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六(8月20日),準備數月的《侬好 1991》邬立強攝影展将在上海文化廣場拉開序幕。1990年代的東方明珠、南浦大橋、白麗美容香皂、在發廊燙頭發的上海姑娘、弄堂口相遇的腳踏車,這些上海市民曾經非常熟悉的畫面鏡頭,将首次在攝影展中一一呈現。
展覽現場視頻
邬立強是上海攝影家、音樂人、媒體人,也是美食評論家,人生經曆豐富。在展覽策展人TangTang看來,邬立強老師在多元跨界身份中,始終在堅持的最重要的标簽,就是上海的影像記錄者。
從他的作品中你可以看到:“1991”上海最真實的樣子、城市的變遷,以及海上上海人細碎摩登的生活,他關注空間内裡的生長邏輯、關注近旁真實的變化,渲染近乎迷戀的魔都之愛;上海的時髦、多元,在他的鏡頭下一覽無遺。
用最具上海浪漫的“侬好”向參觀者問好,一起跟随邬立強的鏡頭,穿越三十年,重逢一座城。
在2021年,邬立強從兩萬多張90年代的上海照片中選出三百多張,并配以兩萬多字,出版了一本《1991 上海》攝影集,作為給自己生活、工作城市的一份禮物
在今年1月由市府新聞辦與文彙報社聯合推出的“上海城市軟實力講述系列”第一季《愛上海的理由》中,邬立強參與節目拍攝錄制,展現了一個歡喜上海的邬立強。“你問我為什麼愛上海,因為這是與我生命相伴的空間。”或許,這也是這次攝影展名稱,“愛上海的每一個理由(EVERY REASON TO LOVE SHANGHAI )”的名稱來源之一吧!
本期新聞晨報·周到《上海會客廳》節目,我們邀請到了邬立強先生,就其三十多年的攝影經曆和這次展覽的特點進行了對話采訪。
Q新聞晨報·周到:在1991年拍攝,你對上海這座城市最大的感覺是什麼?
A 邬立強:一種城市的湧動,城市要起飛的感覺。我已經敏銳地感覺到城市有巨大的變動,至于怎麼動,完全不知道。所以我每天是帶着兩個相機,早上9點出門,到晚上11點、12點,一直拍,不停歇地拍。所以我這個照相機裡面有很多底片,比如說南北高架的動拆遷,是全部齊全的,上海所有的證券公司賣的第一張股票,也是我拍的。所以這裡面大體量的東西,你隻有過了30年以後才能感受到。那個時候,我就是敏銳地感受到城市在發生巨大的變化,所以去拍,那時候拍攝用的膠卷都抵得上一個月工資了。
A 邬立強:一個攝影師的記錄就是真實的記錄,包括那時候拍攝市民深夜排隊賣股票,自行車都騎得找不到了,鞋子都丢了,這種現場我也沒有覺得特别的東西,因為你隻是在當下,沒有30年的差别,所以就不存在這些。那天是騎着車經過永嘉路,路過看到排隊,因為我每天帶着兩個相機,每天就在各個地方逛,看見了就記錄,就把它記錄下來了。
Q新聞晨報·周到:今年侬已經60歲了,從事攝影工作30多年了,30年前上海的和今天最大的變化是什麼?
A 邬立強:從1991年到2022年,浦東改革開放後,整整一代人通過30年的努力,讓黃浦江變成了分隔浦東、浦西的上海内河。黃浦江兩岸無數高樓,美不勝收。
30年過去了,從約會寫信到5G信号,從每天3小時電視節目,到各種多媒體App,從工廠煙囪林立到高聳如雲的辦公樓林立,從局促的生活鬥室到兩房一廳,從沒有地鐵到地鐵擁有量全球第一。
A 邬立強:還是我當時騎着腳踏車單脫手拍攝的那一張(見下圖)。
Q新聞晨報·周到:對于今天出生的孩子和年輕人來說,《侬好 1991》攝影展最大的意義是什麼?
A 邬立強:短短三十年時間,全國各地和全世界各地的朋友們和上海人一起,讓這座東方城市變成了地球上一顆碩亮的地标。如今出生的孩子,睜開眼睛看到的上海就是如此。一代人辛勤努力的碩果,在他們眼裡就是理所當然的平常。我們終究會過去,留下這些照片和生活場景,讓他們了解在1991年前後的上海,他們的祖輩在樸實精彩的小日子裡如何生活。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