉,以增強五官的立體感,這叫做三白妝。

  天寶年間的眉形絕對夠出一本教程。喜歡親手給楊貴妃畫眉的美妝教父唐玄宗專門命人畫了《十眉圖》。黃正建認為,天寶年間最流行的當屬蛾眉(闊眉)和柳眉(細長眉)兩種。

  接下來就要搽口紅了。這一時期的長安女子依然承襲以往“嬌小濃豔”的風格,用唇膏點染一下,玲珑似櫻桃。到了元和年間(公元806-820年),唐朝女子還掀起了暗黑妝風潮,會用烏膏把嘴唇塗黑。

  在電視劇中,節日裡的女子個個眉心生花,這是“花子”,也叫“花钿”,以動物形、幾何形居多,唐玄宗時期又出現了花朵形。

  時間允許的話,還得畫上斜紅、面靥。斜紅就是在太陽穴位置畫兩道月牙形紅色裝飾,面靥則是用朱丹或墨在酒窩處點個點兒。

  森林鹿認為,現在所謂的唐朝女子妝容往往是根據仕女圖、出土陶俑等複原而來的,“其實反映的是唐朝女性生活中很窄的一面,基本上就是貴族女性。平民女子的形象至今仍不是很清晰,但她們應該沒那麼多時間來打扮自己”。不過在經曆安史之亂後,杜甫仍在詩中寫到尋常女子對鏡描眉的情形。對于盛唐女子來說,不管世道多亂,生活裡還是要有些儀式感的。

  打開長安女子的衣櫃,你會發現層層疊疊盡是超大碼。“天寶年間,無論男裝女裝,都是奔着肥大的方向發展的。”森林鹿總結道,“李隆基憑借個人審美,以一己之力改變了整個發展方向。”

  這位寫着一手圓潤隸書的皇帝偏愛豐腴之美。盡管這時候的婦女服裝主要還是由衫、襦、裙、帔組成,但尺碼從L變成了XXXL。

  衫和襦都是短上衣。衫薄,可在熱天穿;襦有夾層,較厚,天涼了穿;要是再冷一些,也有穿皮草的。《長安》中,有幾位婦女和男性都披着皮草,有網友評價“這未免太時髦”。森林鹿解釋道,“直到清朝以前,人們對皮草的運用是把有長毛的一面穿在裡面,而不是像野獸一樣露在外面,而且還會用絲綢把毛絨面遮起來。”

  唐初的裙子還算修身,而且還是百褶裙。唐高宗時期,為了節省布料,皇帝建議不做帶褶的裙子。盡管唐玄宗也有過類似限制,但在他的帶領下,女子們愛上了穿不帶褶的、又寬又肥的裙子。這麼看來,似乎也并沒有節省多少布料。

  森林鹿向本刊記者介紹,當時的女子“特别愛用碎花這種膨脹系布料做裙子”,以達到視覺上的豐滿感。束胸也要系得特别高,“有時候是乳房下面,有時索性就是腋窩下,為的是盡量把胸部挺出來”。這種打扮在衆多以唐代為背景的影視劇中都有所體現。

  長安十二時辰背後的曆史情節(長安十二時辰背後的曆史知識)(3)

  唐朝女子原本也是有半袖的,但随着衣服越做越大,半袖套不進袖衫,穿的人慢慢就少了。寬大到烈烈生風的服飾終于引起了皇帝的注意。到了唐文宗時期,皇帝下诏規定襦袖不得超過一尺五寸。在這之前,很多的女裝衣袖都有四尺闊。

  不同出身的女子,服飾式樣區别不大,差别主要在材質與顔色上。富貴人家的姑娘多用绫羅綢緞,料子光鮮閃亮。下層婦女多用麻布、氈毛等,顔色偏黯淡。

  在《長安》中,香鋪老闆娘聞染最初以男裝示人。女扮男裝在唐朝并不是什麼新鮮事。早在唐初,就有貴族女子的侍女穿着男裝出門辦事,有時就連皇帝寵妃也會玩一場角色反串。森林鹿認為,這主要是因為盛唐風氣開放,女子騎馬出行當然是穿袍子更方便。這一時期女子穿的男裝主要是圓領袍衫和翻領袍衫。在電視劇中,聞染穿的是圓領,易烊千玺飾演的李必,其侍女檀棋穿的是翻領。

  男性的選擇稍微少一些。他們的袍衫主要是圓領,長過膝,裡面還要穿汗衫。為了顯得身形魁梧,也可以在内衣之上套一件半袖。如果正好有一件品質上乘的半袖,那長安男子會毫不猶豫脫掉一隻袖子,扯開來将半袖露出,招搖過市。

  如果有官職在身,可以享受到一個福利,就是國家發的工作服。官員們還會随身帶一個“魚袋”。在電視劇中,狼衛曹破延在殺掉酒仙焦遂後,就順走了他的魚袋,裡面裝着一枚魚符,相當于身份證明。

  天寶年間的男子也大多按照李隆基的愛好來打扮,穿寬大的袍子,把腰帶系在小腹處,以露出一個大大的肚腩。森林鹿說:“整個天寶年間,可以說是唐朝三百年裡男女形象最肥胖的時代。”

  長安十二時辰背後的曆史情節(長安十二時辰背後的曆史知識)(4)

  長安老饕 梳妝打扮停當,終于可以出門逛吃逛吃了。

  當時的長安以面食為主,光餅就有多種吃法,什麼胡餅、煎餅、燒餅、籠餅等等,還有小販在街市上推着小車賣蒸餅。

  如果覺得餅太幹,面條也是有的,長安人叫“湯餅”。每到夏天,想要身心舒暢,不如來一碗類似涼面的“冷淘”。講究嚼勁的食客還可以吃一種叫“馎饦”的面食,其實就是面片。

  劇中不良帥張小敬曾一口氣吃了兩碗水盆羊肉。這其實不算是普通人的日常,平民百姓常吃的是粟米飯(黃米飯)或糙米飯,亦或是胡餅就着鹹菜。

  不過每逢佳節,還是可以放縱一下的。比如在上元節,就可以吃點水盆羊肉,記得要用胡椒調味才算地道。胡椒算是盛唐人的心頭好,就連很會享受的元載也拜倒在它的魅力之下。後來官至宰相的元載被抄家,就抄出了“胡椒至八百石”。

  百姓吃得最多的肉是雞肉,都是自家養的,便宜。有客臨門,殺隻雞招待也算禮數。森林鹿在書中描述,小米飯配上現殺的土雞,自家種的菜煮一煮,配點自家釀的濁酒,就是現在最吃香的“農家菜”了。

  上元節的皇家盛宴會是什麼樣子?必定是食不厭精脍不厭細,極盡奢華之能事。唐玄宗在位初期,其實是反對宴飲的,主要是自己不是以長子身份即位,害怕席間有人謀反。等到政局穩定後,他成了最會玩、最敢玩、最愛玩的派對王。他曾在生日那天,在花萼樓宴請群臣,休假三天。也是在這一時期,形成了皇帝誕辰日賜宴的制度。

  這些快活自然與百姓沒多大關系,不過也不妨礙民間的逍遙。

  劇中焦遂最後一杯酒是斟給曹破延的,那是一杯葡萄酒。其實百姓喝得最多的還是黃酒。很多酒甚至還帶有酒糟,喝之前得壓榨過濾。當時的長安,清化坊一帶就有不少酒肆。《開元天寶遺事》中記載過從昭應縣到都門,官道兩邊都是賣酒的村民,行人停下喝一杯,稱為“歇馬杯”。

  随着貿易交往的頻繁,洋酒也越來越多,比如來自波斯的三勒漿。黃正建在書中分析,三勒漿中的“三勒”指的是庵摩勒、毗梨勒、诃梨勒,這些都是外國酒。這麼看來,三勒漿算是相當時髦的“雞尾酒”了。

  見識廣博的長安人也會喝茶養生。

  中國人喝茶的習慣,正是在玄宗開元年間普及的,此時茶館興起,也有人出門自帶茶具、茶葉,邊走邊喝。他們把烘幹的茶葉搗碎成末,用開水沖灌。森林鹿在書中寫道,人們還會在茶中加入蔥、姜、花椒、大棗、桂皮等各種佐料。

  長安十二時辰背後的曆史情節(長安十二時辰背後的曆史知識)(5)

  Shopping天堂 梳妝完畢,酒足飯飽,長安一日的精彩才剛剛開始。

  《長安》的開場選在巳正(上午10點)時分:臨街的朱窗輕啟,精心打扮的歌姬撥弄着琵琶吟唱李太白最新的詩作。街道旁,兩位“城管”将寫有上元節的燈籠,挂在排水溝上搭起的木架上,小女孩舉着彩燈對路過的伯伯道了聲“上元安康”。忽然,街對面的一個燈籠着火,砸落在路中央,竹器坊的小厮趕忙端起水盆跑來,将火撲滅。城樓上方鼓聲隆起,傳來“天寶三載,上元節西市開市”的聲音。西市外等候多時的商人、遊客,興奮不已,朝市門湧來。

  長安十二時辰背後的曆史情節(長安十二時辰背後的曆史知識)(6)

  東、西二市,是長安最繁華的地段之一。當時,整座城市被橫豎38條街道分割成一百多個坊(居住區),每個坊都用坊牆和坊門圍起來,從上俯瞰就像一個規整的棋盤。

  平日裡,兩市商鋪的營業時間從中午到黃昏。但逢上元燈會,大放花燈,節日三天取消宵禁,人們徹夜狂歡,兩市的生意也不受限制。

  東、西兩市也是商貿中心。從绫羅綢緞、脂粉首飾,到刀槍鞍馬、古籍書肆,無論餐飲住宿,還是藥鋪櫃坊(存放錢币的機構),哪怕是出售喪葬物品的兇肆,都能找到,總之是商賈雲集,應有盡有。街上還有雜耍、拉琴賣唱等表演。《長安》裡,給狼衛首領曹破延修剪胡子的唐朝Tony,其店鋪就設立在西市。這裡還有政府專設的管理機構:市署和平準署,負責監管商品價格、質量和度量衡。

  天寶年間,經濟繁榮,貿易發達,長安城裡有很多外國商人來做生意。尤以中亞、西亞的胡商最多。胡商們擅經營之道,開櫃坊,賣珠寶,做藥材生意,再不濟就是賣胡酒、做胡餅。想要買進口商品,一定要去西市。而東市坊内多是達官顯貴,售賣的物品中有很多是奢侈品。

  除了兩市,各坊内也有商鋪、酒樓。盡管沒有東、西兩市熱鬧,但足以滿足正常的生活需求。《長安》裡,聞染家的聞記香鋪設在長安縣,整條街都是小本生意。

  長安城住着上百萬人口,皇城(政府機關所在地)和宮城(皇帝朝政和皇族居住的地方)在北邊,皇帝處理政務的大明宮在東北,玄宗和楊貴妃長居的愛巢興慶宮建在東邊。長安城東高西低,相差約30米,低凹處時犯水患,官僚貴族們也多住在東部。《長安》裡,那個讓豐滿的仕女圍成圈,借此取暖的元載,在曆史上做了宰相,就住在城東北的大甯坊。城西則是百姓、商人、手工業者以及胡商的居住地。森林鹿在《唐朝穿越指南》中總結為:“東貴,西富,南貧賤。”

  長安的主要大街都很寬闊,比如縱貫南北的朱雀大街寬150米,宮城和皇城之間的橫街寬220米。街道是黃土壓實的路面,兩邊種着成行的榆樹、槐樹,道旁是又寬又深的排水溝,深度為兩米到三米之間,溝外便是黃土牆。當時的陸路交通工具主要是兩種,一種是以馬車、牛車為代表的車,另一種是畜力工具,比如馬、驢、駱駝等。

  唐朝建築樣式簡潔,大多是黑灰色屋頂,搭配朱色柱子,牆面是土黃色或白色。唐人住宅基本是在四合院的基礎上做局部變化。總的來說,整個長安城的建築風格大氣簡潔,氣度恢弘。

  有觀衆質疑《長安》中的建築借鑒了日本和風元素,而非真正的唐風。森林鹿舉了一個例子,說明劇中建築的鬥拱是日式而非中式。“日本從唐朝學去鬥拱以後,在他們本國經曆了适應性的改造,最後鬥拱在日本的建築裡面就變成了裝飾意味大于支撐意味的東西。”而國内,像五台山的佛光寺等唐代建築的鬥拱非常粗大,起到支撐屋頂的作用,實用性顯然大于觀賞性。

  長安十二時辰背後的曆史情節(長安十二時辰背後的曆史知識)(7)

  精神長安人 在東、西兩市購物,隻是感受到了物質生活,要加入長安人的休閑活動,才有資格做個“精神上的長安人”。

  《長安》裡有一段民間才藝者花車鬥彩的戲。他們以南邊的啟夏門為初點,一路向北,沿途有禮部的官員審查。兩車相鬥,技藝較高者才能通過,落敗者打道回府。最終獲勝者是本年的燈魁,可以登上花萼相輝樓朝見聖人,一同燃燈。

  “花車Battle”中萬衆矚目的許鶴子,曆史原型為許合子,是唐朝著名的女歌唱家,受唐玄宗寵愛。唐人段安傑在《樂府雜錄》中記載,有一次,玄宗在勤政樓設宴,十萬百姓在樓下圍觀,喧嘩嘈雜,吵得玄宗沒法發言緻辭,龍顔不悅。宦官高力士趕緊讓許合子唱歌鎮場,隻見她撩鬓舉袂,玉口一開,廣場上寂靜無聲,仿佛空無一人。

  盡管劇中那段花車鬥彩的場面非常精彩,卻是現代人藝術加工的結果。《長安》原著作者馬伯庸在節目《這就是長安》中說,真實的大唐雖有花車,鬥彩卻沒有這麼職業化。

  但長安人的上元節,可供選擇的娛樂内容一點不少。官府會舉辦官方的娛樂内容,比如一些公辦性質的藝術團體會走進城内,為百姓表演。大型燈會将在夜間舉辦。人們還可以參加拔河比賽、觀百戲、踏歌、夜遊、探春、酺聚等,總之類型豐富,讓人不好意思宅在家中。

  這些活動是長安人的日常娛樂項目,并非上元節獨有。唐人喜歌舞,玄宗的曾祖父李世民,曾在慶祝李靖滅東突厥的宴會上當衆“炫舞”,太上皇李淵為他彈琵琶伴奏;玄宗精通音律,親自調教歌舞藝人;豐腴的楊貴妃和大肚垂膝的安祿山都擅長表演胡旋舞——一種講究輕盈、快速旋轉的舞蹈。

  大唐還有一種“廣場舞”——踏歌,即用腳踏地,邊走邊舞。這就是李白在《贈汪倫》中寫到的“忽聞岸上踏歌聲”。有一年唐玄宗上元節張燈時,踏歌的場面十分壯觀,助興者不止有宮中人,還有隸屬長安城的長安和萬年兩縣的衆多少女。

  如果不想在長安市内“逛吃”,周邊還有大把風景遊覽區。城東南角的曲江一帶,最值得一去。玄宗時期,人工擴大曲江,池内碧波蕩漾,蔚為壯觀。曲江南面是芙蓉園、紫雲樓;西面是杏園、慈恩寺;樂遊原、大雁塔也離此處不遠,多處景色彙聚,山水交映,怡然自得。上到天子,下到庶民,都可以在這裡遊玩、設宴、觀賞歌舞。

  《長安》裡,位于長安城東邊的靖恭坊舉行了一場馬球賽,唐玄宗的第十六子永王李璘,“先點金福丸”(指進球)。馬球是唐朝帝王和貴族階層喜愛的體育運動,唐玄宗本人就是“唐朝國家隊”的頭号球星。他四、五十歲時,還想着下場和晚輩較量,被高力士巧言相勸才罷休。天寶六年(公元747年),他還專門頒诏,将馬球作為軍隊訓練的課目。

  森林鹿認為,長安當時的娛樂活動是全國最豐富的,集中了當時最好的資源。“天寶年間是整個唐朝将近300年曆史期間,文化交流最繁盛的時期。整個社會形成紙醉金迷式的狂歡,雖然社會有很多問題,但是人們感覺不到,尤其是長安貴族上層社會,都覺得這是太平盛世,隻要休閑娛樂、享受就行了,有一種狂歡性的消費主義和享樂主義的風潮。”

  長安十二時辰背後的曆史情節(長安十二時辰背後的曆史知識)(8)

  長安不眠夜 由于宵禁制度,長安城的夜生活并不豐富。

  不過這不代表長安人隻能呆在家中等待天明。一些達官貴人常在自家宅院裡飲酒作樂,百姓也能去友人家過夜。入夜後的青樓也是長安城的熱鬧地。尤其是平康坊,那裡聚集了不少聲色犬馬之所,安史之亂後,這兒就成了長安有名的紅燈區。

  《長安》裡,丁瞳兒原本隻是坊牆邊上一處破落青樓裡的女子。張小敬向她打探龍波的消息,丁瞳兒精明地用情報達成自己的目的,提出要住平康坊裡最好的院子,還要用最伶俐的丫頭。事成之後,她或許能搬進平康坊的中曲(指小區)或南曲,因為大牌名妓都住在那裡。不過,要成為大牌名妓,靠的不隻是相貌,還有席糾(指酒席上的裁判官)和作詩的能力,具備這兩種才能,才有可能成為“頭牌”。

  長安十二時辰背後的曆史情節(長安十二時辰背後的曆史知識)(9)

  若是不願去青樓,還想找個地方歇腳,住客棧也是不錯的選擇。長安的旅店業頗為發達,尤其是位于東市西北的崇仁坊,是旅店聚集地。旅店附近,往往有酒樓、飯店,形成一片商業帶。胡商也在長安經營“波斯郾或者“胡姬酒肆”,李白就在詩中寫過“落花踏盡遊何處,笑入胡姬酒肆中”。進了客棧,要留意牆壁或柱子,上面會有其他旅客順手寫的詩詞。那時候沒有網絡,牆、柱就成了才子們的“微博”,要是對誰的詩感興趣,可以在下面重作一首,以示回應。

  到了上元節,宵禁取消,想要作詩就不用憋在旅館裡了。人們會穿上最好看的衣服,戴上最精緻的飾品,女人們塗脂抹粉,男人們意氣風發,孩子們手提花燈或玩具,出門賞燈看景,騎馬遊玩,對飲高歌。

  上元日不能錯過的觀燈活動,在興慶宮的花萼相輝樓舉辦。興慶宮内有兩個網紅打卡地,一個是臨街的高樓“勤政務本樓”,樓的南面有個大廣常另一個就是被稱為“開元第一樓”的花萼相輝樓,這個三層樓宇是大唐盛世的象征。天寶年間,玄宗喜在此地觀燈,樓下遊人如織。詩人張說有詩曰:“花萼樓前雨露新,長安城裡太平人。龍銜火樹千燈豔,雞踏蓮花萬歲春。帝宮三五戲春台,行雨流風莫妒來。西域燈輪千影合,東華金阙萬重開。”

  電影《妖貓傳》中也曾出現過花萼相輝樓和極樂之宴的情節,極盡盛唐之繁華。但在森林鹿看來,《妖貓傳》中的相關片段“除了名字以外,跟曆史沒有什麼關系”,“無論是場景、流程,還是裡面人物的互動都不太對勁”。

  電影中花萼相輝樓内部被設計成山洞一般的景象,怪石嶙峋,燈紅酒綠。“這就很奇怪了,長安哪裡出來一個挖在山洞裡的宮殿?”森林鹿說,“極樂之宴裡面的酒池肉林,唐玄宗在裡面敲鼓,楊貴妃随意走動和參加宴會的人交談,這個基本上在唐朝也不可能發生,那不是唐朝的形式。”

  森林鹿把上元節期間的長安形容為“夜間的狂歡”,此時的長安,燈火通明,絲毫沒有睡去的意思。

  ●參考資料:

  《唐代衣食住行研究》,黃正建著,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

  《唐朝穿越指南》,森林鹿著,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活在大唐》,侯悅著,四川人民出版社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時尚资讯推荐

热门時尚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