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印度版中母女與警察局長兒子發生打鬥,是因為局長兒子偷拍到了大女兒在湖邊脫衣服的視頻并以此要挾;
《誤殺》則把劇情中受害者受迫害的強度升級,改編為大女兒平平在露營期間被素察下了迷藥,并被衆人性侵,還被偷拍下了視頻以此要挾,這讓人物動機更為可信,戲劇沖突更能引起觀衆的痛恨共情,增強了影片想要傳達的情緒輸出;
《誤殺》中則是将素察打暈,阿玉和平平以為将其死亡,就藏在了墳地的棺材裡,這比印度版的更有懸念,增加了從擊打誤殺到活埋誤殺的戲劇轉折,更為劇情增強了看點和懸念
3、相比印度版,《誤殺》增加了因李緯傑一家被審訊而導緻的暴亂,鄰居被槍傷,以及事後小女兒改卷子上的分數,李緯傑信奉信仰布施卻被拒絕、以及最後主動自首這幾個情節。
這幾個地方是與印度版在主旨傳達上最大的區别所在,這些情節正好解釋了李緯傑最後會去自首的原因:
一方面,脫罪的後果超出預料。
由于他利用電影情節制造蒙太奇的方法脫罪,導緻原本應該承擔誤殺罪名的一家人,不僅沒有獲罪還讓警察局和執政方激起衆怒引起暴動,也讓鄰居被槍傷,這幹擾了社會秩序,更多人因此而受到傷害和損失;
另一方面,是因為一直善意布施的他,在脫罪過後再去布施卻被拒絕。
這讓他内心落下一個空洞,他所做的一切,雖然是為了保護妻子和女兒,為了守護這個家庭,但這并沒有為他帶來喜悅和成就感。
因為無論如何,一個年輕的生命就這樣消逝了,雖然從道德和法制的置高點上素察是死有餘辜,但的确不應該由私人來審判和裁決,更不因被誤殺後還被藏屍,欺天瞞地擺脫罪名有違李緯傑内心的信仰,也幹擾了社會公義,讓真相為騙局讓了行;
還有一個原因,來自于女兒安安在試卷上改分數。
一場不小的風波裡,一家人都是那個蒙太奇的一部分,女兒安安也曾被訓練着說謊,即使最後因為拉韫的嚴厲審訊而說出了屍體埋葬地,但是這整個過程,在孩子心裡留下了怎樣的陰影和不良後果呢?
從安安改分數這個舉動可以看出,事件過後,在父親的一系列舉動邊塞下,她覺得做錯事,沒考到理想分數,都可以通過欺瞞哄騙的手段來逃脫責任。
為了在孩子心中樹立正确的人生觀,減少事件對孩子成長心曆的不良影響,作為父親的,必須以身作則。
二、更具懸念的結局 更多潛藏線索的深埋
在結局上,兩部電影差别最大,而《誤殺》更有深挖空間,想要表達的意思也有所升華。
印度版電影《誤殺瞞天記》的結尾,是男主從新建的警察局走出,與偷換屍體時在建的新警察局的畫面交叉顯映。
一場完美的脫罪蒙太奇結束,電影也劃下了句号。
而《誤殺》則結束在監獄裡李緯傑的一個耐人尋味的眼神裡,旁邊是黃毛推着送屍車經過,打翻了一個裝滿落葉的筐子,這與電影的開場情節高度重合。
拉韫夫婦真的變好了?兒子死了,屍體找不到了,他們就不再追究了?
既然自首,在監獄的李緯傑為何要越獄?
電影開頭李緯傑想越獄,怎麼醒來發現自己所躺的棺材裡還躺着已經死了的黃毛?
李緯傑一家的下場究竟如何?
這些問題的答案,也随着這個結局畫面得以推論而出,這裡,我給出一種可能:拉韫夫婦假意示弱,得知真相後利用背後勢力報複李緯傑全家。
片尾李緯傑為何要逃獄?
已經自首的李緯傑居然想要越獄逃出,隻有一個可能,那就是他的家人又受到了威脅,他必須出去營救或者報仇,如果還活着卻被迫害,他要去營救,如果已經被報複緻死,他肯定要去報仇。
能對其家人造成威脅的,隻有得知真相的警察局長拉韫和被破壞選舉事業的議員丈夫,雖然他們的職位被辭退事業中斷,但這不代表他們背後的勢力全被消除。
以片中的劇情來看,死了兒子的拉韫窮兇極惡,甚至恨不得把小女孩安安給吃了,後面居然會在李緯傑面前示弱,很可能是假意套知真相,謀圖報複。
結合這樣來看,片尾李緯傑想要逃獄的動機,就充足了。
他最後成功了嗎?
如後文所述,影片《誤殺》慣用蒙太奇手法,且可以說用得非常靈活娴熟,當片尾想要越獄的那個耐人尋味的眼神出現時,我們自然而然地想到片頭裡同樣的劇情。
除了情節上高度重合,片頭的劇情在眼神之後還有一個延續——李緯傑假扮屍體鑽進棺材,被助他越獄的黃毛推出監獄,看似逃了出來,醒來打着火卻發現和他一起躺在棺材裡的,還有原本應該救他出去的黃毛的屍體。
如果黃毛死在了棺材裡,意味着沒有人能救李緯傑出去。所以,最後,他也會像素察一樣,悶死在棺材裡。
這裡正是用了颠倒蒙太奇的手法,把整部電影的結尾在片頭就先放出,然後整部電影用倒叙的手法,結束在看似未解的謎團裡。
以此來看,最後那個沒有說明白的結局就是——李緯傑像素察一樣悶死在棺材裡,家人也許無一幸免了。
三、蒙太奇的巧妙使用 緊湊流暢的叙事剪輯
印度版來自于2015年,彼時的電影在蒙太奇的運用上,還沒有4年後的今天這麼純熟。整部影片以蒙太奇脫罪,手法上用到了一些交叉蒙太奇(比如結尾國主從警察廳出來時,新舊警察廳的畫面交替出現),颠倒蒙太奇,但整體略顯拖沓,減弱了蒙太奇給人的畫面沖擊和心理影響。
但《誤殺》在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
平行蒙太奇的叙事,将賽場選手的吞舌投射到倉庫,讓素察的死因由打擊緻死,改為活埋誤殺,小安安在餐桌上劃玻璃更印證了這一點;
素察與阿玉母女在倉庫打鬥與李緯傑看拳賽KO這兩場戲快速頻繁的交替剪輯,讓一場交叉蒙太奇秒級呈現,幀幀拼接,層層遞進,用拳賽現場的狂熱氣氛,将一個發生在濕冷倉庫的“誤殺”事件渲染得緊張、刺激,讓影片最重要的沖突事件張力十足;
颠倒蒙太奇還用出了3種境界:
① 戲中的李緯傑用颠倒蒙太奇擾亂證人的時間邏輯,讓一場偷換時間利于脫罪的證詞閉環就此而成;
② 戲外導演拍攝這一段的解題之法時,也拖到了兩場審訊之後,由拉韫推理得出,細節才得以呈現還原;
③ 影片的片頭與片尾中,李緯傑想逃獄的畫面高度重合,而片頭給出了李緯傑的最終下場,更是一場頭尾倒置的颠倒蒙太奇;
而反射蒙太奇則用重重隐線細節,引導觀衆思考,而得出屍體所在,以及李緯傑自首的原因。
在蒙太奇手法的精準運用下,《誤殺》比印度版節奏更緊湊流暢,叙事剪輯更令人印象深刻,過目不忘。
四、隐喻深藏,格局升華
在《誤殺》中,還出現了印度版裡沒有的隐喻意象:羊。
以“羊”做特殊指代,從信仰的角度解題,這讓影片的格局,往社會價值和人文關懷上又邁了一步。
羊的3次出現,有3種不同的隐喻指代:
第一次出現羊,是在李緯傑把汽車推進湖裡的時候,趕羊人看了看湖面就繼續趕着羊走了,而畫面在一隻羊的眼睛上定格了幾秒。
作為目擊者,或者旁觀者,羊看了看,就走了,這或許是一種慈悲衆生的指代,像是知道原委,又好像一切與己無關。
羊是第三視角的見證者,是一切不被發現的救贖與希望。
第二次出現羊,是被惡警察一槍洩憤,做了無辜的替罪羊。轉念想來,又何嘗不是隐喻着惡行背後被迫害的人們的無辜。
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是禽獸。
如果平平不被拉韫寵壞了的兒子素察MJ,不被他們拍下視頻要挾,後面的一切悲劇,也就不會發生了。
彼時的平平,正如被一槍斃命的羊一樣,沒有任何反抗能力,如果不是将事情告訴母親阿玉,平平甚至沒有避免再次被性侵的能力。
羊,是惡行下的踐踏,是被侮辱的尊嚴與人格。
第三次出現羊,是在小安安告訴警長,家後面的墳坑裡埋了東西之後,警察局勞師動衆在現場挖掘。在以為藏着素察屍體的棺材裡,挖出了那隻被槍打死的羊。
這個時候,它是替罪羊,代替素察的屍體躺在那裡,躲避了警察的排查。當它被男主用來妨礙司法公正,隐瞞罪責的時候,救贖和悲憫也就消失了,最終,在以騙治惡的不當利用之下,它變成了掩蓋罪惡的“遮羞布”,像是提醒人們,正邪不過一念之間。[/cp]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