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電視追劇可能是一般家庭現在最平常的活動了,電視機也是尋常百姓家庭最普及的家用電器,有的家庭甚至有多台電視機,連衛生間裝電視的都有。電視節目也是豐富多彩,各個衛視、上星頻道,各種綜藝節目多得讓人眼花缭亂,無從選擇。
可是四十多年前,電視機還是很稀罕的、達官貴人家的奢侈品,一般家庭幾乎都沒有,或許一些大的單位可能有,但都當寶貝一樣供着,不是節假日或是重大活動日一般不讓看。當時電視節目也少得可憐,人們記憶中隻有“台”的概念,一般隻有一兩個台,除了中央台就是各省的省台,幾乎沒有什麼節目與欄目的概念。
那個年代剛剛改革開放,人們的娛樂生活還很貧乏,電視為人們打開了一道接觸外面世界的大門,對人們的思維方式的沖擊和改變影響巨大。所以大家對電視是趨之若鹜,千方百計地打聽哪裡有電視看,要是能看上一回電視,那要津津樂道好久。
第一次看電視
我爸媽都是長沙市一中的教師,當時學校有一台比較大的電視機,平時一般也是不讓人看的。記憶中第一次看電視,好像是1977年,我媽帶我在賀建文老師家看的。賀老師後來是我讀高二時的班主任。
當時她們家可能是一中最早擁有電視機的家庭了,因為她們家9吋的黑白電視機是賀老師的先生李叔叔自己組裝的。李叔叔很能幹,不僅組裝了電視機而且還裝了一台小冰箱,因此在他們家不僅能看電視還能喝到冰水。
在賀老師家看電視的次數也不多,記憶深刻的有兩次,因為這兩次她和我媽都去教研組備課去了,李叔叔也不在家,是把我一個人扔在屋裡獨自看的。
一次看的是一部由老牌影星馮喆主演的國産片《金沙江畔》,說的是1936年紅軍渡過金沙江,穿過藏區北上抗日的故事。馮喆也是我後來非常喜歡的一位演員,他還主演過《南征北戰》、《鐵道遊擊隊》、《羊城暗哨》、《桃花扇》等多部影片。可惜他後來婚姻不幸、命運多舛,文革中受到迫害自殺而亡,令人唏噓不已。
電影《金沙江畔》劇照
另一次看的是一部南斯拉夫電視劇《巧入敵後》,現在要問大家我國播放的第一部外國電視譯制片是哪一部,絕大多數人可能會說是美國的《大西洋底來的人》,那就錯了,其實1977年11月29日中央電視台(當時還叫北京電視台)播放的這部《巧入敵後》才是第一部,因那年鐵托總統訪華。這是配合的宣傳活動之一,也是中央台首次對外國影視劇的譯制的初次嘗試,由于當時電視還沒普及,所以這部片子沒有什麼影響甚至無人提及。
其實這部《巧入敵後》還是後來80年代曾風靡一時的前南電視劇《黑名單上的人》的續集《黑名單上的人歸來》中的一集。
《黑名單上的人》是一部令人懷念且充滿敬意的經典影視劇,是前南電影史上的轟動之作,在1974年首播後,至今為止已在塞爾維亞電視台播放了11次之多,最近一次是在2015年,在總人口隻有七百萬的塞爾維亞依然有着三百萬以上的收視率,真可謂是個奇迹。
《巧入敵後》劇照
該劇一共13集,每一集一個故事,都拍得緊湊動人、曲折起伏、充滿張力。特别是英俊帥氣的鐵希和機智幽默的普爾萊兩位主人公給人印象深刻。在該劇的演員中還能找到很多後來大家從一系列前南影片如《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橋》、《夜襲機場》、《縮小包圍圈》中所熟悉的身影。
該片的片頭曲也頗為吸引人,節奏緊張、躁動,令觀衆一開始就被一種壓抑、恐懼、黑暗、刺激的情緒所籠罩。
買了第一台電視機
80年代初電視機開始逐漸進入普通人家,那時候先買電視機的人家就像電影《你好!李煥英》中的情節一樣,夏天一到晚上就把電視機搬到屋外,架好天線,招呼左鄰右舍大家一起看。不管放什麼節目都是人滿為患,有時附近街道的人們都聞風而來,一個小院是人山人海,擠得水洩不通。
記得一次我一個住在出版局的同學叫我晚上到他們家小院看電視,那天晚上放的是由王心剛主演的《勐垅沙》,可是那天來的人實在太多,他們隻好把小院的大門關上不讓外人進了,但還有很多人還在扒門縫、爬牆頭不肯離去,我被堵在外面進不去,急得放聲大叫我同學的名字,最後是他媽出來把我接進去的。
80年代,左鄰右舍圍坐一起看電視
我們家買第一台電視機好像是在1981年底了,這是我媽托她的學生搞了一張電視機票,在解放路那時的大華商場買的一部日本樂聲牌的12吋黑白電視機,花了400多元,我媽當時還是找人借了點錢才湊齊電視機款的。
記得買回來不久,電視裡就開始放由祝延平主演的國産電視劇《武松》,令人記憶猶新的是播放的那晚,我和我表弟踏着好深的積雪,深一腳、淺一腳的從教育廳的外婆家趕回一中收看。
這款老版的《武松》堪稱經典,祝延平也被稱為最經典的“武松”。它是由山東電視台拍攝的,一共才8集,卻是分兩次拍攝的,1981年夏先拍了《醉打蔣門神》等3集,并于春節期間播出,引起轟動後才于1982年夏又續拍了後5集。
祝延平版武松
該劇也是國内第一部啟用專業武術演員精心設計武打、講究視覺效果的影視作品,參與此片拍攝與武打設計的有當時的全國武術比賽冠軍邱方儉(飾過路好漢)、曾在電影《少林寺》中飾演反派王仁則的著名武打演員于承惠(飾張團練)。他們設計的醉拳等武術招式讓無數普通百姓看的是如醉如癡。
我還記得當時我同學陳斌家還沒買電視機,他每周末就跑到我家來,和我一起收看英語教學節目《跟我學》。這是1982年初我國第一部原版引進的英國BBC情景會話節目,每周播一集,每集半小時,一開播便紅遍全國,掀起一股全民學外語的熱潮。陳斌學得很認真,從頭至尾很專注的跟讀,我卻是有點三心二意,我更感興趣的是每集最後5分鐘的故事短片。
換了18吋的彩色電視機
到1984年底,我家就換了一台18吋的彩色電視機。我記得很清楚,也是剛換成彩電,電視裡就開始播放一部26集的日本電視劇《姿三四郎》。此劇其實在1981年就已引進了,是由上海電視台引進譯制的,也是上海電視台的第一部電視譯制片。到長沙播出時已經晚了2年多。
該劇主要講述日本明治年代一位柔道家的傳奇故事,主演竹脅無我俊朗的外形吸引了大量觀衆的視線,使得姿三四郎那謙遜、刻苦、正直、忠貞的形象深入人心。該劇的片頭曲也很具日本特色,一個高亢的男聲在那裡聲嘶力竭、歇斯底裡地嘶吼着,叽裡呱啦的日語又聽不懂,讓中國人聽得不太習慣,都說跟拉不出屎似的。
《姿三四郎》的火熱程度可能現在大家無法想象,據說在上海播出時,一次一輛公交車恰巧停在一家商店門口,而商店裡正在播放此劇,于是乘客紛紛要求駕駛員停留幾分鐘,隻為不錯過該劇,而駕駛員也欣然同意,于是所有人便在公交車上觀看了《姿三四郎》,足見當時人們對該劇的熱情與癡迷。
說起該劇,其實我兩年前一個偶然的機會曾看過幾集,那是1982年暑假我參加一中的生物興趣夏令營到廬山植物園去參觀學習,那時條件艱苦,當時我們住在廬山一中,女同學就在教室裡打地鋪睡,男同學就把課桌搬到走廊上拼在一起當床,都睡在走廊。
有一天下暴雨,我們無法出去參觀,隻能留在學校裡。中間我和兩位同學去上廁所時,發現學校的小禮堂裡正在放錄像,放的就是《姿三四郎》。可是那守門的不讓我們進去,我們隻好在外面屋檐下爬着窗台,頂着暴雨在那裡看了約兩個小時,大概有三四集,全身都被淋了個透濕。
學校禮堂裡公開播放電視
随着電視機開始大量進入普通家庭,中國人的聰明才智在看電視上也得以發揮,一是制造出了電視放大鏡,把它放在小電視機的前面,屏幕頓時大了許多,二是在電視機熒光屏上貼上一張五彩透明塑料片(電視放大鏡也可如此),于是乎原來的黑白圖像變成了彩色的。
我的一個同學家裡就一直用着這種貼着塑料片的放大鏡,而且别人家的電視機都換了好幾代了,他們家直到2000年還在用。小電視變大電視,黑白變彩電,高手一直在民間啊!
大概是從1980年開始吧,每到周末,一中也開始對教職工開放播放電視了,一開始是在當時科學館的小禮堂裡播放,到了夏天因天氣熱就把電視機放在禮堂門口播放,大家都自帶闆凳、搖着蒲扇坐在外面看,沒帶凳子的就站着看,裡三層外三層好不熱鬧。
我記得高倉健的《追捕》就是在禮堂門口看的。還有1982年暑假我們在這裡看熱播的《蝦球傳》,我們幾個子弟排成一排站在最後,看着看着,突然發現站在旁邊的“維寶”不見了,找了一圈也沒看見。
高倉健《追捕》劇照
原來我們站的旁邊有一個流泥井,當天井的蓋闆壞了,蓋闆隻能蓋上一半,另一半是空着的,“維寶”可能看電視太投入沒注意,不經意間一腳踩空掉了下去,他在下面喊,我們一時也沒聽見,好在人無大礙,隻是大腿被劃了一道大口子。多年後我們談起此事還都笑得前仰後合。
說到《蝦球傳》,這是一部當年紅遍大江南北,由廣東電視台攝制的8集電視劇,也是内地第二部電視連續劇。該劇成功地塑造了一個從流浪少年成長為革命戰士的“蝦球“的形象。
片中由成方圓演唱的主題歌《遊子吟》也迅速成為當時最流行的一首歌,每當“都說那海水又苦又鹹,誰知那流浪的悲痛辛酸,遍體的傷痕,滿腔的仇怨……”這低沉、憂傷的歌聲響起時,人們的眼前幾乎都會浮現出“蝦球”無助地奔跑在海邊的樣子,并為他的命運一掬傷心的眼淚。
據說該劇在上海放映時,有個地方許多觀衆擠在一個小木樓上觀看,竟發生了塌屋死傷14人的慘劇。後來,香港電視購買了該劇的播映權,因此《蝦球傳》也成為第一部打進香港、東南亞地區的大陸電視劇。
那些年我們看過的電視劇
剛才提到《蝦球傳》是大陸第二部電視連續劇,那麼第一部是哪一部呢?那就是1980年播出的由王扶林導演、張連文等主演的9集電視連續劇《敵營十八年》,講叙的是秘密黨員江波隻身深入虎穴,與敵人周旋,終于迎來解放的故事。
片中的主題曲《曙光在前頭》也是被廣為傳唱,以緻後來每當人們将要完成一項工作或是任務卻遇到困難時,都用劇中的歌詞:“勝利在向你招手,曙光在前頭”相互調侃着,鼓勵着。2008年此劇又被翻拍成由杜淳等主演,分3部,總共120集的長劇,故事情節注水嚴重,讓人實在看不下去。
學校後來又把電視轉到科學館的梯形教室裡播放,因此每到星期六的晚上,梯形教室裡總是人頭攢動,熱鬧非凡。記得當時中央台開播了中國第一部引進的美國科幻電視系列片《大西洋底來的人》,每個星期隻播放一集,我們一幫子弟更是早早就去搶占位置了。
劇中的兩位男女主人公麥克和伊麗莎白成了大家的偶像,男孩子們都幻想能以麥克獨特的海豚式泳姿在水中自由地遊來遊去,麥克穿戴的蛤蟆鏡、喇叭褲更是風靡一時,成為當時社會上流行的穿着。
1980年10月,央視又開播了引進的第二部美國電視系列片《加裡森敢死隊》,這部由上海電影譯制廠譯制,五個主要角色分别由童自榮、喬榛、楊成純、施融、尚華配音的經典之作更是引起了轟動。冷峻英武的加裡森、足智多謀的“戲子”、冷酷飛刀的“酋長”、擅開保險櫃的“卡西諾”、擅于偷竊、抽科打渾的“高尼夫”不知迷倒了多少大衆。
說到看這部劇,我還記得有一次臨近期末,我媽不準我出去看,要我在家做作業複習功課,學校也停止播放了。我坐在桌旁是如坐針氈,心裡癢癢的根本無心複習,估算着快到播映時間了,借口數學題不會做要出去問題目就溜出了屋,當晚已記不清是跑到誰家去看的了,隻記得那晚播的這一集因前面插播什麼節目推遲了約半小時,我看了一半又怕太晚回去露餡被家裡罵,隻得萬般不舍的回家了。
可惜這部26集的劇集播到16集後就被停播了,理由是:影響惡劣,許多孩子學酋長飛刀學壞了,全國各地也出現了很多形态各異的“敢死隊”,導緻“社會治安不穩”,中央台備感壓力不得不停播此劇。現在想起來,實在太可笑了,和當今充斥熒屏的拳頭加枕頭的場面相比,這部劇實在是幹淨得不能再幹淨了。
在這裡我們還追過日本電視連續劇《排球女将》,還記得“晴空霹靂”、“流星火球”、“幻影旋風”嗎?那時候大家隻要一聽到主題曲《燃燒,攻擊》就感到熱血沸騰,荒木由美子飾演的“小鹿純子”就代表勇敢、堅強、永不放棄,激勵人們奮勇拼搏、團結向上。據說馬雲就十分迷戀她,視之為精神支柱。
還有《血疑》這部被稱為“黑白電視時代最動人的愛情故事”的劇集,幸子的身世之謎、大島茂深沉的父愛、幸子的病情以及與光夫的愛情牽動了無數人的心,不知賺得了多少人的眼淚。山口百惠與三浦友和也成為當時中國人民最喜歡的日本明星。“幸子裙”、“光夫衫”也成了當時流行的穿着風向标。
《血疑》劇照
還有《萬水千山總是情》這部TVB十部收視率最高的電視劇之一,汪明荃将一個樸實美麗而又勇敢堅強的女子形象刻畫得入木三分,讓觀衆難以忘懷。由她演唱的同名主題曲也脍炙人口。
還有《大俠霍元甲》這部第一部在内地播出的港台電視連續劇。“以鮮血喚醒沉睡之獅,任鐵拳洗雪病夫之恥”。央視播出時真的是萬人空巷,模仿“迷蹤拳”也成了潮流。“萬裡長城永不倒,千裡黃河水滔滔。”誰人都會哼兩句。随後播出的《陳真》、《霍東閣》也引發了收視狂潮。
還有《再向虎山行》,這是一部超級武打傑作,一段懲惡除奸、弘揚正氣的傳奇。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南滄海、北鐵山,一嶽擎天絕世間。随着此劇的熱播,街頭巷尾随處都能聽到人們唱着“老包!喂,老包!”,那本是此劇的插曲兼片尾曲,後來人們才知道那應是“留步!喂,留步!”。
通過電視見證重要的體育事件
通過電視我們不僅追了很多電視劇,還收看到了很多高水平體育賽事的實況轉播,如1981年我們收看了“豐田杯”足球賽巴西弗拉門戈隊3比0勝英格蘭利物浦隊的比賽,這是當時最高水平的世界俱樂部隊之間的較量,“白貝利”濟科梅開二度給我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當然第二年的西班牙第12屆世界杯足球賽的轉播更是讓我們過足了瘾。
在這裡我們還目睹了中國女排首奪世界冠軍的全過程,看比賽時教室裡是人聲鼎沸,叫好聲、歎息聲,歡呼聲此起彼伏,聲震屋頂,為女排姑娘打出的每一個好球、取得的每一場勝利歡呼着、激動着。
1981年中國女排為中國三大球運動奪得第一個世界冠軍
還有男籃的亞洲錦标賽,當時以王立彬為首的中國男籃橫掃亞洲,赢每個對手都至少二十分以上。我甚至以為中國男籃都世界無敵了。可是突然在電視中收看到了幾場“NBA”的籃球比賽,一下子就被那眼花缭亂的球技驚呆了,才知道什麼是世界最高水平的籃球賽;才知道中國男籃和世界水平的差距有多大。
當時我最欣賞的“NBA”球星不是喬丹,而是底特律活塞隊的外号“微笑的刺客”的伊塞亞托馬斯,這個身高隻有1.85米的小個子在長人如林的籃球場上以他閃電般的突破如入無人之境,令人歎為觀止。
說到看比賽,有一次我們在周新生老師家裡觀看第12屆西班牙世界杯亞洲區預選賽最後一場中國對新西蘭的比賽,随着賽況的起伏,我們一大班人大聲歡呼着、跺着腳叫罵着,差點沒把他家的樓闆搗穿。
這場比賽中國隊最後以1比2失利,第一次失去了世界杯參賽權。終場哨響後我們都無比痛惜,我同學陳自強(現在著名的一中足球隊總教練)氣得抱起周老師那台剛買不久的14吋的黑白電視機就要往地上砸,吓得周老師連忙抱住他,嘴裡不停地說:“自坨哎,電視機是我的咧!是我的咧!”
還有一次是1985年的5月19日,正好是當年我們高考預考的前一天,轉播世界杯亞洲區預選賽小組賽中國對中國香港的比賽,第二天要考試了,再臨時抱佛腳也來不及了,幹脆放松一下吧。當晚,是陳自強帶我和維寶、浩寶一起到學校一位職工家看的,他家正好剛搬了新房而且新買了一台20吋的大彩電。
為了看這場球,我們4個人還湊了5塊錢給那位老兄,陳自強當時已頂職參加工作,他就出了2塊,我們3個還是學生,就每人湊了1塊,其實事後還是蠻肉痛的,畢竟那時候我一個月的零花錢都隻有2塊。
那場比賽其實中國隊隻要打平獲得一分就可以鎖定小組第一出線了,但剛剛獲得1984年亞洲杯亞軍的中國隊心氣很高,輿論也一直認為中國隊至少能以2:0獲勝。在這種氛圍下,最關鍵的時刻中國隊先是輕敵,後又急躁,最後1:2輸掉了比賽,痛失了進軍1986年墨西哥世界杯的絕佳機會。
這一天對于中國足球來說是黑暗的一天,賽後失望的8萬球迷為此痛哭流涕,在沉痛的打擊中爆發了,他們開始圍堵雙方球員,沖出體育場沿街破壞公共設施,掀翻焚燒過往車輛,恣意辱罵襲擊外國人,北京市委迅速調集大批警力,當場抓獲了100多名肇事者。這就是中國足球史上最大的惡性事件——震驚中外的“5.19事件”。
看完比賽我們也是無比沮喪、郁悶,第二天我們在10中參加考試前,走廊上還有很多同學在談論這場比賽。
長沙電視台開播,《上海灘》風靡一時
1985年5月1日,長沙電視台正式開播,當時還辦了一份長沙廣播電視報,取名叫“空中之友”。首播就是香港電視劇《上海灘》,每天晚上播3集,中間還不插播廣告。此劇一播出立即引起了轟動,黑帽、風衣、白圍巾的經典“許文強”造型風靡一時,連街上也到處回響着“浪奔、浪流,萬裡滔滔江水永不休”那令人蕩氣回腸的歌聲。
周潤發版《上海灘》劇照
可是當時我們臨近高考,内心煎熬得很,最後終究抵不住誘惑,我和維寶就借着每晚去教室自習的機會,溜進了學校的電視室。當時班上坐在我後面的兩位美女同學她們也想看得很,但又不敢去,于是就慫恿我們去看,然後第二天要我們講給她們聽。
當我繪聲繪色地講到“許文強”趕到教堂想阻止馮程程與丁力的婚禮的情節:“周潤發演得真好啊!他大叫一聲‘程程’,然後眼眶頓時紅了,淚水就在眼眶裡打轉,那種痛苦、不甘、欲罷不能的神情簡直是絕了,馮程程回過頭來,向文強投向那哀怨的眼神,然後緩緩地默默地轉過身去。”聽到這裡,那兩位女同學都留下了傷心的淚水。
放完了《上海灘》長沙台緊接着又播《射雕英雄傳》,我的個乖乖,真的害死人啵,還讓不讓人安心複習了?《射雕英雄傳》這部小說,我讀初中的時候就通過當時很流行的一本雜志《武林》上的連載看過一小部分,可惜隻連載到“梅超風”大戰“江南七怪”就停止連載了,後來想借這本書看也一直沒借到。
現在能播電視劇了,自然對我們吸引太大了,這部劇集又長,分3部一共60集,就是和現在的劇集相比也算長的了。無奈,高考臨近,實在不能再繼續去偷看了,所以除了第一部《鐵血丹心》偶爾去偷看了幾集,後面的劇集雖萬般不舍也隻能忍痛割愛了。
後來的電視劇不好看了?
時間的沙漏,總是逝去的一頭越積越厚,一切過往猶如唱片,最後都堆積成一圈一圈的音符,如殘陽中抹之不去的餘輝。讀大學直至參加工作後當然還追過不少劇,如:《凱旋在子夜》、《阿信》、《女奴》、《卞卡》、《神探亨特》、《濟公》、《八月桂花香》、《八仙過海》、《便衣警察》、《雪城》、《渴望》、《編輯部的故事》、《我愛我家》、《北京人在紐約》、《康熙微服私訪記》、《東京愛情故事》、《過把瘾》、《蒼天在上》、《來來往往》、《英雄無悔》、《北京夏天》、《刑警本色》、《永不瞑目》……
上圖:《北京人在紐約》;下圖:《編輯部的故事》劇照
但2000年以後我看電視基本就鎖定中央5台等幾個體育台,隻看一些體育賽事的轉播,幾乎很少追劇了,總覺得後來的劇集和少年時代相比少了點什麼,再也找不到那種感覺了。
其實不是後來的劇不好看了,而是時過境遷,青春越來越遠,那美好的歲月再也回不去了,那青春時期獨有的感覺一去不複返了。
回憶是一條緩緩流淌的河,是一條沒有盡頭的路,一切逝去的春天,都是美好的,那些青春、沖動的記憶會永遠珍藏我們的心底,永不褪色,永不忘懷。
*本文由城市記憶CityMemory獨家發布,作者 | 魏鷗,編輯 | 明明。圖源網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