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法庫縣曆史傳說

法庫縣曆史傳說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7-19 16:10:02

  【法庫老故事】法庫民俗

  法庫地區是個多民族居住的地區,各民族在長期的生活中,互相影響,互相融合,既有共同的民俗,又有各自的特點。從清中葉到解放前,法庫地區的少數民族,他們在飲食、服飾、婚姻、節日、禮儀等方面,和漢族既有共同點,又有不同處。這就使法庫地區的民俗呈現出五色缤紛的局面。

  (1)節日

  春節。是法庫各族的共同節日。解放前過春節和現在過春節有很大差異。春節是一年當中最隆重的節日,也叫“過年”。傳說,“年”是古時一種怪獸、它在人們豐收時到各家搶奪果食。它怕紅色、響動,因此,為防止“年”的侵擾,各家各戶過年時、要放鞭炮,貼紅色的對聯。每年臘月下旬就開始作過年的準備,并形成諺語:“二十三竈王升天(過小年,升竈王爺),二十四寫大字(用紅紙寫對聯、福字等),二十五掃塵土(打掃衛生),二十六買年肉,二十七殺年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貼倒酉(貼對聯),三十坐一宿,初一上街走(拜年)。”農曆三十晚稱除タ,午間就開始供大紙,半夜子時接神,開門,去院中擺上供桌,生木頭火,放鞭炮。向神佛叩頭,晚輩向長輩拜年,然後煮餃子吃。初一早到親朋好友家拜年、問安。

  回族雖然也和漢族一樣過年節,但不燒香拜神佛,不貼對聯。每年要過三大宗教節日,即大爾代節(大開齋節)、古爾邦節(小開齋節)和聖紀節。這些節日到來都要做豐美的食品,自食或作為禮品送人。

  滿族比較重視續家譜、敬祖、給老人拜壽等活動。他們保留了原女真人頌祖的遺風,壽宴間除有壽酒、壽桃、壽面外,還伴有滿族的歌舞。據《柳邊紀略》記載:“滿族有大宴會,全家男女,必要疊起舞,大率舉一袖手額,反一袖手背,盤旋作勢曰莽勢,中一人歌,衆皆以空齊二字和之,謂之空齊,蓋以此為壽也。”此外,拜壽的親族晚輩,要為壽宴獻活牲,然後團團圍坐,共飨滿族特有的火鍋。

  蒙古族的節令更多,更講究。一年之中有供佛、祭星、祭鄂博、祭火等節日。

  錫伯族過“西遷節”,又稱“懷親節”。乾隆二十九(公元1764年)農曆四月十八日,從盛京(今沈陽市)及所屬鳳城、遼陽、開原、岫岩、熊嶽、錦州、撫順等十五個城鎮,選調善騎射的錫伯族官兵1020人,攜同家屬3273人,調往新疆伊犁駐防戍邊。這樣農曆四月十八日,便成了錫伯族的傳統節日,叫作“杜音拜專紮坤”。

  (2)婚喪

  法庫地區各民族,由于長期居住在一起,互相影響,婚姻喪葬習俗逐漸大同小異了。解放前的婚姻喪葬習俗既有健康的傳統,也有糟粕的内容。

  法庫縣曆史傳說(法庫老故事法庫民俗)(1)

  婚姻。解放前,在婚姻問題上,各民族的青年男女都講究門當戶對,都信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都講求屬相是否相忌或相克。偶而也有戀愛結婚的,但必須與上述不成文的規定相一緻。結婚亦需雙方家長同意,履行舊式的婚煙禮儀。比如提親、訂婚、議娶、結婚、圓房等過程。

  漢族的婚煙習俗,大緻是經媒人介紹,雙方父母同意,即舉行“定親酒”。這時男女雙方父母可以到對方家相看,喝酒,叫作“定婚”,但是男女本人還不能見面。過一段時間,擇吉日舉行婚禮。先由男方父母到女方下聘禮,約定結婚日期。結婚時,新娘提前一天被送到男方村屯的某一家(稱下處)住下,第二天寅時或卯時娶親。男方用紮彩綢的轎或車到“下處”接新娘。新娘無論冬夏都要穿上紅棉祆、綠棉褲,蒙上紅蓋頭,由娘家哥哥或叔叔把新娘抱上車或轎,婆家給“下處”二塊肉,稱“離娘肉”。當喜車或喜轎啟動時,鼓樂齊奏,鳴鑼開道。路過井或廟時,要用紅氈遮住喜車或喜轎。到了婆家大門口時,婆家要關上大門,叫“憋性”。過會兒オ開開大門,喜車或喜轎進院。新娘由人扶着,在紅氈上走到天地桌前。新郎身着長袍馬褂,頭戴帽頭,獅子披紅,也站在天地桌前。天地桌上擺着香鬥、斧子等,由司儀喊:“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對拜,進入洞房”。新娘進洞房時,要邁過門檻上放着的馬鞍和兩串銅錢,表示福貴平安之意。還有兩個小女孩遞寶瓶壺。新娘上炕要登一個高粱口袋,意為步步登高。新娘要向一個方向坐一個時辰,叫“坐帳”。“坐帳”後,由新郎揭去新娘的蓋頭。這時娘家給新郎擺上一桌酒席,由小舅子陪着吃,叫“管大飯”。新郎吃完飯,新娘下炕,換上時裝衣褲,梳洗打扮,給長輩叩頭、裝煙、認親。之後,娘家人就回家了。晚間入洞房,新郎、新娘吃寬心面。

  滿族隻是說法不同,其過程被稱作“相門戶”、“小定”、“問話”、“過禮”、“完婚”等程序。但某些過程或環節上也有差異。錫伯族男女青年在新婚之夜“搶骨頭”(後改為搶“肘子”)的風俗迄今尚存。蒙古族也有類似的習俗,稱之為“搶太陽”(即當清晨太陽剛出來之際,男女雙方奔向太陽)。朝鮮族“爬子窗"(“子昌”之意,新郎從正門進入洞房,新娘從窗口進入洞房,但在窗子内外加上梯子,新娘讓人攙扶上下)。過去回族除了規定禁止與其他民族通婚外,每當姑娘出嫁時,娘家都要陪送一個銅壺叫“湯瓶壺”,作沐浴用。回族是一個愛清潔的民族,清潔習慣的養成與作禮拜時要進行小淨(洗臉面、口鼻和手腳)或大淨(洗全身)有關。伊所蘭教認為人結婚是聖行,新娘新郎要大淨,女家還要為新娘用線絞去臉上的毫毛,稱“絞臉”。

  喪葬。滿族與漢族沒有什麼不同。解放前,當某個人死了,兒女們乘老人沒咽氣時,穿上壽衣(包括壽鞋、壽帽),擡到停在屋地中間的門闆上,然後指路、報廟、停屍、入殓、守靈、送殡、下葬等許許多多陳規陋習,随着社會改革的深入進行,有些已不複存在,但殘餘猶存。由于蒙古族笃信喇嘛教,因此在解放前,當老人死了,要請喇嘛誦經、超渡亡靈的事經常發生。在滿、漢兩族有權勢的人家老人死了,也請和尚或道士通經,以使死者升入天堂享福,免墜地獄受罪。法庫境内漢、滿、蒙、回、錫伯各族,解放前都盛行土葬。靈柩用車拉或人擡,視墳茔地遠近而定。講排場的人家茔地雖遠也盡量用人拍;擡杠多少,不單由棺材的大小輕重而定,在某種程度上也是權勢大小和财産多少的顯示。起靈時要由長子摔壞燒紙的泥盆,點燃死者的枕頭和衣物,用靈幡引路一直送到墳茔地下葬。富有人家,還請畫匠紮車馬人,也要在下葬時焚燒。靈車經過途中要漫撒紙錢,親人們可盡情哭訴,但埋葬後歸來的路上不準再哭。回族的喪葬則不同,當老“無常”(即死了之意)主張當日埋葬,俗稱入土為安。要下葬前,分貧富貴賤,将死者用清水沖洗後用布包身,放在經匣(裝屍的靈匣)内,由阿訇主持者“納在”(殡儀)後,擡到事先準備好的墓穴中。解放前朝鮮族的送葬儀式與其他族略有不同,一般靈厘較小,四至八人擡杠即可。在起靈後要唱喪歌,走三步退兩步。每擡一段路程把靈匣放下飲酒。墳地雖然不遠,但一次送葬幾乎用去半天的時間。解放後這種情形很少見了。

  (3)禮儀

  生活在号稱禮儀之邦的中華民族,都是很講究禮儀的。假如你走到滿族聚居的地方,不論你走到哪家農戶,主人都會熱情讓你脫鞋上炕,越是貴客越是往炕裡讓。蒙古族更是以熱情好客著稱,蒙古人見面互緻問候,邂逅相逢的陌生人,也要問好。不論貧富客來敬茶,是蒙古族傳統的禮節。敬茶時,一定要用雙手。如是貴客,除了茶點外還要敬酒,并唱傳統的敬酒歌勸酒。當你接過主人盛情的美酒一飲而盡時,确實能體會到那種“相逢意氣為君飲”的豪情。蒙古族的禮敬用品,最上者為哈達。哈達的料為絲綢、絹、布等幾種,大多為白色,其長短不等。一般禮尚往來,一尺三至三尺,重大的禮儀用三尺以上的。蒙古族禮節頗多,每逢客至,全家老少出門迎接,由家中人依次向客人問安。男子曲右膝下垂,俗稱“打雙千",現在一般情況下人們多握手問好。客人進屋,要掀門簾左邊,不能踩門坎。進屋後多坐左邊,即“西邊”,上首(即北面)多為尊長者所坐。如拜見父母尊長以及喜慶場合時,均以哈達相獻,以表示敬重之意。主人獻奶茶,客人要用右手接。喝奶茶時,喝畢可再要,不喝時以示不要了。主人沏好的茶,不能不喝,對主人的敬獻不可推讓。主人給客人敬酒時,要用雙手接,将酒一飲而盡,還要給主人還敬酒,席間唱贊美友誼的歌曲勸酒敬酒。

  (4)飲食

  滿族喜歡吃黃米面饽饽(粘豆包或粘火勺),白片肉和灌血腸早就受到滿族的喜愛。滿族農民普遍養豬,相傳滿族狩獵者第一個征服的對象就是野豬。吃豬肉喜肥不喜瘦,豬腿上的關節啃後卸下來給孩子們玩。這就是東北姑娘至今還很喜歡的傳統玩具“嘎拉哈”。滿族不吃狗肉,忌帶狗皮帽子。每逢喜慶的日子,全家共享滿族特有風味的火鍋。火鍋又分專吃飛禽的天上鍋;專吃江海鮮味的水中鍋;專吃林中野性的地上鍋。也有混合吃法,在火鍋裡,既有雉雞肉,又有海蟹,還有免肉。近代又出現了“什錦鍋”、“三鮮鍋”等别具風味的小吃。

  法庫地區的蒙古族,以糧食作物為主食,喜吃白面、大米、黃米炒米和炒面。副食喜吃牛、羊肉及其他肉類。還用面食、蔬菜和肉類做腸,即面腸、血腸、肉

  腸,色澤味道俱佳。不吃驢、馬、騾肉,忌食病死的牛羊肉。喜飲奶茶、紅茶,俗語說:“甯可三日無糧,不可一日無茶”。吃了肉食之後,飲茶使人感到清爽、舒适,油膩之感頓時消失。這一嗜好,已影響到法庫境内居住的其他各族。

  回族以米面為主食,吃牛、羊肉,忌吃豬、狗、驢、馬、騾和一些兇猛野獸的肉;禁食自死的動物和血制品。每逢節日喜炸油香(将和得較軟稍加發酵的面粉,用手拍成大碗口大的餅,用豆油炸制而成),并把它作為禮品送給街坊鄰裡。盡管各地回族習慣不一,但回族婚宴有一個特點,一般不招待煙酒,即席吃飯,吃完散席,十分利索。這種宴席比起煙霧騰騰、吆三喝六、觥籌交錯、又吐又嘔的婚宴來,顯得更加溫文爾雅,清新獨特。

  錫伯族由于受滿族的影響,不吃狗肉、不戴狗皮帽子。

  朝鮮族在飲食上,主食主要是大米,特别喜歡的是吃狗肉,每頓飯離不開辣椒;特殊風味的食品有打糕、冷面、辣白菜、辣椒醬。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