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微不至的照料
我終于擁有一隻小鳥鳥了。雖然它不是我用孵化器孵出來的,但這一點也不妨礙的的興奮與激動。
前一陣子,小康家的鹦鹉生蛋了,鹦鹉媽媽、爸爸盡職盡責,輪流孵化寶寶,還不讓主人靠近查看。最近,有兩個小家夥陸續出世了。小康就偷了一隻出生三天的小崽崽送給我。說實話,挺不好意思的,覺得對不起那對鹦鹉夫婦呢!
這個崽崽太小了,一身粉紅色的嫩肉肉,隻有背上長了細細密密的嫩黃色絨毛。大腦袋光溜溜的,頭頂上的血管清晰可見;眼睛還沒睜開,向外凸出,被一層薄膜包裹;脖子細細的,還不能完全支撐起那個大腦袋。聽到一點響動,小崽崽勉強地、努力地用粉粉嫩嫩的細腿小腳顫顫巍巍地支撐起肥肥的身子,蹒跚挪步;耷拉着的脖子也挺起來,頂着個光光的大腦袋,晃晃悠悠、搖搖欲墜,看得人心驚膽戰,生怕它一頭栽倒;那一對才長了幾根絨毛的小翅膀像一對船槳一樣奮力劃動着、扇動着,助力自己站起來、挺起頭;它嘴裡發出唧唧唧唧地鳴叫聲,仰起頭,張開嫩紅的大嘴,嗷嗷待哺——它以為媽媽要給它喂食了!
見此情景,小康就手把手地教我沖奶喂鳥。水燒開後,晾至六十度左右,因為水溫過高,會燙死奶粉裡的營養成分。倒少量鹦鹉奶粉于量杯中,加适量水沖泡攪動,一周内的小寶寶可以沖稀一點,便于消化。喂鳥前,先在手背上滴一滴試試溫度,然後開始喂鳥。小康邊講邊示範:用手輕捏鳥頭,拉直脖子,用專用尖嘴勺輕觸鳥嘴,待嘴張開後,勺子微傾,随着鳥兒的啄吸,食物慢慢進入鳥嘴。這個過程一定要細心,一定要小心,千萬不能把鳥兒嗆着,一不留神,就會把鳥兒嗆死。我看着、聽着,覺得頭皮發麻,這也太難了!
喂完一小勺,小康讓我親手實踐一番。我戰戰兢兢地接手,感覺是無從下手。這麼弱小的、嬌嫩的、可憐的小東西,仿佛我的大手一碰上它,它就會倒下,它就會受傷,它就會疼。我屏息凝視,小心翼翼地用左手的拇指、食指捏住鳥頭,輕輕向上,拉直脖子,右手握着勺子,舀上奶水,送到小家夥的嘴邊。可能是姿勢不對,小崽崽不舒服,它在我手裡掙紮着,就是不張嘴,急了我一聲冷汗。小康笑着說:“别緊張,把崽崽放桌子上,你把它都提起來了。”我回過神來,看手中的小家夥确實已經懸空,慌忙放下它。待定定神後,再次實踐。折騰了好幾分鐘,崽崽的嗉囊鼓了一個小包,總算喂完了!确實很難呀!
臨别前,小康再三叮咛:一周内的小崽崽要兩小時喂食一次,晚上也得喂。喂的勤、喂的好,鳥兒才能發育好。喂完後,就放在保溫箱 ,讓寶寶多睡快長。我暗自慶幸——多虧放假了,可以完成兩小時喂鳥一次的艱巨任務。至此,我當鳥媽媽的願望實現了。
當誰的媽媽都不容易!我盡心盡力地照料起鳥兒來。卡準時間,燒水、沖奶、試溫、喂食,每個步驟都不敢馬虎,從最初的手忙腳亂到後來的得心應手。半夜更是不敢含糊,上好鬧鈴,睡眼惺忪中爬起來,努力使自己清醒,就怕自己一迷糊,嗆了小寶寶。我自嘲不已——當年女兒出生,我都沒費過這個神。
小薄荷在幹什麼呢?她是個認真負責的監工呀!她寸步不離地跟着我,觀察我的一舉一動,瞪着大眼睛盯着小崽崽看,剛開始還湊上前去嗅一嗅,見我老趕她,就蹲在旁邊看;見我喂完了,還走向裝奶的小杯子,在桌子上空刨,試圖将食物蓋住,真是迷之行為。看的次數多了,她改蹲姿為卧姿,唯一不變的是神情專注,态度認真。半夜三更,我一起身,她就躍上桌子,占據有利地勢觀察。最神奇的是,昨晚三點多,是薄荷覺醒了我,是不是提醒我起來喂鳥呢?就目前情況看,薄荷沒有攻擊崽崽的舉動,但她畢竟是動物,貓撲鳥是天性,我還是得管住貓咪,别讓她上了小崽崽。
小崽崽來我家已經三天了,活力十足,聽到一點響動就興奮不已,伸長脖子、張開大嘴,挪動雙腳,跌跌撞撞,唧唧唧唧叫個不停,這是在催我喂食呢!得給它取個名兒呀。七月出生,七月來我家,叫它“七月”,叫它“小七”,好像這樣的名兒太多;叫它“安安”吧,雖然有點俗氣,但重在飽含我的期許呀!“平安、安康、安全、安逸、安然……”,很符合我的心境嘛!希望我的家人,我認識的人都平平安安。希望我的“小安安”茁壯成長,希望它和薄荷安然相處。
“薄荷”和“安安”,一貓一鳥,會有什麼故事發生呢!想想就期待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