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筱夭一起解析由海清、童謠、張松文主演的都市情感劇《心居》
第一回 顧磊死因折射的現實問題
《心居》可能是《人世間》後可能又一部被廣大觀衆讨論的熱播劇了。
随着前八集劇情的展開,顧家的矛盾徹底的被激化,姑嫂的矛盾随着顧磊的意外死亡,徹底的走上了不可調和的地步。
那麼,顧磊的死亡,到底給我們揭開了顧家怎麼樣的矛盾呢?
今天,請大家跟随筱夭一起解析一下顧磊死亡的原因,這其中有太多的暗含的映射。
《心居》到底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 《心居》講的環境就是上海繁華的都市,一家人生活中的矛盾沖突,開劇就是圍繞着房子的故事展開。
《心居》是由滕華濤執導,海清、童瑤、張頌文領銜主演。
該劇片名《心居》既是形容“人之所居”的一份安定狀态,也是表達“心之所處”的一種人生态度。
劇中,不管是希望擁有一方象征着獨立與認可的小家的馮曉琴,還是在努力給家人提供更好的生活照顧,和對理想愛情奮不顧身去追求的顧清俞,無不展現出現代都市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通過自身努力,換取安穩陽光的生活,以及對自我身份的歸屬與認同。
故事應該是治愈性質的,外來媳婦馮曉琴和姑姐該如何和解是該劇的主題故事。
關于劇中的人物設定,筱夭還是有一點自己的意見的,海清扮演的馮曉琴,向着比自己小的大姑姐稱呼的時候,還是讓人有點不适應,難道就不能安排一下顧磊是大哥嗎?
顧磊的死因,折射出太多的現實生活問題。 開劇就給我們塑造一個怕老婆、有能力有限的丈夫顧磊,他姐姐有一句總結得非常到位,就是:“你想孩子一樣被你老婆管着。”
可是這個家難道不是馮曉琴一個人在管着嗎?
清晨一家人的早餐問題,還有孩子的學業問題,顧家一大家族每個月的聚餐,不都是由馬家姐妹操勞着嗎?
第一個問題 —— 外來的馮曉琴難道就該是顧家人的保姆嗎?
劇中大家都為馮曉琴叫屈,憑什麼顧家可以這樣對待馬曉琴,難道就因為馮曉琴是外來媳婦嗎?沒有工作嗎?
顧士宏作為顧家的家長,沒有調和好自己女兒和兒媳婦的關系,一出問題就找女兒回家商讨對策。
自己姑娘婚姻都沒有整明白,讓顧清俞去調和顧磊和馮曉琴的關系,可能嗎?
顧清俞清高、看不起馮曉琴的樣子,難道顧士宏沒有意識到嗎?
開劇就是兩個人的劇情對比,一個優雅、雅緻的生活;一個為了生活,忙得焦頭爛額的;
不一樣的生活背景,顧清俞怎麼能理解馮曉琴的辛苦呢?
自己的兒媳想要買房子是很現實的問題,現實中的生活可能都是男方家庭出首付,小兩口還房貸。
這就是現實中最真實的現象,那麼為何顧士宏開始怎麼就不支持馮曉琴買房子呢?
不是害怕,馮曉琴買好房子後不去照顧他們,他們顧家的所有人都是把馮曉琴當做他們顧家的保姆。
非得逼迫馮曉琴和家裡人鬧得不可開交,才拿出自己的五十萬交給馮曉琴嗎?
還有就是蘇望娣對馮曉琴的看不起,自己都被親家看不起了那又為何看不起馮曉琴姐妹呢?
但是,蘇望娣和顧世海夫婦對待兒子顧昕,做得比顧士宏要好,買房子的首付款還是掏的。
顧家無論是誰,包括顧家奶奶都沒有把馮曉琴當做他們的親人,吃飯的挑剔勁,好像就是我們的馮保姆服務的不夠周到。
第二個問題——馮曉琴為何要把馮家的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呢?
我們從劇中知道馮曉琴被顧清俞看不起,就是太有心計,為了成為上海人嫁給了自己能力一般的弟弟顧磊。
甚至,馮曉琴還把自己的妹妹帶到顧家。她難道不知道這樣會讓顧家更看不起自己嗎?
身為姐姐,是有義務照顧好自己的兄弟姐妹,但是那也是在自己能力之下,既然自己不具備這種能力,又何必逼迫自己的丈夫去求大姑姐呢?
顧清俞給妹妹找的工作,自己的妹妹有沒有能力勝任,這又是何苦呢?
現實中的“伏魔弟”引起的婚姻問題不在少數,還有就是為了娘家掏空夫家的也是存在的現實問題。
馮曉琴簽下買房合同的想法就是可以把自己的父母甚至弟弟接過來了。
孝敬父母沒有錯,照顧姊妹沒有錯,但是逼迫夫家這樣做,難道馮曉琴沒有問題嗎?
馮曉琴和顧磊的婚姻問題,馬曉琴摻雜了太多其他的設想,張嘴就是向大姑姐借錢一百萬,她的其他私心也是顧清俞害怕的。
《心居》之所謂被大家熱議,通過劇情真實反映當下我們現實社會的真實問題,觸動我們的内心。
關于《心居》這部電視劇,大家怎麼看呢?歡迎大家到評論區發表自己的看法進行交流!
原創碼字不易,請大家點贊、轉發、評論支持!謝謝
我是@筱夭說劇 關注我,我們一起解析當下熱播劇,分享劇中人物的精彩故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