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漂亮這個詞帶有主觀含義,比如:我認為王祖賢有魅力,而你覺得張國榮更有魅力,所以,單純讨論人類是男生好看還是女人漂亮,其實沒有太大的意思。
但如果把人類和其他動物對比,你會發現在大自然中,大多數雄性的羽毛更華麗、體型更壯闊,而人類則沒有這種明顯的差異,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這和自然界的性選擇有關。
性選擇與演化 在澳大利亞和新幾内亞生活着一種園丁鳥,它們在求偶季節來臨時,雄性園丁鳥會利用各種裝飾物,裝飾自己的鳥巢。
由于園丁鳥裝飾的鳥巢過于複雜,且非常具有美感,以至于早期的歐洲探險家根本不相信這是鳥類的作品,以為是當地人的傑作。
後來才知道,這座鳥巢是雄性園丁鳥為求偶而設計的傑作,事實上,這座鳥巢除了美觀之外,不具備任何功能,雌鳥并不能在這個鳥巢裡産卵,而是需要另外築巢産卵。
既然如此,園丁鳥為什麼還要浪費精力去鑄造華而不實的鳥巢呢?
可能你會覺得鳥類世界裡已經演化出了“美學”或者鳥類也懂浪漫,但其實這座鳥巢是性選擇的産物。
很多人會以為,自然界中雄性在交配戰争中會打得對方頭破血流,然後勝利的一方會取得雌性的交配權。
但科學家研究發現并非如此,戰争隻是雄性在生殖競争中其中一個手段而已,不同的物種之間,采取的生殖競争完全不同。
比如: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雄性孔雀想要争奪雌性孔雀的交配權時,比拼的并不是力氣,而是彼此張開尾巴,向雌性展示自己的魅力。
園丁鳥在求偶時,會展示自己的鳥巢,鳥巢異常精美的一方會獲得雌性的青睐。
獅子在面對同性生殖競争時,會比較力氣大小,力氣大的一方會受到雌性的青睐。
而這一切,又都是因為不同性别之間的生殖策略。
動物的生殖策略 為了更好的留下自己的後代,不同性别的動物采取了不同的措施來應對。
對于雄性而言,它們不需要承擔懷孕、撫育嬰幼兒的責任,因此它們采取的生殖策略是數量越多越好。
但對于雌性而言,由于它們要承擔懷孕、撫育嬰兒的責任,因此它們采取的生殖策略是質量優先,并不考慮數量。
在這兩種不同的生殖策略下,演化出的生殖配子也不相同。雄性的生殖配子(精子)一般數量多,營養物質少。而雌性的生殖配子(卵子)數量少,但營養物質多。
在這種策略下,雄性來者不拒,隻要能傳播自己的後代,它不在乎對方是美是醜,是健康還是疾病;而雌性要為有限的配子,盡可能選擇優秀的精子配對。所以她們會以更加挑剔的眼光選擇雄性。
比如:之所以雌孔雀會挑選羽毛比較華麗的雄孔雀,是因為羽毛華麗代表着寄生蟲少,意味着雄性更健康,生出的後代也更健康。
園丁鳥的房子更精緻、更華麗,代表着園丁鳥有足夠多的閑暇時間,也意味着它們捕食速度快、捕獵能力強,同它交配生出的後代也會如此。
體型更大的雄獅可以驅趕入侵者,也可以保衛自己以及後代的安全。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雄性都更漂亮、或者體型更大,科學家發現海馬在繁殖後代時,雄性付出的精力要比雌性大得多,因此海馬之間的生殖競争主要是雌性。
從以上案例可以看出,不同的生殖策略,導緻了物種的演化路徑不同,雄性之間由于存在生殖競争,因此會朝着更有利于生殖繁衍的方向演化,所以雄性相對于雌性而言更強壯、更漂亮。
那為什麼人類的雄性沒有比雌性更漂亮呢?
一夫多妻制和一夫一妻制 如果你觀察一下自然界,你會發現,同一個物種之間,雌性和雄性在體型或者顔色上有明顯差異的物種,也叫作性二态性。它們的社會結構通常是一夫多妻制。
比如:獅子,孔雀,園丁鳥,雞等。
如果同一個物種之間,雌性和雄性在體型、結果以及顔色上差别不大,那麼它們一般是一夫一妻制。
比如:企鵝,天鵝,以及人類。
一夫多妻制度下,雄性在繁衍後代上,不會付出任何精力,隻需要交配就可以了,因此同性之間競争激烈。
而一夫一妻制度下,雄性要和雌性一起哺育後代,照顧幼兒,因此同性之間競争不激烈,它們在演化時,就不會與雌性在體型上差距過大。
我們知道,人們之間男女的體型差異并不大,男生比女生體型差距在15%左右,因此人類世界裡一直以來是大多數人一夫一妻制,極少數人一夫多妻制,如部落首領、勇士等。
但随着文化以及财富的累積,人們在面對同性競争中,比拼的并不是體型差異,以及美醜,而是綜合較量,比如:财富的多寡、社會地位的高低,都能影響女性的選擇。
所以,人類才沒有像其他動物一樣,在兩性之間演化出明顯的差異。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